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新
提 要:成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的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凡四卷;然在历代书目中,有将书名误作《离骚草木虫鱼疏》者,有将其卷数误记为二卷者。是书自刊行以来,历代皆有覆刻、影钞者,今存版本不下十五种;这其中,刻本以南宋庆元六年罗田县庠本为最早,抄本以毛氏汲古阁本为最精善,印本以《从书集成初编》本最为清晰易得。在古籍传播史上,《离骚草木疏》具有个案意义,通过对其版本状况的历时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见出宋代典籍版本流布、嬗变的大致轮廓。
南宋淳熙进士吴仁杰博学洽闻,著述宏富,有《古周易图说》《洪范图》《盐铁新论》《陶渊明年谱》《郊祀赘说》《两汉刊物补遗》《杜甫年谱》《离骚草木疏》诸书行世。这其中,《离骚草木疏》“征引宏富,考辨典核,实能补王逸训诂所未及。以视陆玑之疏《毛诗》、罗愿之翼《尔雅》可以方轨并驾,争鹜后先,故博物者恒资焉”[1],于《楚辞》学、名物学研究皆有重要参考价值,故多为学人所重。且是书自宋庆元六年(1200)梓行以来,历代皆有覆刻、影钞之作面世,诸多藏书家亦对其有叙录、题跋,这就使得其版本流布甚具特色:既有宋版存世,又有今本流传;既具精雕细镂之刻本,亦存缮写精绝之抄本与清晰易得之印本;既存国内诸本,又见域外写本。可以说,在古籍传播史上,《离骚草木疏》具有了作为典型的个案意义,通过对其版本状况的历时观察,学人即能在一定程度上见出宋代典籍版本流布、嬗变的大致轮廓。有鉴于此,笔者拟参稽文献,对《离骚草木疏》之版本进行系统考述,冀使学界明其源流,于阅读、研究是书之际能择善而从;同时亦可对宋籍之刊刻、传抄、庋藏诸问题有所了解。
一、《离骚草木疏》之成书
据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序》[2]载,是书成于宋“庆元丁巳四月”。其时朝野党人倾轧,“韩侂胄方专拥戴功,与赵汝愚相轧,既而斥汝愚,罢朱子,严伪学之禁,从而得罪者五十九人”。吴仁杰曾讲学于朱子之门,且与朱子素有书信往复,然在此次“党禁”事件中,因其“官止国录,未敢诵言,乃祖述《离骚》,譬诸草木,按神农《本草》诸书,为之别流品,辨异同”,遂撰成《离骚草木疏》,“以芗草嘉木,比于忠义独行之士;莸草恶木,比于奸邪妄倖之臣”[3],借注《离骚》来抨击时政,抒发己见。而这,也是后世学人品鉴仁杰之书时所常用之视域,如清祝德麟《离骚草木疏辨证》:“其《自序》云:‘荪、芙蓉以下四十有四种,犹青史忠义独行之有全传也,资、菉葹之类十一种,传着卷末,犹佞幸奸臣传也。彼既不能流芳百世,故使之遗臭万载’云云。意其时侂胄用事,奸佞盈庭,立伪学之目,绝正人之路,熏莸倒置不着衔名,以识区别。”[4]即以不同类属之草木来比附忠义独行、佞幸奸臣,从而点明仁杰在“庆元党禁”中著书以见志之用心。
二、《离骚草木疏》在历代书目中的著录情况
据《离骚草木疏》庆元六年罗田县庠原刊本,吴氏之书当名为《离骚草木疏》,卷数为四卷,如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附志》:“《离骚草木疏》四卷,右通直郎行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庆元间自序。”[5]后多家同此,如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离骚草木疏》四卷,宋庆元刊本,焦弱侯藏书,宋通直郎行国子录吴仁杰撰。”[6]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载是书之四种不同版本,皆作“《离骚草木疏》四卷,宋吴仁杰撰”[7]。其他如钱曾《述古堂藏书目》、陈树杓《带经堂书目》、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范邦甸《天一阁书目》、嵇璜《续文献通考》、法式善《陶庐杂录》、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孙梅《四六丛话》、吴寿旸《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张之洞《书目答问》等亦如是。
