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历史到小说

从历史到小说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纣王立即将姬昌囚禁在羑里,并将姬昌之子伯邑考抓进京城,作为人质,为纣王驾车。据说有一次,虞地与芮地发生了民事纠纷,双方派代表一同前往西岐,请姬昌给予公正裁断。这是从政治道德上所作的评论,也是为了阐发儒家哲学思想而作的解说。这则故事正史中不见记载,但被后世小说家采用。凡此种种,目的是要将纣王变成千古恶人的代表。

解弢《小说话》中说:“陈眉公谓《西厢》是一幅绝妆美人,《琵琶》是一幅白衣大士;吾谓《水浒》是一幅关西大汉,《封神》是一幅硃砂钟馗。”一部“硃砂钟馗”图式的《封神演义》,演述的大多是神怪妖魔故事,它与《西游记》一道被公认为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但《封神演义》中叙述的故事,并不都是无中生有,其中殷周兴亡的前因后果,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因此,为了正确地认识这部小说,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在它出世之前,历史与小说领域分别有了哪些记载和摹写。

根据《史记》中《三代世表》《殷本纪》《周本纪》等的记载,商纣王名辛,是商代第三十个帝王。他天资聪颖,臂力过人,可以徒手与猛兽格斗,但这个文武全才的帝王,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不把天下官吏百姓放在眼里,他嗜酒淫乐,宠幸女色,尤其倾心于妲己和另外两个女子,内外大事唯妲己之言是听;他沉湎于淫荡的舞乐,不断增加赋税,搜刮民脂民膏,把粮食囤积在钜桥仓库,兴建了三里方圆、高达千尺的鹿台,扩建了沙丘的离宫别馆,大肆搜罗狗马奇货及猛兽飞禽,甚至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令三千男女赤身裸体地在其中追逐嬉戏,通宵达旦,从不停歇,致使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各路诸侯多有反叛之心。对此,纣王不知反躬自省,反而用威势压人,竭力加重刑法,甚至创制了骇入听闻的炮烙之刑(把铜柱架空,上面涂上脂膏,下面用炭火燃烧,让所谓罪犯在铜柱上行走,最后烧死、烧焦)。

九年后,姬发宣称要实现姬昌的遗愿,将姬昌的木偶像放在军中,向东进兵。在渡黄河时,有条白鱼跳进了姬发的船舱,姬发就用它祭了河神。兵至孟津,天下八百诸侯不期而会,都说讨伐纣王的时机到了,姬发反而不以为然,还师西岐,继续推行仁政,以观事态变化。此时,纣王更加荒淫无道,微子屡次进谏,他充耳不闻,微子无奈离开了朝廷;比干冒死规劝,纣王勃然大怒,说:“我听说圣人之心有七窍,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圣人。”于是将比干剖腹挖心;箕子惧祸,假装癫狂,纣王将他贬作奴隶囚禁起来;殷朝的大师、少师抱着象征王位国土的祭乐器具奔窜西周……种种事件使姬发相信时机已经成熟,就率领各路诸侯征讨纣王。纣王发兵七十万企图还击,不料殷军人数虽多,士气却十分低落,许多士兵巴不得西周军队早早获胜,甚至掉转矛头反戈相向。纣王大败,逃回鹿台,穿上挂满珍珠美玉的衣裳自焚而死。姬发把纣王的头砍下来挂在白旗上示众,又杀了妲己及另外两个纣王宠姬,分封了姜尚等有功之臣及各世家诸侯,于是一个强大的西周王朝就确立了。

轰轰烈烈的殷周兴亡的历史事实,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一般规律,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孔子在《论语·微子篇》中就评说道:“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于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孟轲在《孟子》中也批评纣王“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圃,使民不得衣食。园圃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甚至义正辞严地指出:“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是从政治道德上所作的评论,也是为了阐发儒家哲学思想而作的解说。

除了对已有史实不断称引评论之外,有关商周王朝更替的传说逸闻也大量出现。关于纣王的暴政,史书的记载已经很多,但后人还觉得不够,又给他加上更多的罪行。例如《水经注》中就记载说:“老人晨将渡水,而沉吟难济。纣问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实,故晨寒也。’纣乃于此斫胫而视髓。”这则故事正史中不见记载,但被后世小说家采用。凡此种种,目的是要将纣王变成千古恶人的代表。

我们发现,正史的记载偏重在殷、周君主政治和德行的对比,对于这段历史时期的战争情况,却略而不详。但后世的书籍,尤其是那些野史笔记,却对战争分外感兴趣。如东晋人伪作的《武成篇》就说,因为有神的帮助,武王才能战胜纣王。《周书·克勤篇》中说,周武王征讨四方,杀了“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个“魔”,俘虏了“三亿万有二百三十”个“人”。《太平御览》所引《六韬·大韬》一书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商周交战的情况,比如,它说武王率领大军东征,到了黄河上,忽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武王的坐骑被震死,旌旗被刮断。周公旦以为老天爷不保佑武王,所以才降下如此灾祸。姜太公坚持认为武王承天应运,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东征的周兵。他杀了几名罪犯祭河,敲响战鼓,身先士卒,使千万周兵大受鼓舞。

正是由于人们对殷周之战日渐关心,使得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姜太公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以及其他一些史书的记载中,姜太公曾任殷朝官吏,见纣王无道而离去,游说于诸侯之间,但没有赏识他的明主,于是隐居于渭水南岸,每天以钓龟遣日,希望得到周文工的赏识。有一次,周文王出外打猎之前,占卜说这次打猎的收获不是龙、虎、熊、罴,而是“霸王之辅”,偏偏这次打猎时文王遇到了年过七十的姜太公,于是就“立为师”。此后,姜太公帮助文王治理军政,密谋讨伐纣王。

