首页 百科知识 祠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

祠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

时间:2023-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祠堂是血缘家族认同的象征,是宗法制度的物化。[1]祠堂首要的功能是祭祖,用来举行祭祖仪式的享堂和供奉祖先牌位的寝室,是祠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性艺术。[3]不同的地域文化会在祠堂的建筑技术、建筑艺术方面充分展现出来。
祠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_中华名祠:先祖崇拜的文化解读(一部对已经和即将消逝的优美建筑吟唱凄美的挽歌,总结了经典宗祠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金色夕阳出版工程)

祠堂是血缘家族认同的象征,是宗法制度的物化。宗祠的形象是由建筑物的体量布局、比例关系、结构形式、空间安排、装饰装修等构成。

祠堂是血缘家族认同的象征,是宗法制度的物化。宗祠的形象是由建筑物的体量布局、比例关系、结构形式、空间安排、装饰装修等构成。研究宗祠建筑艺术,既要评价建筑色调、尺度、比例、景观及空间变化,看其是否符合美的规律;又要分析具体的建筑构成要素是否实现优化组合,建筑的整体是否和谐统一,进而把宗祠建筑纳入村落建筑群的总体风貌中判断功能、形式、环境协调统一的建筑意匠及其特色。[1]

祠堂首要的功能是祭祖,用来举行祭祖仪式的享堂和供奉祖先牌位的寝室,是祠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祠堂前的牌坊、旗杆,是先祖功名威望得到朝廷旌表的标识。在祠堂内搭建戏台,是为了达到寓教化于娱乐,以及敬宗合族的目的。祠堂的规模、建筑外形、装修及装饰体现着一个宗族的地位与权势。宗祠建筑的围合组群、方根拓扑、中轴统领、对称平衡、空间序列充分营造出宗法礼教的浓重氛围;宗祠的选址布局、空间营造、装饰装修、意象转译、意蕴传递等方面都带有宗法社会、等级制度的深刻烙印。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性艺术。建筑的造型、序列、环境,附属于建筑的雕刻、绘画、工艺美术,以至建筑中使用的形状、色彩、数字等,都是用于体现建筑象征涵义的各种外在形态和形式因素。只有当建筑的形象与其所象征的意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达到建筑艺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时,建筑的象征性才具有审美的意义,并得到普遍认同。[2]

芒福德说“一切建筑都是地区的建筑”,建筑形式受制于地域自然、历史、人文、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3]不同的地域文化会在祠堂的建筑技术、建筑艺术方面充分展现出来。我们从陕西、山西窄院里的祠堂、客家围屋土楼里的祖堂、江南古村聚落里的总祠和支祠、岭南多重多进的联宗祠堂、山地干阑楼祖屋的共性与个性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宗祠建筑地域差别如何反映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

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建筑艺术的形式美、韵律美、意蕴美,从现代阐释学的审美原则与接受美学的审美视角看,是由设计者、建造者珍贵的建筑意匠、营造技艺等主观意图和美学表达,与使用者、鉴赏者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经历的客观认知和美学解读共同构成的。[4]

我们需要遵循建筑学研究的新视野,用现代阐释学的观点,挖掘作为传统建筑文化历史遗产的祠堂建筑,分析归纳地域文化怎样给形式赋予情感,给形象塑造注入诗性思维,怎样用建筑艺术的语汇和符号,灵巧运用组群、围合、方根、中轴、对称、平衡、序列、隐喻、比兴等手法,解析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民族根、地域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