然在历代书目题跋中,是书之名称与卷书却有所出入,概言之,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书名误作《离骚草木虫鱼疏》
对仁杰之书名,有记作《离骚草木虫鱼疏》者,如明焦竑《国史经籍志》:“《离骚草木虫鱼疏》二卷,吴仁杰。”[8]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宋吴仁杰《离骚草木虫鱼疏》四卷。”[9]倪灿《宋史艺文志补》:“吴仁杰《离骚草木虫鱼疏》四卷。”[10]据《隋书·经籍志》载,首部出现于集部“《楚辞》类”中,且以“草木”为名之著作,乃是梁代刘杳之《草木疏》。然而,后世著录刘杳是书之名却时有变动:《梁书》刘杳本传记载其书名为《楚辞草木疏》,《隋书·经籍志》载刘杳是书名为《离骚草木疏》,《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记其名为《离骚草木虫鱼疏》,可知刘氏之书传世起码有三种不同之名称。迨至仁杰时,是书已经亡佚。是故,为有别于刘氏之书,仁杰乃“独取诸二十五篇之文”,“命曰《离骚草木疏》”。迨至明际,屠本畯以为吴仁杰《离骚草木疏》“缺‘鸟兽’为非通论”,故“芟其蔓衍而补益之,改书斗南旧观”,“别撰《昆虫疏》”,并题曰《离骚草木疏补》。故焦弱侯、黄俞邰、倪闇公等记吴仁杰《离骚草木疏》为《离骚草木虫鱼疏》者,盖或误以屠本畯之书名而为仁杰之书名也。清人于敏中《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其称《草木虫鱼疏》者,乃甬东屠本畯所撰,则知焦竑所载并未加考也。”[11]亦可备一说。
(二)卷数误记二卷
至于是书之卷数,相关书目中亦有作二卷者,如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录吴仁杰书卷数为二卷。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吴仁杰《离骚草木疏》二卷。”[12]对此现象,清于敏中《钦定天禄琳琅书目》指出:“焦竑所载只二卷,此为四卷亦不相符。”仁杰之书,向无二卷之本,至于焦弱侯、钱牧斋等将其记作二卷者,或为笔误,或是将南朝梁刘杳《离骚草木虫鱼疏》之卷数误作是吴仁杰《离骚草木疏》之卷数。
三、《离骚草木疏》的主要版本
据方燦《〈离骚草木疏〉跋》载:宋庆元六年(1200),“国录吴先生以淹该之学,从政之暇,训释诸书,警刊后进,不为不多,比以《离骚草木疏》见属刊于罗田旧县庠”,则是书初刻之时乃在南宋庆元六年。
嗣后,是书或刻或抄,流传极广,版本甚多,如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载录有罗田县庠刊本、毛氏汲古阁抄本、清方甘白抄本、刘端临抄本四种,张之洞《书目答问》著录有《知不足斋丛书》本、《龙威秘书》本,而《中国古籍总目》则载录其有宋庆元六年罗田县庠刻本、明刻本、明抄本、《龙威秘书》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艺苑捃华》本、《榕园丛书》本、《崇文书局汇刻书》本、清方甘白抄本、清抄本[13]。此外,是书尚有元刊本、明范大澈抄本、清常熟钱氏钞曹秋岳本、清文瑞楼石印《离骚三种》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今按其形态,分刻本、抄本、印本三大类型叙录如下:
(一)刻本
1.宋庆元六年(1200)罗田县庠原刊本。国家图书馆藏本,一册。此本版式高阔,左右双边,上下单边,黑色栏线,无书耳、牌记。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一字,书名在上,篇名在下。白口,双黑鱼尾,上鱼尾下方标有卷数,上有字数,下鱼尾处记页次,书口下端记刻工姓名。无目录;卷端题“离骚草木疏第一”;次行题“通直郎行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次入正文,先引王叔师、洪庆善注,亦用郭璞、陆玑之说,复加按语,以抒己见;卷末题“庆元丁巳吴仁杰自序”,“庆元庚申中秋日河南方燦敬识”,有“州学生张师尹校对、罗田县县学长杜醇同校正、免解进士蕲州州学正充罗田县县学讲书吴世杰校正”三行文字,复有“宏治五年孟秋读过”识语一行,虽不知何人所记,然亦足证此本于有明之际曾为私人收藏。
