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篇记录了三段子贡反驳诽谤孔子者的话,以上两段都是针对叔孙武叔的。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三桓之一。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同朝为官的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对此说道:“拿围墙来作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之所以能够那么讲,(是因为他不得其门)不也是很自然吗?”叔孙武叔不甘心,继续诽谤孔子。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图片来源:中国孔庙网China Confucian Temp le
现在孔庙正南门相对处,是明朝所修曲阜城的正南门,上书“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明代正德皇帝曾下令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竣工。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城墙的正南门上。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己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乾隆皇帝御笔的“万仞宫墙”石额。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从汉朝开始,儒家学说遂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儒家学说重视仁义、轻功利,讲求明德、亲民、修己而后治人的内圣外王之道,培养了人民由内而外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及善良淳厚的社会风气。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虽然对中国文化也有诸多贡献,但都不及儒家学说影响之深远。纵使今日,我们仍讲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待人以诚、交友必信,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深受儒家的影响。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虽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依然历久弥新,已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人类历史上有个非常奇特的时期,被称之为“轴心时代”。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2世纪之间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欧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社会学者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指出,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了“哲学的突破”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所达到的层次之高,则是从来都未曾有的。与这种认识随之俱来的是对人类处境的本身及其基本意义有了新的解释。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一批社会人文学者对这一专题进行了数次大讨论,形成了被称之为“文明动力学”的历史社会学新分支。
闻一多在1943年写作的《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有过涉及轴心时代的说法:“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这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
轴心时代中国的圣人是孔子,西方在这个时期则是亚里士多德,而印度文明则对应的是释迦摩尼。台湾学者陆达诚在《第五向度》的书评中指:“那时出现的伟大宗教人物和哲学家便是宇宙对人的灵性需求的回应,一面把人从消极面相(罪恶,自私)中救拔出来,一面使人超越小我实现真我。”
《论语》看似语言浅显,但却字字珠玑,即使是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依然历久弥新,依然站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制高点上。无论是2500多年前的叔孙武叔,还是2500多年后的今人,当我们读《论语》之后跟读《论语》之前没有太大变化时,应该就是“不得其门”了。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颜渊感叹:(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学生,尚且不能完全把握老师的思想,可见孔子思想的前瞻性和超越性,这,便是“经典”的涵义所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一部《论语》,为中华民族奠定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今天,在工业化、现代化席卷全球的时代里,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面临着极为深刻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变化;但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变化并不能够颠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和生活方式,尤其如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