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朋友交往要以信义为底线

与朋友交往要以信义为底线

时间:2023-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齐襄公死后,为了争夺王位,流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鲍叔牙和管仲也各随其主。最后公子小白夺得了君位,人们称之为齐桓公。尽管这样一种处理方式并不能说是最好的、最完满的,但对在压力之下如何保持朋友往来来说,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式。为朋友之谊,不惜生命也要为朋友尽一点力,不肯辜负朋友的信任,不忍心看着朋友遭到大难而袖手旁观,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为人处世、结交朋友都要有一个原则,或者说是底线,这就是信义。

管仲和鲍叔牙两人都是春秋初期的著名贤臣。管仲,名夷吾,字仲。他幼年时常和鲍叔牙一起游山玩水,交情深厚,相知有素。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分别给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当老师。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非常残暴,经常不理朝政,荒淫无度,最后被大臣们杀死了。齐襄公死后,为了争夺王位,流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鲍叔牙和管仲也各随其主。最后公子小白夺得了君位,人们称之为齐桓公。公子纠出逃在外被鲁国人杀死,作为老师的管仲也成了囚犯。鲍叔牙得知管仲被囚,就对桓公说,管仲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他能够不分处境地忠于自己的主人,这不但没有罪过,反而可见其人格。如果桓公能够重用他,一定能够成就霸业。齐桓公觉得鲍叔牙讲得很有道理,于是拜管仲为相国,位居鲍叔牙之上。管仲辅佐齐桓公,最后终于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管仲曾说:“我当初贫苦时,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财物时自己总是比他拿得多,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却帮了他的倒忙,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牙不认为我蠢笨,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干,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贪生怕死,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也因此成了囚徒,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后来,人们用“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今天就朋友关系而言,如果朋友中的一方不能对对方尽一个朋友的义务,与其强迫他履行必要的责任,从而保持一种虚假的朋友关系,还不如及时采取措施,断绝过去的那种朋友关系,这样,反而对自己有好处。尽管这样一种处理方式并不能说是最好的、最完满的,但对在压力之下如何保持朋友往来来说,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式。

朋友之交,有忠诚信义的,自然也有背信弃义的,面对这样的事,我们又该怎么处理呢?

古时的义士对待朋友就是死也毫不畏避。栾布祭彭越,郭亮吊唁李固都是如此。王修请求厚葬袁谭,曹操赞美他的忠义。这是因为他们的用心完全合乎天理。后代的人都为利欲而奔走,把礼义看得很淡薄,朋友处有利可图就出卖朋友,国家事有利可图就出卖国家,这样的人对照古人的所作所为,还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呢?赵岐碰到孙嵩,张俭碰到李笃,他们非亲非故,却情同骨肉,坚守大义,甘愿承受被杀的危险。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义士、真正的朋友!

为朋友之谊,不惜生命也要为朋友尽一点力,不肯辜负朋友的信任,不忍心看着朋友遭到大难而袖手旁观,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中国古人看人首先看他有没有义气,所以以义气为重的人是深受尊敬的。

朋友之间,还有一个知恩图报、不背信弃义的问题。

从一个人对待朋友的态度能够看到这个人的本质。

患难之中见真情,利害冲突见本性!真正称得上朋友的人,不是那种整天围绕在你周围,满嘴甜言蜜语,哄得你心花怒放的人;而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陪伴你一起疼痛、一起等待黎明曙光来临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