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仁慈博爱的人由于胸怀宽广舒坦就能享受厚福而且长久,于是形成事事都有宽宏气度的样子;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思维狭隘,所得到的利禄都是短暂的。
庞涓与孙膑同在鬼谷先生门下学兵法。庞涓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又听到魏国正在厚币招贤访求将相,于是匆匆辞别鬼谷,投奔魏相国王错,王错将他推荐给魏惠王。魏王见他兵法精熟,便任他为元帅兼军师。
孙膑为人忠厚,鬼谷先生便将自己注解的《孙武兵法》传授给了他。孙膑三日内尽行记下,鬼谷便索还原书。
魏惠王从墨翟口中知道鬼谷门下还有一孙膑,很是了得,于是便派使臣迎至魏国。魏惠王问庞涓,孙膑才能如何,庞说在己之上,要魏惠王任他为客卿。客卿地位虽高,但不掌握军权。孙膑在惠王面前演习兵阵,庞涓预先请教孙膑,然后在惠王面前一一指出阵名,使惠王便以为庞涓胜于孙膑。
庞涓既害怕孙膑与他分宠,又想得到《孙武兵法》真传,于是他开始设计陷害孙膑。孙膑是齐国人,庞涓叫人假造了一封家信,由手下人扮作齐使者将信交给孙膑,说是齐国他哥哥来的信请他回去祭扫祖坟。孙膑回信谢绝,庞涓得信后加进了孙膑想效忠齐王的内容,并连夜送给魏王看。同时又假装探望孙膑,唆使孙膑第二天上书请假,这使惠王真的以为孙膑不忠想出卖自己,于是把他交给庞涓处理。庞涓当着孙膑的面说是要去见惠王救孙膑。实则在惠王跟前请求对孙膑用刖刑(即锯去膝盖骨)。回来后说自己只救得不死,假表歉意后便叫手下人对孙膑施行了刖刑。
孙膑从庞涓的下人那里打听到庞涓想在兵法到手后便杀死他,情急之下,孙膑想起了在他告别师傅前,鬼谷先生曾给他的一锦囊,于是他打开锦囊,囊中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有装癫佯狂几个字,于是孙膑依照纸条上说的整天装癫佯狂。墨翟得知此事后便到齐国把详情告知大将田忌,田忌言之于齐威王。于是齐国借口其他事派使臣至魏,趁庞涓不注意将孙膑偷运至齐国。
孙膑到齐国后只愿做田忌的军师。后庞涓率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田忌用孙膑“围魏救赵”计,就近进攻魏国的襄陵。庞涓果然回兵,结果在桂陵中了孙膑预设的埋伏而大败。
孙膑像
庞涓知道齐威王得到孙膑后一直寝食不安,又行反间计,使田忌、孙膑免官。庞涓得意忘形以为天下无敌了,便率大军攻韩。韩国向齐求救。当时齐威王已死,宣王继位,并重新起用了田忌、孙膑。齐国待魏兵与韩兵交战了很久之后才出兵。这次又采用“围点打援”计,直逼魏都大梁。庞涓火速回兵,孙膑又用减灶之法迷惑敌人,使庞涓误以为齐兵大多逃亡不堪一击,于是全力追赶。追至马陵道时又中了孙膑的埋伏全军覆灭。不仁不义的庞涓最终被万箭穿心。
庞涓本和孙膑有同窗之谊,但庞涓命缘福浅,无幸获得鬼谷先生的《孙武兵法》,这使他迁怒于孙膑,于是他利用孙膑的善良和正直设计陷害他,并弄残了孙膑的双腿。但孙膑最终还是逃脱了庞涓的魔掌,在战场上惩处了不仁不义的庞涓。庞涓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从庞涓的下场人们理应吸取教训,正如《菜根谭》所云:量宽福厚,器小福薄。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啊。
念头少,伪装少,争得就少,心情舒畅,平日就少有忧虑烦恼。有些人聪明过了头,用尽心机,烦恼接踵。而那些污秽贪婪的小人心地狡诈、行为奸伪,凡事只讲利害不顾道义,只图成功不思后果,这种人的行为不足取。仁人待人之所以宽厚,在于诚善,在于忘我,所以私欲少而烦恼少。我们生活中的待人之道确应有些度量,少为私心杂念打主意。不强求硬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烦恼何来?因此做人要充分修省自己才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