至清初,此本流入徐乾学传是楼,今卷首铃“弱侯”、“乾学”、“徐健庵”诸印可为其证。徐氏藏书散出后,其又为汪士钟所得,今此本铃“汪印士钟”、“阆源父用”、“振勋汪印”诸印可为其证。汪氏藏书散出后,其又为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所得,今此本中钤有“宋存书室”、“杨印以增”、“绍和”、“协卿”、“东郡宋存书室珍藏”、“杨绍和审定”、“杨氏海源阁藏”、“东郡杨绍和字彦和藏书画印”诸印可为其证。海源阁藏书散逸后,此本辗转收归国家图书馆。
2.元刊本。陈树杓《带经堂书目》:“《离骚草木疏》四卷,元刊本,明叶石君藏书,宋吴仁杰撰。”[14]汪士钟《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离骚草木疏》四卷”[15]。则是书当有元刊本,然今未见。
3.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国家图书馆藏本,一册。此本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上下黑口,左右双边,版心题卷数,下有页数,下黑口处镌“知不足斋丛书”六字。扉页题“离骚草木疏”;首为二页目录,篇首和版心刻“离骚草木疏目录”七字,第四卷目录处记有“莸草附录”;卷端题“离骚草木疏卷第一,宋本校雕”;次行署“通直郎行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次入正文;卷末有吴仁杰跋、方燦识、校正者题名三行,“乾隆庚子季秋歙西长塘鲍氏知不足斋校正重雕”一行文字,又有鲍廷博之识语,其辞曰:“刻斗南先生《两汉刊误补遗》既竣,姚江邵太史晋涵以宋雕《离骚草木疏》相示,复为校而刊之。”
4.乾隆五十九年(1794)石门马俊良辑刻《龙威秘书》本。国家图书馆藏,一册。此本系覆刻鲍氏《知不足斋丛书》而成。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左右双边,黑色栏线,无鱼尾,大黑口;封面和目录篇首及版心刻有“龙威秘书二集”六字;正文版心刊有卷数和页码;卷末有仁杰自序、校正者题名三行及鲍廷博跋。
5.同治七年(1868)顾之逵辑刻《艺苑捃华》本。国家图书馆藏,一册。此本系覆刻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者也。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左右双边,黑色栏线,白口,版心雕有卷数、页数和“离骚草木疏”。卷末有仁杰自序、校正者题名三行及鲍廷博跋。
6.同治张丙炎辑刻《榕园丛书》本。国家图书馆藏本,一册。此本系覆刻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左右双边,黑色栏线,黑口,版心、序及目录题“榕园丛书”,卷末有仁杰自序、校正者题名三行及鲍廷博跋,铃有“逸经阁收藏图书”等印。
7.光绪三年(1877)崇文书局《三十三种丛书》本。国家图书馆藏,一册。此本系覆刻鲍氏《知不足斋丛书》者也。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四周双边,黑色栏线;双黑鱼尾,粗黑口;版心雕有卷数、页数和“离骚草木疏”;封面后题“光绪三年三月湖北崇文书局开雕”,次目录,入正文;卷末有仁杰自序、校正者题名三行及鲍廷博跋。
(二)抄本
1.明抄本。国家图书馆藏本,一册。此本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蓝格,偶见眉端有墨笔校文者。首万历甲戌夏五月罗浮山樵黎民表序,题《离骚草木疏序》,然细审其文意,实是为屠本畯《离骚草木疏补》而作,盖传抄者之误录也。卷端题“离骚草木疏卷第一”;次行署“通直郎行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次入正文。
2.明范大澈抄本。此为黄裳先生藏本。据其《来燕榭书跋》载:此本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下有“卧云山房”四字,后跋大字,半页八行。末有仁杰自序、方燦跋与校正者题名三行,铃有“范印大澈”、“子宣父”、“卧云”、“万书楼”、“平生乐事”、“沧瀛外史”、“范大澈图书印”、“知不足斋主人所贻吴骞子子孙孙永保”等印[16]。
3.常熟钱氏钞曹秋岳本。钱增《读书敏求记》:“此书经屠本畯删改,后从曹秋岳处钞得原本。”则钱氏曾从曹秋岳处抄有宋本《离骚草木疏》,然今未见。
