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学创作风气的畅开,文学创作理论的探索和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即对徐干、陈琳、阮瑀、王粲等人的文学创作,作过粗略的评价。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也谈到与朋友在文学创作上的切磋之乐,及对文学批评应采取的态度。而曹丕的《典论·论文》,集中地反映了这时文学理论和批评所达到的水平。
《典论·论文》是曹丕的著作《典论》中的一篇。据说《典论》原来有二十二篇,可是绝大部分亡失了,现在只存在《自叙》、《论文》和《论方术》三篇。作者在这篇《论文》中,首先指出文人的通病,在于“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而其原因在于不能公正地审己度人,因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的。他随即提出在他父子以外的当时优秀作家七人,以较客观的态度指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并由此提出各种文体由于本身性质的不同,而各自具有的创作要求,最后肯定文学本身独立具有的重大价值。
这篇论文之所以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在它是文学批评专著的开始,为以后文学批评逐渐发展到完善系统化奠立了良好的基础。这篇论文曾涉及文学上的许多问题,如对文学的评价,文体性质的区辨,对作者的批评以及批评的态度,作者的才性与创作关系等,都是文学批评上的重要问题,后来在《文心雕龙》中被作为许多专题论述的。在对文学的评价这一问题上,他发表的见解很卓越。他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