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易经在科学探索的作用

易经在科学探索的作用

时间:2023-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政道和学生们分享了他对探索精神的体会,用的是《西游记》的故事。人类在知识的科学探索尽管进展神速,但须牢记,离绝对真理还非常非常遥远,我们毕生探索努力,得到的认知仅仅沧海一粟而已。文章透露了讯息,《易经》占卜是怎样增强了杨振宁、李政道汲取科学探索的信念的。丹麦国王为了表彰波尔的非凡成就,授予他象级勋位。

《易经》是一部揭示变化的华夏经典,西方有人把“I Ching”干脆翻译作“The Book of Change”的。我们先祖的深邃智慧,是把“不易”涵盖在了“易”之中。“天道恒常”或“天道有序”,关键是在于你怎样调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来顺应它。

天道本无所谓盛衰、顺逆,然而处在现时现地的人却有。一个人所能做的,是顺时势而为,或是不为,相应地变易自己的心态、形态和行动。故而,“无作为”是“作为”的很重要的一个选项。怎样来帮助决定,究竟“作为”还是“无为”?易学开发出一整套的方法,从历史传统积累的资讯和智慧中寻求启示,指引处在现时现地的我的行动。在“问”—“筮”—“占”的过程里,“筮卜”的方法(现代用语中的随机方法)是个桥梁,来沟通所求得之易卦,并诠释和剖析易卦所要传递的讯息。

人永远需要在不确定状况下拿主意和采取行动,无时无地在冀求自己(比邻人)更发达、更顺遂,至少更平安。小至何时搬家,何处购屋,要不要生孩子、何时生,入哪个行,嫁哪个郎,做何投资等等的取舍,大到参与哪个群体的合作行动,为什么要为之贡献自己的精力和智力,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种种博弈,信息是永远无从“对称”的。决定和行动的效果,也要等上许久方才展现得出来;而你既然做了抉择,影响也无法“归零”,擦掉重来。简言之,你不得不在风险决策中诉诸信念,尽管你可以替自己的信念套上“科学”、“事实”、“客观”的外衣。因为人必须向自己证实,也需要向他人证明,“我”更有机会获得平安、顺遂、发达,乃因“我”顺应了“天道”,符合了“天意”,从而得到了它更好的庇佑。也因此,易经的占卜功能是响应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从而浩浩荡荡开发出普泛的应用。

这里且引用一个案例来喻解这层道理,在易学探询的途程中它曾带给了我不少启迪和信念。

早在1970年代的一天晚上,我从“美国之音”听到了有关杨振宁、李政道的故事(当时为了学英语,许多知青都有冒险收听“敌台”的经历),给我的冲击之大简直莫可名状。播音员讲解说,杨、李于1956年成功颠覆了长久以来被深信不疑的一条物理学定则——宇称守恒定理,次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项成功的研究跟中国古代哲理很有关系,因为杨、李两人之能投入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工作,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杨、李合作的成功事迹对我们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正如杨振宁先生后来所说的,他们探索努力的最大的意义,是在于向世人昭示,中国人的智力并非不如人。19世纪末美国大兴基础建设,铁路贯通北美大陆后,却为了夺走十数万来北美修铁道的华工的工作机会,也为了遏止来自远东的移民潮,美国国会通过了排除华人的法案。其最主要的理据,是指控华人的进化水平低于欧陆民族,大脑发育不足。这种原本就站不住脚的陈腐歧视,直到八十多年后在约翰逊总统任内才在法律上被破除(Hart-Celler Act,1965),而杨、李的突出表现对破除歧视是有显著贡献的。

那么,这和《易经》又有什么关系呢?记得当时“美国之音”的节目里,介绍了李政道先生在斯德哥尔摩领奖后的讲谈。杨振宁先生代表两人在领奖仪式上作主题演讲,李政道则被邀请在瑞典优秀学生代表参加的讲座里同他们对话。李政道和学生们分享了他对探索精神的体会,用的是《西游记》的故事。他大段介绍了孙悟空不愿意受任何约束,大闹天宫,又和玉皇大帝叫板。各路神仙都被打败后,玉皇大帝头痛不已,只得搬出如来佛去降服孙悟空的经历。猴王翻了无数个筋斗,一连翻了几千年,结果在如来的手掌上看到了自己在五指山壁上写下的“孙大圣到此一游”几个字。借助故事的教益,李先生告诉瑞典学子的,是人必须保持谦卑。人类在知识的科学探索尽管进展神速,但须牢记,离绝对真理还非常非常遥远,我们毕生探索努力,得到的认知仅仅沧海一粟而已。

