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卦构成的几何解释

对卦构成的几何解释

时间:2023-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需之依据,不过是各卦的卦象和邵雍的八卦序而已。相应的,在图6.1b里面,卦名前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各卦在周易里的原卦序,卦象后的第二个数字则是邵雍排序的编号。它的对卦,必定是处在天宫7内的风6的天风姤卦(7,6)。64个易卦这样配成的32对卦,是易卦的32个“小循环”。如果说相反相成是构成小循环——对卦的“变”的原则,那么两仪相逆是构成大循环的线索。

囿于工具之粗陋,先祖在二维平面上表达(六维)超空间所使用的办法,有超凡脱俗之妙,上一讲已经提到了,是把六爻重卦的三爻下卦和三爻上卦分开来处理的。

根据邵雍的排序(下图6.1b),乃是按下卦为外卦分成八个组的,称为“八宫”,分别为地宫0、山宫1、水宫2、风宫3、雷宫4、火宫5、泽宫6和天宫7,每宫下辖八个三爻上卦(宫内的八卦)。以水宫2来为例,即伏羲先天方图里的第三行,这一行的八个六爻重卦,是下卦——水卦和1-8列的八个上卦构成的,分别是地水师卦、山水蒙卦、水水坎卦、风水涣卦、雷水解卦、火水未济卦、泽水困卦,和天水讼卦。其余七个宫也以此类推。譬如,泽宫处在方图的第七行,此行的八个六爻重卦由下卦为泽卦和1-8行的八个上卦构成,分别为地泽临卦、山泽损卦、水泽节卦、风泽中孚卦、雷泽归妹卦、火泽睽卦、泽泽兑卦和天泽履卦。

按照邵雍排序,即使不用二进制数值方法,也很容易就能排定64卦的序号(图6.1b)。任何一卦的序号根据它在方图里所处的列和行的位置,简单计算就可得到:(a,b)是该卦的列序a和行序b,其序号是a+b*8。例如,坤卦(0,0)=0+0*8=0,乾卦(7,7)=7+7*8=63;泰卦(0,7)=0+7*8=56,否卦(7,0)=7+0*8=7;再如泽雷的随卦(6,4)=6+4*8=38,而雷泽的归妹(4,6)=4+6*8=52;山风蛊卦(1,3)=1+3*8=25,而风山渐卦(3,1)=3+1*8=11;水火既济卦(2,5)=2+5*8=42,火水未济卦(5,2)=5+2*8=21;地雷复卦(0,4)=0+4*8=32,天风姤卦(7,3)=7+3*8=31;山地剥卦(1,0)=1+0*8=1,泽天夬卦(6,7)=6+7*8=62等等。

按照如此得到的卦序,把各卦插入到伏羲先天圆图中,各得其所,位置丝毫不爽。只是得注意,根据“两仪相逆”的原理,从坤卦到姤卦的第0-31卦是逆时针展开的,而复卦到乾卦的第32-63卦则按顺时针排成的半圈。在伏羲方图里的各卦位置,第1至4行和第8至5行也是相逆排列的,相偶对称相当严整。大家若有兴趣,可用上面的方法算出所有64卦的卦序来排定伏羲先天圆图和方图,以为验证。所需之依据,不过是各卦的卦象和邵雍的八卦序而已。

那么,邵雍的排序和我们推介的数值编号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前文中已有论述,数值编号是自下而上来生成八个纯卦的,它们依次为地0、雷1、水2、泽3、山4、火5、风6、天7(见下图6.1a)。而且数值编号排序是以列为“(外)宫”,即以上卦为外卦;而以下卦为内卦来决定每宫内部的八个卦的排序。这样,水宫在第三列,下辖的八个重卦分别为水地比卦、水雷屯卦、水水坎卦、水泽节卦、水山蹇卦、水火既济卦、水风井卦和水天需卦。

数值编号的卦序(图6.1a)则是按该卦的(a,b)——列序a、行序b——以a*8+b来算出的。行序b由下卦(内卦)来确定,也就是“小魔方”里八个卦的位序;列序a则是由上卦(外卦)来确定的,也就是“大魔方”的八卦序。

如此,坤卦(0,0)=0*8+0=0,乾卦(7,7)=7*8+7=63;泰卦(0,7)=0*8+7=7,否卦(7,0)=7*8+0=56;泽雷的随卦(3,1)=3*8+1=25,而雷泽的归妹(1,3)=1*8+3=11;山风蛊卦(4,6)=4*8+6=38;既济卦(2,5)=2*8+5=21,未济卦(5,2)=5*8+2=42;复卦(0,1)=0*8+1=1,姤卦(7,6)=7*8+6=62;剥卦(4,0)=4*8+0=32,夬卦(3,7)=3*8+7=31……等等。在下面的图6.1a里面,卦名前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各卦在周易里的原卦序,卦象后的第二个数字则是它们的数值编号。

图6.1a

相应的,在图6.1b里面,卦名前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各卦在周易里的原卦序,卦象后的第二个数字则是邵雍排序的编号。

图6.1b

比较图6.1a和图6.1b,你不难发现,八个经卦都还是占据着主轴线(西北—东南),而辅轴线(东北—西南)上,两种编号在同一位置上的八个卦的序号则互为63的余数(待我们以后分析)。而且不论是邵雍排序还是数值编号,凡能构成对卦的,前卦和后卦的卦序之和一定是63!

