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令公狼牙谷死节

令公狼牙谷死节

时间:2024-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众军士见令公既死,遂奋激杀出谷来,尽被辽兵砍死,止逃走二三人而已。《令公狼牙谷死节》此节成功塑造了老令公杨业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形象。老令公遭奸人所害,误入狼牙谷,在身陷重围、外无救援的情况下,决定以死殉国,此处有四处他的语言描写,小说通过古朴、简练的语言将他的性格集中表现出来。

大辽元帅斜轸(辽朝名将)闻杨业出战,遣复都部署萧挞懒伏兵于路。又遣土金秀出战。令公命六郎出马,交战四十合,土金秀败走。父子三人引兵赶杀而去。

却说仁美心欲害令公,因其临去埋伏之言,亦假意与王侁等列阵陈家谷。自寅至午,不得业之消息,使人登托逻台望之,又无所见。皆以为辽兵败走,欲争其功。即一齐离谷口,沿交河南进。行二十里,闻业战败。仁美暗喜,引诸军退回鸦岭去了。

杨业塑像。杨业,又名杨继业,北宋名将。

令公与萧挞懒且战且走,走至陈家谷,见无一卒,抚胸大恸,骂曰:“仁美老贼,生陷我也。”大辽韩延寿领兵如蜂集,重重围定令公父子。七郎曰:“哥哥保着父亲在此宁耐,弟单骑杀回,取兵来救。”令公哭曰:“儿去小心,老父今生恐难见汝矣。”七郎上马撞阵,辽兵不防单骑杀来,被七郎走出谷口去了。直至鸦岭大寨下马。时九月重阳,仁美与诸将赏菊作乐饮酒。有诗为证:

月下捣衣何处声,四星带户夜沉沉。篱边黄菊几年梦,天畔白云千里心。

酒兴那知风落帽,笳声偏惹泪盈襟。狼烽不息貂裘敝,忍听晴空双雁吟。

七郎到寨下马,叫军士快禀元帅:杨延嗣回取救兵。众人曰:“元帅正在饮酒,汝慌怎的?”七郎大怒,拔剑出鞘,喝退众人,直至帐前言曰:“禀元师得知,小将父兄被辽将围于陈家谷口,乞元帅早发军士相救。”仁美曰:“无敌者,汝父子之素号也。今何亦被人围?”七郎曰:“非小将父子不能战斗之罪,乃明公不听吾父之言,不肯伏兵谷口,遂遭此难。”仁美怒曰:“这畜生,到指下我的过来。今日仗剑入帐,越分凌上,殊为可恨!”喝令军士推出斩之,以正军法。刘均期等劝曰:“七郎虽有罪,且看昔日保驾之功,饶他也罢。”仁美遂将七郎放了。是夜,叫军士将酒灌醉七郎,缚于树上,乱箭射之。胸前攒聚七十二箭。七郎既死,仁美令陈林、柴敢抬尸丢于桑于河内

陈柴二人次早抬向河边,一丢下去,其尸倒漂上岸。二人大惊曰:“神哉神哉,英雄屈死,魂灵不散如此!且七郎乃保驾功臣,朝廷他日究出根由,其祸不小。咱两人莫若假做抬病军,竟往南燕告知八大王,方才杜绝我你后患。”柴敢思忖良久,言曰:“一则雁门难过,二则咱等非亲骨肉,难代他们伸冤。”说罢,只见北方一骑马来。二人视之,乃六郎也。六郎曰:“吾弟回取救兵,你二人知否?”二人乃将前情告之。六郎听罢,放声大哭。陈林曰:“将军休哭,急往汴京进奏,我二人作证。”六郎曰:“父今围困谷中,危在旦夕,怎生去得?”踌躇半晌,乃曰:“我去问潘招讨取救兵,又是送死。烦汝二人请呼将军出来商议。”陈林曰:“呼将军取军器还未回营。”六郎曰:“既未回来,我往代州要之于路。汝二人回寨,切莫说我回取救兵。”言罢,辞别上马而去。

二人将七郎尸首埋之回寨,正禀复仁美,忽一卒进报:“六郎单马回来,不入本寨,竟往南方去了。”仁美曰:“谁去擒之?”陈林、柴敢应声曰:“某二人愿往。”仁美遂命领兵三千赶之。

却说六郎迎见延赞于路,泣曰:“叔父救我。”延赞曰:“有何苦情?”六郎将其事一一诉之。延赞曰:“且去救了汝父,后奏朝廷,与七郎伸冤。”忽陈林、柴敢领兵赶到,诉说仁美如此如此。六郎曰:“汝二人将欲何为?”陈林曰:“某恐他人领兵伤害将军,故仁美问罢,某二人即应声愿领兵追赶。天幸仁美依随。今某引此军同去破围救老将军也。”六郎称谢,遂与延赞等望陈家谷而进。