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情节,说两位先生毅然投入到当时被认为不可能的范式颠覆的探索,是受到了《易经》的启迪。那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曾就此事问过不少物理学家和学生,他们都回答,从来没曾听说过,或说那纯粹是迷信。我读杨振宁的传记,也甚含糊其辞。这种讳莫如深的现象不难理解,人们通常以为,科学是科学,信念是信念,甚至是正相排斥的。把信念活动掺杂到科学研究,属于不务正业,不无“迷信”之嫌。多年后,我剥茧抽丝,才终于找到了故事的依据。请看下面的图片。

图20.1a

图20.1b

大家从图里很容易辨认出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年轻时的风采,荣获诺奖那年,杨先生不到三十六岁而李先生才三十出头。这篇专题报道(《宇称守恒的探索问题》,下文简称《守恒探索》),文章的篇幅相当长,1962年5月发表在著名的《纽约客》(New Yorker,May 12,1962,pp.49—104)上,作者伯恩斯坦博士(J.Bernstein)是两位先生的同行和朋友。文章透露了讯息,《易经》占卜是怎样增强了杨振宁、李政道汲取科学探索的信念的。

为了讲解风险决策需要依凭信念的道理,这里再举一例,说明受到《易经》启迪的科学家绝不止杨、李两人,也绝不止我们中国人。请看下图20.2。

图20.2

图20.2是丹麦大科学家尼尔·波尔的“家徽”,是波尔亲自设计的。丹麦国王为了表彰波尔的非凡成就,授予他象级勋位。丹麦王国的这个最高荣誉授予一介平民,恐怕还是第一次。纹章中间是个阴阳太极真图,上有一句拉丁语的家训“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翻成中文就是“相反相成”。波尔对“(阴阳二元)相反相成”——《易经》的最核心理念——推崇备至,难道还需要费辞解释吗?

现代物理学勘破宇宙奥秘的两大进展,广义相对论主要得自于爱因斯坦的贡献,量子物理学则由波尔开创。不但波尔自己有伟大的建树,受其栽培和影响的物理学家更是无算,包括多位诺奖得主,海森堡和费曼等都在内。波尔有个儿子也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并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父子都获得诺贝尔奖殊荣,是非常难得的。

凡在探索前沿奋战过的学者都知道,研究方向和选题非常要紧。尤其对于初出道者,如果选错了题,不只学术信誉会遭损,研究生涯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对杨、李来说,他们所冒的风险就更大了:若是一大圈折腾下来没结果的话,不但在专业发展上损失重大,能不能在美国继续立足都大成问题。当时美国的法律对华人移民限制极严,歧视是很严重的。

那么,杨振宁和李政道又是怎样靠《易经》来定取舍的呢?据《守恒探索》的介绍,他们占卜所用的办法,是周易里“筮占”的简版,就地取材采用美国的硬币做道具。三个硬币,定出阴阳面,以正面(头)为阴、反面(尾)为阳;以阴为2分、阳为3分。一抛掷下去,结果立显:三个头是6分、三个尾是9分、一头两尾积8分、两头一尾积7分。设想你抛上一千次,得6分的几率大致是125次,得9分的机会也是如此;得7分的次数接近375次,得8分的次数也同样。要是你抛上十万次,几乎可以肯定,得到6分或9分的将非常接近12500次,即各为1/8,而得到7分或8分的次数将几乎是37500次,即各为3/8。统计学的大数法则确定了这样的结果,条件当然是,美联储指令财政部铸造的硬币没被作假。