4.毛氏汲古阁抄本。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本,一册。此本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左右双边,上下单边,黑色栏线,无鱼尾,白口,版心标明卷数和页数,无刻工姓名。所抄字体工整秀丽,缮写精绝,纸墨俱佳。书上钤有“密均楼”、“黟山黄氏竹瑞堂藏书”、“美人芳草”、“雨山草堂”、“正鋆秘籍”、“蒋祖诒”、“谷孙”、“汲古阁”、“长尾甲印”、“曾亮”、“葛君”、“均之心赏”、“不可思议”、“毛氏图史子孙永保之”等印章。
5.清方甘白手钞本。国家图书馆藏,一册。此本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上下黑口,左右双边,版心镌“知不足斋正本”六字。封面朱笔题:“乙卯暮春无咎购臧越明年丙辰中秋题记,方甘白手写离骚草木疏”;卷端题“离骚草木疏卷第一”;次行署“通直郎行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次入正文。书眉间多有朱、墨二色校注,有批云:“仁杰于庆元间著此书,其意似有所指”,“庆元正韩侂胄用事时,明人补疏‘虫鱼’,失其旨矣。”卷末录吴仁杰跋,方燦敬识,又有方甘白之手跋,其辞曰:“乾隆丙申九月,借吴郡朱氏宋刊对录,再假钱塘汪氏抄本覆勘。宋刊多误,钞本多所是正。可喜也,甘白手录。”又有东洲跋曰:“乾隆庚子十月覆校,莲梦居主人。方君甘白,博雅士也。工书,善写书,兹录知不足斋本见赠,余报以白金二两。东洲。”此盖方氏传抄鲍廷博知不足斋本,而校以宋刻、汪抄者,故为崔富章先生等推许为善本[17]。
6.清乾隆间辑《四库全书》本。据于敏中等《钦定天禄琳琅书目》载:影宋钞集部著录虞山席鉴钞本《离骚草木疏》一函二册,宋吴仁杰撰,四卷,后仁杰自记,宋方燦跋。影钞字画结体在欧、柳之间,“非工书者不能得此”[18]。《四库采进书目》载安徽省呈送一部,版本不明,《总目》亦著录作影宋抄本。又据,民国间纂修《海宁州志稿》卷十四、二十九载祝德麟《离骚草木疏辨证》四卷祝氏官编修时,值朝廷开四库馆,下诏广求天下遗书,两淮盐政李质颖遂将所购得指宋本书十五种,装潢进呈,而德麟备员襄事,因得窥其《离骚草木疏》影宋抄本,因其亥豕盈目,甚或不可句读,其既窃录副本,取《永乐大典》,逐条对勘,复取《尔雅》《山海经》《淮南子》《齐民要术》及各种《本草》详校,字剔句搜,凡改正四百五十字有奇,增损二百五十字有奇,其说与他书异同者,时出己见,附注条下,以“德麟按”别之。据此可知,是书于乾隆间影宋抄本至少有三,而馆臣选其一耳[19]。此本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双边,单鱼尾,细黑口。版心刻有“离骚草木疏”、卷数和页码,上书口处有“钦定四库全书”,封面有“钦定四库全书,集部,离骚草木疏卷一、二;详校官监察御史臣、曹锡宝;检讨臣、何思钧覆勘;总校官知县臣、缪琪;校对官编修臣、卢遂;滕录监生臣、周昆”等信息。提要篇首有“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一”,第二行刊有书名和“楚词类”八字,版心刻有“离骚草木疏”、卷数和页码,后有“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钤有“文渊阁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
(三)印本
1.民国二年(1913)上海文瑞楼《离骚三种》本。国家图书馆藏,一册。此本系覆刻鲍氏《知不足斋丛书》者也,封面题“离骚三种,离骚笺离骚集传离骚草木疏,君宜署”,次页题“上海文瑞楼印”。此本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六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卷末有仁杰自序、校正者题名三行及鲍廷博跋。
2.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此本以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底本,将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加以标点,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印行。