却说令公见二子不至,恐军士饿死谷中,乃引兵出战,恰遇土金秀,交马数合,金秀诈败,令公战昏,错认路径。只说是出路,一直杀去,不见了土金秀。抬头一看,只见两山交牙,树木茂密,竟不知是何处。心下十分慌张,遂着小卒问乡民。须臾小卒回报:乡民说是狼牙谷。令公大惊,暗忖:“羊遭狼牙,安得复活。”遂引众奋勇杀出,砍死辽兵百余人。再策马前进,其马疲痷(yè,病,瘦病),不能驰骤,令公遂匿深林之中。耶律奚底望林中袍影射之,遂射中令公左臂。令公怒,复赶杀出林。辽兵四散走了。令公遥见前山一庙宇,乃引众军往视之,却是李陵之庙。遂下马题诗一律于壁间云:

君是汉之将,我亦宋之臣。一般遭陷害,怨恨几时伸?

题罢,命众军士屯止于庙。耶律奚底唤军士不必逼近被其所伤,只有谷口围之,俟其粮绝饿死,往枭首级。众军得令,尽退守谷口。

却说令公见辽兵不来索战,遂绝食三日,不死,乃与众人言曰:“圣上遇我甚厚,实期捍边讨贼,以仰答之。不意为奸臣所逼,而致王师败绩,我尚有何面目求活?”时麾下尚有百余人。又谓之曰:“汝等俱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可走归报天子,代我达情。”众皆感激,言曰:“愿与将军同尽。”令公忖道:“外无救援,辽兵重围,毕竟难脱此厄。且我素称无敌,若被辽人生擒,受他耻辱,不如趁早死之为愈也。”主意已定,乃望南拜曰:“太宗主人,善保龙体,老臣今生不能还朝再面龙颜矣。”言讫,取下紫金盔,撞李陵之碑而死。年凡五十九岁。众军士见令公既死,遂奋激杀出谷来,尽被辽兵砍死,止逃走二三人而已。后静轩先生有诗叹云:

主线和副线

文学作品中主要情节的发展变化就是主线,作品中次要情节的发展脉络就叫作副线。主线与副线在小说中同时运用,能给读者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便于作家以大量的笔墨集中塑造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副线的安排而展现纷繁复杂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从多侧面表现作者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与经验。

力尽锋销马罢溃,堪悲良士不生回。陵碑千古斜阳里,一度人看一度哀。

后人又有诗赞其守节:

铁石肝肠断断兮,甘心就死李陵碑。棱棱正气弥天地,烈日秋霜四海知。

赏 析

《令公狼牙谷死节》此节成功塑造了老令公杨业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形象。他本是骁勇善战、忠君爱国的英雄,却因君主的昏庸、奸臣的陷害,最终落得绝食三天、撞碑而亡的结局,实在令人可悲、可叹。

小说从他的行为、语言等方面多角度刻画他的性格。他英勇善战,素有“杨无敌”之称,当他误入狼牙谷时,仍“引众奋勇杀出,砍死辽兵百余人”,甚至被耶律奚底射中左臂之后,“复赶杀出林”以至“辽兵四散走了”。“引”“砍”“赶”等几个动作连用,足见他的勇猛。老令公遭奸人所害,误入狼牙谷,在身陷重围、外无救援的情况下,决定以死殉国,此处有四处他的语言描写,小说通过古朴、简练的语言将他的性格集中表现出来。老令公对君主是无比忠诚的,在他决心殉国之时念念不忘的不是妻子家人,而是“遇我甚厚”的圣上,临死时,望南即宋朝朝廷的方向叩拜,并祝愿“太宗主人,善保龙体”,可见他的赤诚之心;他爱兵如子,他决定以死报国之时,却不忍心连累追随自己多年的将士,对他们说:“汝等俱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可走归报天子,代我达情。”虽是只言片语,却充分表达出杨业悲天悯人之心。

相关链接

杨家将的故事在由历史真实而转入民众创作的时候,在人物造型、故事情节乃至于主要思想倾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的最突出之处,是赋予历史故事以下层市民的思想色彩。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表达方面,剧作家们在抗击外侮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忠奸斗争的内容。在人物塑造方面,剧作家们以满腔的热情塑造着那些具有草莽英雄或侠义英雄性格的人物。像焦赞和孟良,他们在不少剧作中都实际占据了主要角色的地位。他们在戏剧舞台上留下的形象,甚至比杨家子孙更加令人难以忘怀,更加丰满、厚实、生动。而像焦、孟一类人物,又恰恰是最少历史根据、最多创造性的人物形象。这正好说明了元杂剧舞台上的杨家将故事,正沿着一条摆脱历史真实的限制而进入民间艺人大胆艺术创造的道路演进。这一点,与三国历史之于元杂剧的“三国戏”的演变、宋江起义之于元杂剧“水浒戏”的演变,也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石麟《杨家将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积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