说白了,这是一个简便的“随机数发生器”,保证了随机的结果,即八个纯卦出现的机会是完全相等的。这里补充一句,三个硬币在抛掷之前就须定出哪个代表初爻,哪个代表中爻和上爻。否则在一头两尾里,你就无法分清是泽卦还是风卦,在两头一尾里也分不清哪是山卦哪是雷卦了。

还有一个更简捷的版本,应用二进制的数值法作为占卜的道具,无论解构易卦的结构和排序,还是理解易经的整个体系,都会带来可观的便利,尤其在我们的信息时代,方便运用计算机来处理。把三个硬币编号成1、2、3,分别代表初爻、中爻和上爻。正面(头,即阴面)均为0分,反面(尾,即阳面)分别为1、2、4分。抛掷后,三个朝上的面的分数加总起来就成。譬如,头头头,三阴总数为0,即地卦;尾尾尾,三阳总数为7,即天卦;尾头头——阳阴阴,总数为1,是雷卦;头尾尾——阴阳阳,总数为6,是风卦,如此等等。得到八个纯卦的几率均为1/8。

图20.3

图20.4

杨、李两位先生的占卜方法,在形式上和周易里正统的“筮占”颇不相同,但从风险决策的效果而言,两者有不同吗?这里仅简单介绍一下“筮占”是怎么回事。“筮占”所用的道具是蓍草,一种长于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的多年生直立蒿类植物。(河南的太昊陵有蓍草园,但蓍草只生于那个园地的说法,并不确实。)“筮占”是用50茎经过香薰的、长约尺许的干蓍草来进行的占卜。因其基于“大衍之数”的方法,又被称为“大衍筮法”。本质上,“筮占”是借“植物灵性”来“沟通天意”的。

对于“大衍筮法”的过程,《易传》里是这样讲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二,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易传·系辞上》)

其过程相当繁复,大致为:先取出1茎不用(“存体”);把“致用”的49茎蓍草分作两群(“分二”);再拿走1茎(“挂一”);然后按“扐”(4茎一簇),谓之“揲四”;取走“大衍之数”来核定余数(“归奇”)。经过这“四营”成一“变”,凡三变成一爻。这个过程重复六遍就得到六爻——凡“七十二营、十有八变成一卦。”

李零教授在这个领域颇有研究,他把这个异常费时、费事及费解的过程简洁地归结成下图:

图20.5

摘自李零:《中国方术正考》中华书局,2013年第116页。

因此,“大衍筮法”就其结果而言,不难看出,不外乎一个“随机数发生器”!

不过,“大衍筮法”的过程,不只现代人会感到茫然,古人也一定觉得很挠头。不用说,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是无法在美国重复这种“大衍筮法”,来探询“宇称问题”的“天意”的,在那里他们连50根蓍草都没法找到。他们用的是它的简版“三钱蓍法”(“三摇”)。[1]

主要的问题,不在于用什么工具来占卜,而是他们需要信念,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景下做决策。为什么会用占的方法?前文中我们已有谈到,人们需要信心,需要勇气,需要汲取信念力量,尤其在面临后果出入重大的高风险决定时,获得上苍的庇佑和眷顾的需要极为重要,往往是不可缺少的。祈求的名义、方式、工具尽可不同,但是从超自然的本源(Almighty)汲取信念力量,获得保佑的愿望则是人类所共有的。

占卜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特色,杨振宁、李政道先生出生和成长在中国,他们不像西方同行那样靠祈祷上帝来汲取信念力量,而通过《易经》来祈求天意的指引,实在不是一件太难理解的事情。进行科学探索的人首先是个人,生存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里的人。西方的学者,包括非常认真“客观”的科学家们,靠《圣经》用祈祷以求得“天启”的故事,在科学史上俯拾皆是。

顺便再多说几句,这些也是大题目,值得我们以后展开作专题讨论。

初抵美国时,杨先生24岁(出生于合肥),李先生才21岁(出生于上海),他们就把《易经》的善本带到彼岸,足见两人的华夏情怀之深。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可以说已融入他们的血液里了,用英语的一句话来讲,是born into bones。两人有很高的品位,杨先生的国学根基非常扎实,李先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品鉴能力很高。杨振宁曾著文论述,物理学家的美学品位是他们探索真理的一大动力,在美国学界被广泛传阅。确实,简洁匀称之谓美。然而简洁至难,非终其身孜孜以求而不可得。

