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①。因在卞太后合共围棋②,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③,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注释】
①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任城王:曹彰,字子文,曹操与卞太后所生之第二子,好勇性刚,深得曹操喜爱。骁壮:勇猛健壮。②卞太后:魏文帝曹丕的母亲,曹丕登位时尊为太后。③东阿:指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东阿王,故称。
【译文】
魏文帝曹丕妨忌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勇猛刚强。于是就借在卞太后的住房里一起下围棋并吃枣的机会,文帝先把毒药放在枣蒂里,自己挑那些没放毒的吃;任城王没有察觉,就把有毒、没毒的混着吃了。中毒以后,卞太后要找水来救他。可是文帝事先命令手下的人把装水的瓶瓶罐罐都打碎了,卞太后匆忙间光着脚赶到井边,却没有东西打水,不久任城王就死了。魏文帝又要害死东阿王,卞太后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能再害我的东阿王了!”
【原典】
陆平原河桥败①,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②,可复得乎!”
【注释】
①陆平原:陆机,字平原,吴郡吴人。②华亭鹤唳:华亭,今上海市松辽县西平原村,有华亭谷、华亭水,是陆机故居。其地出鹤,当地人谓之鹤窠。后来用“华亭鹤唳”表示怀念故土而感慨生平悔入仕途。唳,鸣叫。
【译文】
平原内史陆机在河桥兵败后,受到卢志的诬陷,终于被杀。临刑前感慨道:“还想听一听故乡的鹤鸣,但还能听得到吗?”
【原典】
刘琨善能招延①,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注释】
①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译文】
刘琨擅长招揽和发现人才,可是他却并不善于安抚和驾御人才。一天之内可能会有几千人前来投奔他,可是逃跑离开的人也有这么多,所以他最终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原典】
王大将军起事①,丞相兄弟诣阙谢②。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③!”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救④。既释,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⑤,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
【注释】
①王大将军:王敦。②丞相:指王导。③百口:指全家人的性命。④存救:保全,援救。⑤贼奴:指王敦等叛逆之臣。
【译文】
【原典】
庾公欲起周子南①,子南执辞愈固。庾每诣周,庾从南门入,周从后门出。庾尝一往奄至,周不及去,相对终日。庾从周索食,周出蔬食②,庾亦强饭,极欢;并语世故,约相推引,同佐世之任③。既仕,至将军二千石④,而不称意。中宵慨然曰:“大丈夫乃为庾元规所卖!”一叹,遂发背而卒。
【注释】
①庾公:庾亮。周子南:周劭,字子南,与南阳翟汤隐于寻阳庐山,东晋时官至西阳太守。②蔬食:指粗食。③佐世:辅佐朝廷治理天下。④将军二千石:周劭官至镇蛮将军、西阳太守,俸禄二千石。
【译文】
庾亮很想让周劭出来做官,周劭执意推辞,而且态度越来越坚决。庾亮每次去拜访周劭,庾亮从大门进来,周劭就从后门出去。有一次庾亮来个突然拜访,周劭来不及避开,就和庾亮面对面坐了一整天。庾亮向周劭讨要饭吃,周劭就拿出粗茶淡饭,庾亮也吃得很香,还显得很高兴。两人一起谈论世事,庾亮向周劭约定,要引荐他,两人共同担负起辅助国家的重任。周劭出来做官后,官做到了将军、郡守,但他并不称心如意。在半夜里感慨地说:“大丈夫竟然被庾亮给出卖了!”一声长叹,终于背疮发作而死。
【原典】
阮思旷奉大法①,敬信甚至。大儿年未弱冠,忽被笃疾。儿既是偏所爱重,为之祈请三宝②,昼夜不懈。谓至诚有感者,必当蒙祐。而儿遂不济。于是结恨释氏,宿命都除③。
【注释】
①阮思旷: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大法:指大乘佛教深妙之法。②三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佛,指创教者释迦牟尼;法,指佛教的一切教法;僧,指继承和宣扬佛法的僧徒。③宿命:佛教用语,指前世善恶决定今世命运。
【译文】
阮裕信奉佛教,态度很虔诚,信奉的程度几乎到了顶点。大儿子尚未成年,忽然患了重病。这个儿子既是他特别喜爱也是他非常看重的,于是就为大儿子祈请三宝,昼夜坚持不懈。自认为信仰最虔诚肯定能有所感应,必定可以让儿子得到眷顾。可是这个儿子到底还是没救过来。于是就怀恨佛教,把命定论全都抛弃了。
【原典】
桓公卧语曰①:“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②!”既而屈起坐曰③:“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注释】
①桓公:桓温。②文、景:指晋文帝司马昭和晋景帝司马师。③屈起:突然。屈,通“崛”。
【译文】
桓温躺在床上和他身边的亲信说道:“现在像我这样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将会被文帝、景帝所耻笑。”接着他一下坐起来说:“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么遗臭万年难道也不可以吗!”
【原典】
简文见田稻①,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②,而不识其本③?”
【注释】
①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②末:末端,指稻谷。③本:根本,指稻禾。
【译文】
简文帝看见田里的稻子,不认识,就问那是什么草,近侍回答是稻子。简文帝回到宫里,三天没有出门,说:“哪里有依靠它的末梢活命,而不识其根本的呢!”
【原典】
桓车骑在上明畋猎①。东信至②,传淮上大捷③。语左右云:“群谢年少,大破贼。”因发病薨。谈者以为此死,贤于让扬之荆④。
【注释】
①桓车骑:桓冲,大司马桓温之弟,官至车骑将军。②东信:东边的信使。③淮上大捷: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谢玄等于淝水打败前秦苻坚。④贤:胜过。
【译文】
车骑将军桓冲在上明打猎。这时东边的信使到了,送来淮上大捷的消息。桓冲对随从说:“谢家年轻人大败贼寇!”于是就发病死了。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他这样死去,比当年让出扬州刺史职位到荆州去任职来得更贤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