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足当此者

无足当此者

时间:2024-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吴文英的词称得上是变幻万千,难以捉摸,理解起来也有不少困难。吴文英的词优点在于言辞优美,犹如点点珠玉散落在前,但事实上,珠玉看似散乱,却被一根红线从中串起,不失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而这些规矩被吴文英都给打破了,所以不被后世认可也在意料之中。下阕“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笔锋一转,原来玉人非但不在眼前,刚才的一切不过是午间的一场幻梦。这也正是这首词的最大特色。

周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歝,追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唯“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乎?

注 释

①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语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梦窗非无生涩处,总胜空滑,况其佳者,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斁,追寻已远。”

词 解

周济说:吴文英词中的佳句,如同“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我翻阅吴文英的《梦窗甲乙丙丁稿》,其中实在没有与之相称的佳句。如果勉强算有的话,也许只有“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这两句吧。

评 析

踏莎行

吴文英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吴文英的词称得上是变幻万千,难以捉摸,理解起来也有不少困难。他的词作有着很强的跳跃性,有时候没有较为清晰的条理与脉络可以遵循,只看上阕,有时根本猜不到下阕会怎样写。南宋词人张炎批评他的词说:“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这个评价未免稍显武断。吴文英的词优点在于言辞优美,犹如点点珠玉散落在前,但事实上,珠玉看似散乱,却被一根红线从中串起,不失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吴文英犹如一位极具天资的孩童,只管依照自己的方式以跳跃的思维来表露情绪,而不管其他人的思维是否会和自己同步。他的词彻底改变了普通人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转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景,依靠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品他的词,其实就是品味一种蕴含在词当中的情绪和感受。由于他的词作风格非同寻常,后世的词作者与词评家都不大认可,词的写作向来讲求章法、句法、字法,在运意布局方面要求脉络清楚、前后连贯、层次分明。而这些规矩被吴文英都给打破了,所以不被后世认可也在意料之中。

吴文英的这首《踏莎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理解,但总的感受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其词作尽管别具一格、打破常规,但并不混乱。“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这一句很有点花间派的感觉。薄绡轻笼着晶莹的玉肌,罗扇半掩着檀红的樱唇,衣袖的花边散发出淡雅的香气,类似于温庭筠的词作。随后一句“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写的是小憩初醒的伊人,舞裙空置,云鬓散乱,应当是深愁婉转,无心歌舞。上阕句句都是在写实,佳人仿佛近在眼前。

下阕“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笔锋一转,原来玉人非但不在眼前,刚才的一切不过是午间的一场幻梦。“窗阴一箭”是指时间很短,窗前日影移一箭之地的时间,午间梦中却忽然已恍在千山之外。这句很有“一枕黄粱”的意味,更加凸显午梦初回的怅惘与迷思。“香瘢新褪红丝腕”,这一句再次将人的思绪拉回到梦境之中,回想梦中佳人的手腕由于消瘦而显现出的丝带勒痕,确是我见犹怜,不忍猝醒。最后一句“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是实写眼前之景,“隔”字在这里可谓用到了极致,既写出了眼前缥缈迷离之景,又凸显出一种怅惘若失的情结。原本情思迷惘,恍见伊人宛在,更兼雨声迷离,江阔水远,不禁愁怨顿生,追思无极。

●隔江人在雨声中

午梦迷离。梦中历尽千山万水,其实看窗前的月影,只是片刻转移。手腕上红丝线勒出的印痕刚刚褪去。江面上的雨声淅淅沥沥,却无法望到思念中的你。只有萧萧的晚风吹着菰叶,似乎已到了秋季。

这首词上阕写梦境,笔笔写实;下阕最后一句写实景,却显得恍惚而又朦胧。以实笔写虚境,以虚笔写实景,全词亦真亦幻,曲致迷离。这也正是这首词的最大特色。梦窗词始终带给人这种缥缈迷离的朦胧意味,这才是“水光云影,摇荡绿波”的评语所指的内容。

其实吴文英作品的这一艺术特点在他的另一首词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思佳客·赋半面女髑髅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又飞。

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

这首词可以说是把以幻为真的手法用到了极致,将一具骷髅骸骨写成了风姿绰约的美丽少女,但说穿了这首词就是一个人面对尸骨在做白日梦,但却可以写得韵味非凡,这就是吴文英独有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