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王太尉问眉子①:“汝叔名士②,何以不相推重?”眉子曰:“何有名士终日妄语?”
【注释】
①王太尉:王衍。②叔:指王澄,王衍之弟,字平子。
【译文】
太尉王衍问王玄说:“你叔父是当代的名士,你为什么不推崇他?”王玄说:“哪有名士整天胡言乱语的呢!”
【原典】
深公云①:“人谓庾元规名士②,胸中柴棘三斗许。”
【注释】
①深公:竺道潜,字法深,晋高僧。②庾元规:庾亮,字元规。
【译文】
竺法深说:“有人评价庾元规是名士,可是他心里面装着的小心计,恐怕得有三斗之多!”
【原典】
庾公权重①,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②。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注释】
①庾公:庾亮。②冶城:古城名,在今南京西。坐:驻守。
【译文】
庾亮权势很大,足以盖过王导。庾亮在石头城,王导在冶城驻守。有一次,大风扬起了尘土,王导用扇子扇掉尘土说:“庾亮的尘土玷污人。”
【原典】
王丞相轻蔡公①,曰:“我与安期、千里共游洛水边②,何处闻有蔡充儿?”
【注释】
①王丞相:王导。蔡公:蔡谟,字道明,蔡充子。②安期:王承。千里:阮瞻。
【译文】
丞相王导很轻视蔡谟,说:“我和王承、阮瞻一块儿在洛水之滨游览时,哪里听说有蔡充的儿子这回事呢!”
【原典】
褚太傅初渡江①,尝入东,至金昌亭②。吴中豪右③,燕集亭中。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④,少著粽,汁尽辄益,使终不得食。褚公饮讫,徐举手共语云:“褚季野!”于是四座惊散,无不狼狈。
【注释】
①褚太傅:褚裒,字季野,河南阳翟人,少负盛名,死后追赠太傅,故称。②金昌亭:驿亭名,在今江苏苏州阊门外。③吴中:指吴郡地区。豪右:豪门大族。④敕:古时自上告下之词。
【译文】
太傅褚季野刚到江南时,曾经到吴郡去,到了金昌亭,吴地的豪门大族,正在亭中聚会宴饮。褚季野虽然一向享有很高的名声,可是当时那些富豪匆忙中不认识他,就另外吩咐手下人多给他茶水,少摆粽子,茶喝完了就添上,让他始终没有机会吃到东西。褚季野喝完茶,慢慢和大家作揖、谈话,说:“我是褚季野。”于是满座的人都惊慌走散,没有一个不是狼狈不堪。
【原典】
谢镇西书与殷扬州①,为真长求会稽。殷答曰:“真长标同伐异②,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③,乃复为之驱驰邪?”
【注释】
①谢镇西:谢尚,曾任镇西将军。殷扬州:殷浩,曾任扬州刺史。②标同伐异:称赞同道而攻击异己,等于党同伐异。③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译文】
镇西将军谢尚写信给扬州刺史殷浩,推荐刘惔主持会稽郡的事务。殷浩回信说:“刘惔赞扬和自己同道的人,攻击异己,是个心胸非常狭隘的人。我常常觉得你对他谦恭得有点过分了,现在你怎么竟然还为他奔走效力呢?”
【原典】
桓公入洛①,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②,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③,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④,不得不任其责!”袁虎率而对曰⑤:“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桓公懔然作色⑥,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刘景升不⑦?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⑧,于时莫不称快。”意以况袁。四坐既骇,袁亦失色。
【注释】
①桓公:桓温。②平乘楼:大船的船楼。平乘,指大船。③神州:指中原地区。陆沈:比喻国土沦陷。④王夷甫:王衍,字夷甫,位至三公,喜好清谈。⑤袁虎:袁宏字彦伯,小字虎。⑥懔然:令人敬畏的样子。⑦刘景升:刘表,字景升,东汉高平(今山东巨野南)人。⑧飨:用酒肉招待人。
【译文】
桓温进兵洛阳,经过淮水、泗水,踏上北方地区,和下属们登上船楼,遥望中原,感慨地说道:“终于使国土沦陷,长时间成为废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承担这一罪责!”袁宏轻率地回答说:“国家的命运本来有兴有衰,难道一定是他们这些人的过错吗?”桓温神色威严,面含怒色,环顾满座的人说:”诸位可能都听说过刘景升吧?他有一头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比普通牛多十倍,可是拉起货物走远路,简直连一头瘦弱的母牛都不如。魏武帝进入荆州后,把大牛宰了来犒劳士兵,当时没有人不称赞叫好。”桓温本意是用大牛来比喻袁宏。满座的人听罢都感到很震惊,袁宏本人也是大惊失色。
【原典】
袁虎、伏滔同在桓公府①。桓公每游燕,辄命袁、伏②。袁甚耻之,恒叹曰:“公之厚意,未足以荣国士③!与伏滔比肩④,亦何辱如之?”