图6.2

上述举例的几对卦,从邵雍排序到数值编号,除了坤0和乾63的卦序没变之外,泰56—否7变成了泰7—否56、随38—蛊25变成了随25—蛊38、既济42—未济21变成了既济21—未济42。而复—姤、剥—夬这两对卦的变化就更有趣了:从复32—姤31变成了复1—姤62,剥1—夬62成了剥32—夬31了!(请参阅第一讲里的图1.2。)

原因又在哪里呢?

先从数值编号在几何空间里的排序来解答这个问题。通过上一讲的解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八个象限里,按数值编号来排列,“底楼”的四个纯卦——地0、雷1、水2、泽3,在“二楼”与其对应的四个纯卦分别是天7、风6、火5、山4。按照八卦相错相激和对卦相反相成的基本原理,一对卦的前卦和后卦必然是“对顶”的:两者的上卦(或称外卦)分别占据“大魔方”对顶的两个象限;而两者的下卦(或称内卦)则分别占据在“大魔方”的相应象限里的“小魔方”的两个对顶的象限。

举例来说,在图6.1a里,地雷复卦(0,1)处在地宫0内的雷1。它的对卦,必定是处在天宫7内的风6的天风姤卦(7,6)。同理,剥卦(4,0)——占据“大魔方”的山宫4内含的“小魔方”里地0的位置。它的对卦则是占据着“大魔方”的泽宫3内含的“小魔方”里天7位置上的夬卦(3,7)。剥卦和夬卦的卦序之和为63,复卦和姤卦的卦序之和也是63,其余的三十对卦莫不如此。

推广一下,我们很容易算出每对卦在方图中的位置。任何一对卦,若前卦的方位是(a,b),那么其后卦的方位必定是(7-a,7-b)。

64个易卦这样配成的32对卦,是易卦的32个“小循环”。在进一步探索小循环的规律之前,这里先来丢个“包袱”,以便大家来关注一下易卦的“大循环”,究竟应该如何展开。如果说相反相成是构成小循环——对卦的“变”的原则,那么两仪相逆是构成大循环的线索。

换句话说,理顺了八卦序,从而排定方图的列和行的次序,配成了32对卦,全部64个易卦的排序并不就到位就绪了,问题的解答还只刚刚开头而已。因为首先,我们需要回答,一对卦里哪个属于阳仪哪个属于阴仪?再者,必需回答各卦在整个易卦系统里的次序及相对位置,应该怎样来排,其依据和理由是什么?

让我们再用图像来加深对迄今为止得到的一些结论的理解。我们已经讲解过了,简捷原理、立体原理,以及构成对卦的“变”和“覆”方式造成的错综纷杂,这里再用下图来呈示,在周易里对卦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利于大家简易方便地理解和记忆。

上文解析到,邵雍在伏羲先天方图里的八卦排序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而以下卦(行)为宫、为外卦;而数值法排成的八卦序则是自下而上的,以上卦(列)为宫、为外卦,已经反映在图6.1b和图6.1a里了。要是把两图结合起来并成一个方图,“列”按数值法排序,“行”则按邵雍法来排序的话,又会是怎样呢?请看下面的图6.3:

图6.3传递出的讯息非常有趣。所有的卦都以主轴线(西北—东南)为轴对称来构成周易的对卦;而主轴线上的八个卦,则以中心(天元)为对称构成了四对错卦——坤—乾、小过—中孚、坎—离、大过—颐。如前所述,它们是无从构成综卦的。依据轴对称的原则,你可以轻而易举找到周易里面的原对卦,譬如,屯卦、旅卦、需卦的对卦(综卦)是蒙卦、丰卦和讼卦。再来看辅轴线(西南—东北)上的八个卦,泰—否、归妹—渐、既济—未济、随—蛊,虽然也以主轴线为轴对称,同时它们本身又在辅轴线上中心对称,相区别于其他的卦。前文分析过了,这四对卦其实是错卦,貌似综卦而已。

图6.3

顺便请注意,离开了主轴线上的四个经卦——艮、巽、震、兑——在图中的相对位置,它们究竟是周易里那般,艮卦—震卦、巽卦—兑卦成对呢,还是如邵雍排序和数值排序所主张的那样,由艮卦—兑卦、巽卦—震卦来构成对卦呢?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将在第七讲和第十四讲展开讨论。

我们在讨论伏羲先天圆图的排列和八卦环图构成时,已经对两仪相逆的道理做了若干解释。在数值编号的基础上,如果把剥卦32至乾卦63来个逆向倒排,即以乾卦为32而以剥卦为63,情况又会如何?如此变换之后,姤卦的序号就成了33,同人的序号就是34了,等等。用计算机可以轻易就转换这32卦的序号,这里还有个更简易的方法,数值编号大于31的,用95来减,就是相逆后的序号。例如,否卦56转换成否卦39(95-56),离卦45则转换成离卦50(95-45)等等。

经过如此转换的结果,是每对卦的卦序之差均为32。例如,乾卦32–坤卦0=32,否卦39–泰卦7=32,离卦50–坎卦18=32……

32这个数值又意味着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