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揭示的伏羲方图,结构之所以能够工整对称,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把方图的行和列的排列一致了起来,八个行自上而下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而八个列则从左至右,也是按地、山、水、风、雷、火、泽、天的同样的序列排妥,然后排列出8×8=64卦。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个三爻卦,在《易经》里称为八纯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八卦”,和六爻的八个经卦常常混称作八卦。为了避免混淆,这里就用八纯卦的俗名,以区别于相应的八个六爻经卦:地—坤、山—艮、水—坎、风—巽、雷—震、火—离、泽—兑、天—乾。
64个易卦均为重卦,每个卦无不以两个纯卦的叠加构成:行的三爻纯卦是下卦(或称内卦),而列的三爻纯卦叠加其上,称作上卦(或外卦)。比如,未济卦是火上水下的火水卦、巽卦是风下风上的风风卦、颐卦是山上雷下的山雷卦、艮卦是山下山上的山山卦,等等。
邵雍方图的一大贡献,行次序和列次序的一致排列,保证了八个(六爻)经卦都在方图西北角和东南角的连线上。请看方图里地地坤卦、山山艮卦、水水坎卦、风风巽卦、雷雷震卦、火火离卦、泽泽兑卦和天天乾卦的位置。它们连成的“主轴线”把方图分成两个对称的三角形。
接下来解释,八纯卦的次序排定后,又是如何形成大家通常见到的八卦环图的?下面图3.1里,左边的一个八卦环形图只是简单地把B行(即自上而下的邵雍排序)的条形图0到7拗转,成了环形图。
中间的八卦环图,标为“B两仪相逆”的,则是根据“两仪相逆”的法则把阳仪的四个纯卦,即雷到天逆转过来排列而成的。两仪相逆排列的结果反映在中间的八卦图里,地0—天7、山1—泽6、水2—火5、风3—雷4,两两相偶成中心对称,其卦序之和均为7,契合《易传》里所说,八卦相错相荡,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的道理。(请注意,《易传·说卦》的第三章里“水火不相射”里的“不”,被考证为衍文,水火实乃相射,和山泽相通、雷风相迫的逻辑,如出一辙。)
图3.1
和中间的八卦图构成甚为接近的,是右边的那个八卦环图,标为“A自下而上的数值编号”——八纯卦序为地0、雷1、水2、泽3、山4、火5、风6、天7——围成的环图,然后逆转阳仪四卦,构成了同样的四对卦。只是泽3—山4、雷1—风6,排序起了变化,地0—天7、水2—火5则和中间按邵雍排序的八卦图仍是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