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陶渊明的时代及生平

陶渊明的时代及生平

时间:2023-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颜延年的《陶征士诔》说渊明“薄身厚志”,确从其一生概括出了他的个性。如上所述,陶渊明之辞官归隐,乃因他的性情与当时社会风习不相投合,他不愿屈己从俗。王恭失败,而桓玄终于消灭了道子父子,并篡夺晋政权而自称楚帝,随又被刘裕所讨平。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他是浔阳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曾祖侃做过大司马,祖茂、父逸都做过太守,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他曾于《命子》诗中颂扬其曾祖说:“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近而可得!”又赞美其父说:“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滋愠喜。”又在为其外祖父作的传中说:“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从他对于祖先亲戚这种高旷的人格风度的赞扬中,可以看出他的家庭环境对他性格的影响。

如上所述,陶渊明之辞官归隐,乃因他的性情与当时社会风习不相投合,他不愿屈己从俗。当时的世俗是什么状况呢?就只拿他开始出仕做江州祭酒到辞彭泽令这十三年(393—405)的时事看吧!从孝武帝末期至安帝初期,司马道子和其子元显当权,荒淫贪鄙,群小竞进,元显年龄不到二十,便与其父争夺权利,并夺取其父的地位当政,于是道子门可设罗,而元显门前车马塞路。元显更苛刻地役使刚免除奴隶身份的浙江诸郡农民,乃激起孙恩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这时期,以道子父子为攻讨目标,先后曾产生王恭和桓玄所发动的内战。王恭失败,而桓玄终于消灭了道子父子,并篡夺晋政权而自称楚帝,随又被刘裕所讨平。从安帝义熙元年(405)以后,晋政权转落到刘裕手中,并最后为刘裕所篡夺而建立南朝的宋王朝。就是这十多年的社会现实,显得这样昏浊而变化多端。陶渊明曾在其《感士不遇赋》中慨然地说出他所感到的世俗颓风:“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所以他在归田后的许多诗篇中,常随处发出这样的心声:“厌闻世上语”、“但畏人我欺”(《拟古》其六),“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饮酒》其十二),因此,他“不学狂驰子”(《拟古》其二),而自“量力守故辙”(《咏贫士》其一)了。由此可见,陶渊明之辞职归隐,乃是由于他不满于当时社会的污浊,他自己既无力加以变革,而又不愿违己地随俗浮沉,便决然舍去,以求获得自己心之所安,决不能如过去某些人那样狭隘地理解,认为他是耻事二姓。他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那种理想社会,也是基于对其所不满的现实社会的否定而产生的,并非为了表示留恋某姓王朝而反对另一姓王朝,他的退隐的积极意义即在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