四、吴仁杰《离骚草木疏》之版本系统
据上引诸本可知,宋庆元六年(1200)罗田县庠所刊刻之《离骚草木疏》为是书之最早版本;迨至元代,有据宋本而覆刊者,然今不存;至明时,是书抄本甚多,有黎民表序抄本、范大澈抄宋本等,其中最为著名者当推毛氏汲古阁抄本;有清一代,是书流布极广:有抄本如常熟钱氏钞曹秋岳本、四库馆臣据安徽巡抚采进本钞本,有刻本如《知不足斋丛书》本,此本因最为精善,故后《龙威秘书》本、《艺苑捃华》本、《榕园丛书》本、《崇文书局三十三种丛书》本、文瑞楼《离骚三种》本、方甘白抄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覆刻或影钞此本,兹列图表如下:
据兹表可知,存世《离骚草木疏》诸本中,以宋庆元六年(1200)罗田县庠刻本为最早,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精善且袭用最广者,故欲探研是书者,可取兹二者对读,则得其真矣。而在古籍传播史上,《离骚草木疏》具有个案意义,通过对其版本状况的历时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见出宋代典籍版本流布、嬗变的大致轮廓。
基金项目:四川省古代文学特色文献研究团队(川社联函[2015]17号)建设项目,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代〈楚辞〉图像文献研究》(编号10BZW059)。
作者简介:罗建新,文学博士,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注释】
[1][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第1268页。
[2][宋]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宋庆元六年罗田县庠原刻本。
[3][明]屠本畯《离骚草木疏补》,明万历二十一年刻本。
[4][清]祝德麟《离骚草木疏辨证》,清乾隆五十八年悦亲楼刻本。
[5][宋]晁公武编,孙猛校《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167页。
[6][清]张金吾著,冯惠民整理《爱日精庐藏书志》,中华书局,2012年,第383页。
[7]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华书局,1983年,第981—982页。
[8][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四),中华书局,1985年,第13页。
[9][明]黄虞稷著,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46页。
[10][清]倪灿《宋史艺文志补》,中华书局,1985年,第30页。
[11][清]于敏中《钦定天禄琳琅书目》,清光绪十年长沙王氏刻本。
[12][清]钱谦益著,陈景云注:《绛云楼书目》,中华书局,1985年,第106页。
[13]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中国古籍总目·集部》(一),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1页。
[14][清]陈征芝藏,陈树杓著,陆心源、周星诒批注《带经堂书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第76页。
[15][清]汪士钟《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17页。
[16]黄裳《来燕榭书跋(增订本)》,中华书局,2011年,第18页。
[17]崔富章《楚辞书录解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811页。
[18]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13页。
[19]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5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