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②。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③。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④。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⑤。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⑥。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⑦。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⑧?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⑨。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⑩。
赏 析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诗人谢朓为随王萧子隆文学时,因文才高被赏识,遭到长史王秀之的嫉妒诋毁,谢朓因此被齐武帝召回,在返回的途中写下此诗。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前路渺茫的担忧以及忧谗畏讥的心情。
开篇两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气势,诗人的悲伤就像这滔滔江水一样,无穷无尽。眼看着京师将至,而期盼能回去的荆州距离越来越远,诗人情绪很复杂。对诗人来说,随王萧子隆不仅是自己文学上的知己,更是政治上的保护者。想到京邑之地的争权夺利,诗人就十分担忧。这时,天上的银河发出明亮的光芒,苍茫夜色笼罩下的沙滩显得黑暗寒冷,建康宫墙已在望,甘泉宫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艳丽,玉绳星看起来比建康宫还要低。齐朝的宫殿何等奢华,这与诗人的忧心忡忡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他内心的焦灼与凄凉。诗人恨不能驱车回荆州,但这是不可能的。转念一想,日光不受地域的限制尚且不能相见,更何况分隔两地的人。广阔的天空有鸟路可通,长江、汉水之间却没有桥可以连接,人不如鸟儿,自由自在。诗人渴望自己像飞鸟一样高飞,但是鸟儿会受到鹰隼的捕杀,菊花在严霜的打击下也会枯萎,诗人也会受到奸佞的中伤迫害,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罢了。对于一个遭到中伤被皇帝召回的人,前路未明,只能饱受煎熬。全诗弥漫着悲伤的氛围,反映诗人战战兢兢的心情,读来令人落泪。
钟嵘曾说谢诗“善自发端而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本诗开篇直抒胸臆,悲伤之意奔涌而出,秉承其一贯的风格;结尾却摆脱了“才弱”的格局,揭示主旨,与开头的“悲”首尾呼应,增添了凄凉之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