【注释】
①袁虎:袁宏。伏滔:字玄度,曾任桓温属下参军。②辄命袁、伏:总是叫袁宏、伏滔参加。③国士:一国所推崇的杰出人物。④比肩:并肩,比喻声望地位相等。
【译文】
袁宏和伏滔一同在桓温的大司马府中任职。桓温每逢游乐宴饮,都会叫上袁宏和伏滔来参加。袁宏对此感到非常羞愧,常常对桓温叹息说:“您的深厚情意,不能够让杰出人士感到光荣;把我和伏滔同等看待,还有什么耻辱比得上这个呢!”
【原典】
刘尹、江虨、王叔虎、孙兴公同坐①,江、王有相轻色。虨以手歙叔虎云②:“酷吏!”词色甚强。刘尹顾谓:“此是瞋邪?非特是丑言声,拙视瞻。”
【注释】
①刘尹:刘惔。江虨(bīn):字思玄,江统之子。王叔虎:王彪之。孙兴公:孙绰。②歙(xié):威胁之意。
【译文】
丹阳尹刘惔、江虨、王彪之、孙绰坐在一起,江虨和王彪之露出互相轻视的神色。江虨用手势威胁王彪之说:“真是残暴的官吏!”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刘惔回头看着他说道:“你这是在发怒吗?不仅说话难听,神色也很拙劣!”
【原典】
桓公欲迁都①,以张拓定之业。孙长乐上表,谏此议甚有理。桓见表心服,而忿其为异,令人致意孙云:“君何不寻《遂初赋》②,而强知人家国事?”
【注释】
①桓公:桓温。②《遂初赋》:孙绰所作,意为辞去官职,实现隐退的初愿。
【译文】
桓温想迁都洛阳,来发展扩充疆土,安定国家的事业。长乐侯孙绰上奏章谏阻,他的主张很有见地。桓温看到奏章以后心里也是很钦佩,但他痛恨孙绰反对自己,就叫人向孙绰传话过去:“您为什么不重温《遂初赋》,而硬要去过问别人的家国大事呢!”
【原典】
孙长乐兄弟就谢公宿①,言至款杂。刘夫人在壁后听之,具闻其语。谢公明日还,问:“昨客何似?”刘对曰:“亡兄门②,未有如此宾客!”谢深有愧色。
【注释】
①孙长乐兄弟:指孙绰和他的哥哥孙统。谢公:谢安。②亡兄:指已死的刘惔。
【译文】
长乐侯孙绰兄弟到谢安家住宿,言谈非常匮乏、杂乱。谢安妻子刘夫人在隔壁听,全都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谢安第二天回到家里,问刘夫人对昨晚的客人感觉如何,刘夫人回答说:“亡兄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宾客。”谢安听了,脸上流露出惭愧的神色。
【原典】
王中郎与林公绝不相得①。王谓林公诡辩,林公道王云:“著腻颜帢,绤布单衣②,挟左传,逐郑康成车后,问是何物尘垢囊!”
【注释】
①王中郎:王坦之。林公:支道林。②绤布:粗葛布。
【译文】
王坦之和支道林合不来。王坦之认为支道林只会诡辩,支道林批评王坦之说:“戴着油腻的过时的帽子,穿着粗葛布单衣,胳膊下夹着一部儒家经典《左传》,跟在郑康成的车子后面跑。请问这是什么装满臭垃圾的袋子!”
【原典】
孙长乐作王长史诔云①:“余与夫子,交非势利,心犹澄水,同此玄味②。”王孝伯见曰③:“才士不逊④,亡祖何至与此人周旋⑤!”
【注释】
①孙长乐:孙绰。王长史:王濛。②玄味:高远的旨趣。③王孝伯:王恭字孝伯。④才士:有才气之士,指孙绰。⑤亡祖:指王濛,王濛是王恭的祖父。
【译文】
长乐侯孙绰给司徒左长史王濛写诔文,说:“我与老夫子,相互交往不是为了势利;心里澄清得如同湖水,还一起欣赏玄妙的乐趣。”王恭看到后说:“文人不谦虚,亡祖何至于跟这种人交往!”
【原典】
【注释】
【译文】
【原典】
符宏叛来归国①。谢太傅每加接引②,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③,坐上无折之者④。适王子猷来⑤,太傅使共语。子猷直孰视良久,回语太傅云:“亦复竟不异人!”宏大惭而退。
【注释】
①苻宏:前秦苻坚太子,苻坚被杀后投奔晋朝,为辅国将军。②谢太傅:谢安。接引:接待推荐。③上:凌驾,高出。④折:折服。⑤王子猷:王徽之。
【译文】
苻宏背叛前秦来归降晋朝,太傅谢安常常加以接待、推荐。苻宏认为自己很有才华,经常喜欢将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座上宾客没有人能折服他。恰好王徽之来,谢安让他们一起交谈讨论下。王徽之只是仔细打量了他好长时间,回头对谢安说:“终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苻宏见状深感惭愧,便起身告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