两位先生对《易经》的崇敬着迷,是否出于《易经》结构系统极其精妙的缘故,我们不得而知,有机会可以向他们询问。追寻他们之所以陶冶成如此丰沛的人格的缘由,我在想,对我们检讨和改革当今的教育体制,或许会带来一些启示。

最后谈谈占卜应当抱的心态。简括地讲,是孔夫子说的“祭神如神在”,必须抱持虔敬的态度。朱熹在他的名著《周易本义》的开篇,对“大衍筮法”的过程和仪礼,有相当详尽的叙述。那些熏香沐浴、齐洁衣冠、焚香致敬的礼仪,貌似繁复琐细,却是帮助人们“端正态度”的手段。你要是想求得“天道”的启示,“问”须是“贞问”,真心诚意的态度是不可少的。打个不很恰当的比喻,要品享到茶的醇香,你还得遵循“茶道”的若干礼仪。

至于礼仪该遵循到何种程度,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用易经来占卜,再简化一点,你甚至可以靠“六钱蓍法”(“六摇”)——用六个硬币,定出阴阳面,分别代表初爻至上爻,那么抛掷一次,就可以占得一卦了,只要占卜者能够充分“正心诚意”。但是,若是占卜以求“天听”的人缺乏虔敬的心态,欲以玩忽、轻率、投机,就像韩愈所指责的“嬉”的态度来占卜,那么是“撞不到大运”的。就如同周敦颐的见解,“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则渎矣,渎则不告也。”(《通书》蒙艮第四十)

【注释】

[1]简化“大衍筮法”的各种办法及其解释,有很多的偏误。我们将在《筮占的数理基础——易卦解构框架的一个应用》(第二十三讲)提出详细的剖析。简而言之,一次(或两次)抛掷之下,“钱蓍法”得到的是卦,三爻或六爻的卦,而“大衍筮法”得到一条爻就需要三次抛掷。重复六遍(共十八次抛掷)才能从初爻到上爻,构成一个六爻卦象。此其一。
更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钱蓍法”的抛掷(“摇”)一枚钱币,只能得到头、尾两个结果,代表阴、阳二元。而“大衍筮法”得到的,则是6、7、8、9四个数:6是可变之阴爻、8是不可变之阴爻;9是可变之阳爻、7是不可变之阳爻。
这里的玄妙之处在于,同样是阴爻,得到6的概率是十六分之一,得到8的概率则为十六分之七;同为阳爻,得到9的概率是十六分之三,得到7的概率却是十六分之五。我们将在第二十三讲对此揭秘。
虽然得到阴爻和阳爻的(可变+不可变的)概率还是各半,但其中的变化很微妙,可以产生非常悬殊的结果。譬如,一个纯阴的坤卦,得到一个全是6(六条可变阴爻)的坤卦的机会,相比得到一个有两个6(两条可变阴爻)加上四个8(四条不可变阴爻)的坤卦,机会只及后者的1/2041。而六条爻全不可变(7)的乾卦,出现的概率21.43倍于六条爻全可变(9)的乾卦!所以,忽视卦出现的概率变化,用过于简化的方法来模拟“大衍筮法”,“占”的结果可以谬以千里。
然而,做出能精确代表“大衍筮法”的随机发生器有点复杂。世界上不存在正十六面体,我们无法设计出一个简单的“骰子”,来随机获得十六分之1、十六分之3、十六分之5和十六分之7的概率。作为替代,我建议的办法,是用两枚钱币(fair coin),来做两次抛掷,得到一条爻。其随机概率可以列表如下图20.6。重复六遍,结果得到的六条爻,构成一个六爻易卦。也可以先做三遍,确定三爻上卦(即外宫);再做三遍以确定三爻下卦(宫内行序),从而构成一个重卦。如此得到的易卦,不但知道其为何卦,而且每一条爻的可变或不可变都很清晰。连接易经里的爻辞、彖辞,占起来才有可能做到精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