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语战国策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国语战国策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时间:2024-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袁悦有口才①,能短长说②,亦有精理。到了京城以后,去游说会稽王司马道子,受到了其特别的亲近厚待,却几乎影响了朝廷的正常秩序。王绪数谗殷荆州于王国宝①,殷甚患之,求术于王东亭②。国宝谓绪于己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以息。王绪曾多次在王国宝面前说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坏话,殷仲堪对这事感到很担忧,向东亭侯王珣讨教对付他的办法。王国宝认为王绪对自己有隐瞒,两人的感情果然渐渐疏远了,谗言这才平息下来。

【原典】

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

【注释】

①王平子:王澄,太尉王衍之弟。散朗:洒脱开朗。②劲侠:刚劲狭隘。

【译文】

王澄外表看起来非常潇洒、爽朗,实际上内心却非常刚烈、狭隘。

【原典】

袁悦有口才,能短长说,亦有精理。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后丁艰,服除还都,唯赍战国策而已。语人曰:“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易,此皆是病痛事,当何所益邪?天下要物,正有战国策。”既下,说司马孝文王,大见亲待,几乱机轴。俄而见诛。

【注释】

①袁悦:字元礼,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②短长说:原指战国时纵横家纵横游说之术,《战国策》也名《短长书》,这里指游说。③丁艰:遭遇父母的丧事。④病痛:一般指小病,比喻小事。⑤机轴:喻指朝廷的秩序。

【译文】

袁悦有口才,擅长游说,他说的话都很精辟有道理。他起初担任谢玄的参军,很受礼遇优待。后来,遇到父母的丧事,在家守孝,除丧服后回到京城,只带了一部《战国策》罢了。他对别人说:“我年轻时读了《论语》、《老子》,后来又看《庄子》、《周易》,发现这些书讲的都是小事,对人没有太明显的益处。天下重要的书籍,只有《战国策》。”到了京城以后,去游说会稽王司马道子,受到了其特别的亲近厚待,却几乎影响了朝廷的正常秩序。不久他就被杀了。

【原典】

孝武甚亲敬王国宝、王雅。雅荐王珣于帝,帝欲见之。尝夜与国宝、雅相对,帝微有酒色,令唤珣。垂至,已闻卒传声,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倾夺要宠,因曰:“王珣当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见之,自可别诏也。”帝然其言,心以为忠,遂不见珣。

【注释】

①孝武:晋孝武帝司马曜,简文帝之子,在位二十四年。王国宝:王坦之之子,东晋时历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王雅:字茂建,东晋时官侍中、太子少傅、左仆射。②王珣:王导之孙。

【译文】

晋孝武帝很亲近并且尊重王国宝和王雅。王雅向孝武帝推荐王珣,孝武帝便想要召见他。有一天晚上,孝武帝和王国宝、王雅对坐着喝酒,孝武帝脸上略带酒意,便下令召见王珣。王珣将到,已经听到了吏卒传话的声音,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在王珣之下,害怕王珣会和自己争夺显职和宠幸,就对孝武帝说:“王珣是当今的名流人士,陛下不宜带着酒意去召见他,本来可以选择其他时间召见的。”孝武帝认为他说得对,心里便认为他是忠心的,于是没有召见王珣。

【原典】

王绪数谗殷荆州于王国宝,殷甚患之,求术于王东亭。曰:“卿但数诣王绪,往辄屏人,因论它事,如此,则二王之好离矣。”殷从之。国宝见王绪问曰:“比与仲堪屏人何所道?”绪云:“故是常往来,无它所论。”国宝谓绪于己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以息。

【注释】

①王绪:字仲业,太原(今属山西)人。殷荆州:殷仲堪。②术:方法。王东亭:王珣,封东亭侯。

【译文】

王绪曾多次在王国宝面前说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坏话,殷仲堪对这事感到很担忧,向东亭侯王珣讨教对付他的办法。王珣说:“你只要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访王绪,一去就叫手下的人退出去,于是谈别的事情;这样,二王的交情就疏远了。”殷仲堪就按他说的去做。后来王国宝见到王绪,问道:“你近来和殷仲堪在一起,经常赶走手下人,都说些什么呢?”王绪回答说:“都是一般的普通往来,没有谈论别的什么事情!”王国宝认为王绪对自己有隐瞒,两人的感情果然渐渐疏远了,谗言这才平息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