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炙手可热”的由来

“炙手可热”的由来

时间:2024-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炙手可热”一词,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丽人行》,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人。后一句所提到的“青鸟”,最早见于《山海经》,是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是西王母的使者。后来,“青鸟”被视为男女之间的信使,在这首诗中指的是为杨国忠传递消息的人。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诗中的“炙手可热”一词也从此流传下来。

“炙手可热”一词,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丽人行》,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人。在当时,这个词语形容的是唐玄宗时,以杨贵妃为首的杨氏家族的专横、骄淫。

唐玄宗李隆基曾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等忠心爱国者为丞相,大力整顿腐败与弊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被后世称为“开元盛世”。

然而,自从唐玄宗任用奸诈成性的李林甫为相,政治便开始出现腐败的苗头。天宝四年(745年),他在封杨玉环为贵妃后,更是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也愈发腐败。宫中的享乐之风极盛,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稀世奇宝越要进贡。唐玄宗曾为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的欢心,每逢荔枝成熟季节便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除荔枝外,还有一种美酒,用高山上的清晨甘露酿造,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从此,这著名的一笑便留在了历史上,还有诗句称:“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美酒,也因此取名为“露浓笑”。

【杨贵妃墓】

专宠杨贵妃还不够,唐玄宗还依次封赠玉环的姊妹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及秦国夫人。她们出入宫廷,肆无忌惮。杨玉环的堂兄杨钊,也因堂妹的得势而平步青云,在他担任御史时就被玄宗赐名“国忠”,以示恩宠。天宝十一载(752年),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居然做上了丞相,而唐玄宗也竟然把全国的军政事务交给他处理。此时的杨家,由于他们兄妹“势倾天下”,遂开始结党营私,专干些非法的事情,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终于导致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正像所有腐败现象的前期一样,杨家兄妹不但花天酒地,而且杨国忠还毫无廉耻地跟虢国夫人通奸。他们如此淫乱的生活,居然也得到了唐玄宗的纵容。

古历三月三日,是传统节日上巳节,人们为了除去不祥气氛,到水边去“修禊”。天宝十二年,杨氏家族也参加了这个活动,还大张旗鼓地到曲江附近游春野宴,喧闹异常。诗人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这些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丽人行》这篇七言长篇古诗: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首先,诗人用细腻的笔法、富丽的词采,描画出一群体态娴雅、姿色优美的丽人。接着又言其服饰之华丽和头饰之精美,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丽人们身份的高贵。“就中云幕椒房亲”等十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丽人中的虢、秦、韩三夫人。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的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每逢出门游玩,她们各家自成一队,侍女们穿着颜色统一的衣服,远远看去就像云锦粲霞,车马仆从多得足以堵塞道路,场面甚为壮观。诗人对三位夫人宴饮的奢华场面描写得尤为细腻:她们在云帐里面摆设酒宴,用色泽鲜艳的铜釜和水晶圆盘盛佳肴美馔,写出了杨氏姐妹生活的豪华奢侈。然而,面对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三位夫人却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东西她们早就吃腻了,足见其骄矜之气。可怜了那些手拿鸾刀精切细作的厨师们,真是白忙活了一场。内廷的太监们看到这种情形后,立即策马回宫报信,不一会儿,天子的御厨就络绎不绝地送来各种山珍海味。

【杨贵妃雕像】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写出了杨国忠权势煊赫、意气骄恣之态。当时,杨国忠外凭右相之尊,内恃贵妃之宠,在朝中独揽大权,阻塞言路,使朝政变得十分昏暗。诗句描述了他旁若无人地来到轩门才下马,大模大样地步入锦毯铺地的帐篷去会虢国夫人的情形。

在“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中,前一句中暗藏了一个故事: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华与己私通,杨华害怕惹祸上身,后来投降梁朝,胡太后为表达对他的思念,特作《杨白花》一词。后一句所提到的“青鸟”,最早见于《山海经》,是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是西王母的使者。据说,西王母在见到汉武帝之前,先看到青鸟飞集于殿前。后来,“青鸟”被视为男女之间的信使,在这首诗中指的是为杨国忠传递消息的人。诗人借曲江江边的秀美景色,并巧用北魏胡太后私通大臣杨华的故事,以及青鸟传书的典故,揭露了杨国忠与虢国夫人淫乱的无耻行径。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终于点出主题,但依然不直接议论,而是温和地劝说旁人:千万不要走近他们,否则丞相发怒后果就严重了,这样的结尾可谓绵里藏针,看似含蓄,实则尖锐,讽刺幽默而又辛辣。

全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诗中的“炙手可热”一词也从此流传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