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南神童骆宾王

江南神童骆宾王

时间:2023-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祖父对骆宾王的教育称得上是呕心沥血。一开始骆宾王对诗文吟读就表现出浓烈的兴趣,仿佛和它们有天合之缘。客人得知情况后,让他以鹅作诗,骆宾王就吟诵出了流传后世的咏物诗《咏鹅》:咏鹅的故事具体情节是否如此,史无明载。骆宾王从此也就得到“江南神童”的美誉。随着岁月的流转,这首诗连同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骆宾王(约627—约684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骆宾王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

骆姓是古乌伤名门望族特有的姓,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了骆俊、骆统、骆秀一门祖孙三人,成为名盛一时的文臣武将,一直为史家所称道。此后骆族虽然簪缨不绝,代有才人,但到骆宾王出生之前,家族已经衰落。然而诗书传家、清节自守的家风却始终没变。

骆宾王的祖父,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小吏,隋末为避兵乱,弃职回家闲居。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为人豁达大度,和地方上关系很好。宾王的父亲骆履元,就是在骆宾王祖父言行的熏陶下,成为一位在当地颇有声望的才士。第三代长孙降临人世,为这个和睦欢乐的家庭更增添了一分喜气。祖父、父亲两个忙不迭地翻检古籍,要为小儿取一个好的名字。

出于久乱求治心切,加上望子成龙的渴望,父子两人经过一番推敲,最后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小儿取名宾王,字观光。用意是期望小生命长成后,能体察民情,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

祖父对骆宾王的教育称得上是呕心沥血。还在宾王很小的时候,祖父就经常把孙子抱坐在膝上,教他朗读简易的诗文。一开始骆宾王对诗文吟读就表现出浓烈的兴趣,仿佛和它们有天合之缘。一首诗只消教几遍,他就能用吐字还不十分清晰的童音朗诵出来。抑扬顿挫,颇合规矩,而且经久不忘。

转眼间,骆宾王已经五六岁,他不仅已熟记不少诗文,而且在祖父的指导下,还能吟句作文。祖父经常向他讲述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在他的脑子里积存起来,使他拥有了初步的文史知识。骆宾王虽然还不能深切体会儒家处世做人的道理,但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他还是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说在父辈祖辈人的影响下,骆宾王心中的智慧之门,很早就被打开了。

【骆宾王画像】

据说,骆宾王七岁时,家里来了客人,到了吃饭的时候,他还在河边玩。母亲去河边叫他,发现小宾王正痴痴地看着浅塘边游弋的鹅。客人得知情况后,让他以鹅作诗,骆宾王就吟诵出了流传后世的咏物诗《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的故事具体情节是否如此,史无明载。但这首诗,像春风一样,很快就广为流传,成为各地学童人人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骆宾王从此也就得到“江南神童”的美誉。

这首千古流传的咏物诗,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模拟了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还把思维的跃动表现出来,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小作者还从自己的角度和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另外,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以及事物的特征表现得十分丰富:“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也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十分善于观察事物。

随着岁月的流转,这首诗连同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今不仅国内人人都在传唱,而且跨越国界,成为儿歌中经典和智慧的象征,永远放射着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