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①、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注 释
①梅溪:即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字邦卿,号梅溪,他的词,长于咏物描写,用笔细腻纤巧,颇为传神。
词 解
姜夔的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然格韵高绝,然而如同雾里看花,终究隔了一层。史达祖、吴文英等人写景之作的缺点,都在一个“隔”字。北宋风流,到了南宋就已经看不到了,难道真有所谓风云际会吗?
评 析
词是用来抒情的文体,但如何抒情在表达方式上却是千差万别,有些词直抒胸臆,融洽自然,迅速进入佳境,让人倍感舒畅。有些词抒情则曲折婉转,遮掩部分情怀,虽然情感的抒发上有其独到之处,但终究是有所隔膜,让人有一种意兴阑珊的感觉。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当年的明月夜,有多少人在桥上凭栏赏月,不时能够听到美人吹箫的声响,如今桥仍在,水中微波正环绕着月影不住荡漾,但冰冷的月亮却沉默无声。还有谁来欣赏月光!
在先生的眼中,姜夔的词在格韵方面是相当优秀的,姜夔的词总是带着一股忧郁之情,但显得非常典雅,含蓄内敛而稍显清高,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婉转萦绕、久久徘徊于内心之中难以抒发的忧愁。我们就从被提到的姜夔的这两首词中去窥探其表达特点: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惜红衣
姜夔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扬州慢》是抒发对旧日繁华都市扬州经过战火的洗礼后,一派凄凉景象的慨叹,尽管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心中涌动着强烈的哀伤之情,但从始至终,词句并没有强烈的感情抒发,只是以一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来表达自己的物是人非之感,情感显得不够真切与猛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