文王死后,太公协助武王东征破殷,周代立国后,太公被封于齐。这些记载总的说来还很粗略,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太公乃是为周代密谋策划的智勇人物,所以《史记》中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谋,皆宗太公为本谋。”这话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许多兵书如《太公金匮》等都假托太公名头以增身价。更有甚者,商周之后,人们竭力神化姜太公,如《史记·封禅书》中就说:“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

《旧唐书·礼仪志》引《六韬》的记载更为玄乎,说武王伐纣时,有一次天降大雪,深达丈余。忽然有“五车二马”飘摇而来,雪地上竟没留下任何痕迹,在军营门口求见武王。武王莫名惊诧,问及群臣,太公回答道:“这必定是五方神将前来受事供职。”于是太公一一点名召见,诸位神将各自受命行事而去。所谓“五车二马”,据说就是四海之神祝融、句芒、颛顼、蓐收以及河伯、风师和雨师。这段离奇的记载让我们联想到《封神演义》中经常写到的各路神 仙子、四方道德之士飘然而来,求见姜太公助周伐商的情景。

最能体现民间对姜太公偏爱的,莫过于那些对他个人身世的着意渲染。《说苑·尊贤篇》说:“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这里已写出姜太公在遇到文王以前所操持的种种贱业。《拾遗记》更记载了太公与马氏“覆水难收”的著名故事:起初,太公娶了马氏,光读书不理家,马氏离他而去,后来太公被封于齐地,马氏恳求与他复婚,太公将一盆水倒在地上,叫马氏将水收到盆里,马氏只捧得一些带水的泥土。太公说:“假如离了婚还能复婚的话,那么泼出去的水必定还能收回来。”

民间对于殷周交替时的奇异传说还很多,如晋代李翰《蒙求集注》中就说,“妲己为狐精”,可见狐化美女妖惑纣王的传说也早就流行了。历代对此段史实的不同补充以及野史笔记,民间传闻的大胆虚构,为更完整、更丰满的历史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元朝至治(1321—1323年)年间,建安虞氏刊刻了全相《武王伐纣书》,又名《吕望兴周》。此书原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

《武王伐纣书》的大致情节如下:

纣王登基之初,四海安宁。有一天,纣王与皇后到玉女观进香,见到玉女神像天姿国色,纣王竟入了迷。当晚三更,玉女前来与纣王互诉衷情,约纣王百日后相见,并赠玉带一条。纣王一梦而醒,见玉带犹在,思念不已,勉强还宫。但百日后仍无玉女消息,遂用费仲之言,张榜征集天下美女。华州太守苏护之女妲己容色绝代,应征入朝,途中被九尾金毛狐换去神魂。纣王耽溺女色,终日与妲己淫乐无度,不理朝政。终南山贤人许文素,见到王宫中有妖气,就向纣王进献斩妖剑,妲己惊恐万状,哄惑纣王收起斩妖剑。不久,纣王令八百诸侯兴建摘星楼,量地三十围,动用民夫五百万。西伯侯姬昌应召入都,途遇雷震,收为义子。他面君直谏,险遭杀身之祸,侥幸回归西周以后,进献宝剑,惊吓妲己。妲己与费仲密谋陷害正宫姜皇后,纣王以为皇后意欲杀君,将其摔死在摘星楼下。妲己等又唆使纣王设酒池虿盆、炮烙铜柱等酷刑,滥杀宫女。太子殷郊为报母仇,叩请父王斩除妲己,并用金盏投击而未果,反被妲己、费仲设计捉拿。法场问斩之时,游魂神胡蒿救走太子。纣王命大耗神虾吼,小耗神佶留留,剑杀二神愧鬼、愧岁带兵追捕。殷郊与胡蒿失散,躲入浪子神庙,夜梦神人赐以神力并一柄破纣大斧,次日杀退追兵,渡过黄河,西出潼关,入华山聚兵反纣。

纣王与妲己沉迷深宫,肆行无道,不惜破腹验胎、斫胫视髓,以供一时行乐。一日,妲己在鹿台被皂雕抓破脸皮,从此不敢再上鹿台,整日在摘星楼与纣王淫乐,天下民怨沸腾。姬昌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入宫力谏,斥责纣王轻贤重色、滥用酷刑、大兴土木、废民本业、听信谗言、背义杀妻、不理朝政、丢失民心,力主斩妲己、赡贫民、葬姜后、召太子,以弘复清平政治。纣王听信妲己之言,欲斩西伯,百官求情,改将姬昌囚禁羑里。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入都为父赎罪。妲己听说伯邑考善抚琴,强令弹奏。伯邑考忍怒奏“太子忿怒曲”。演奏时,纣王与妲己酌杯调情,旁若无人。伯邑考引以为耻,琴击独夫淫妇,被剁成肉酱,赐食西伯。西伯预知此乃亲子之肉,忍痛而食。纣王因此认为西伯并非贤人,将他释放。

姬昌出城,吐肉于地,化为兔子。途遇鼓家三将挡道,幸遇殷郊、胡蒿救援;虾吼、佶留留等又率兵追杀,被雷震子杀退。西伯归国,殷郊等告退,约定他日共破纣王。却说朝歌城内有术士姜尚,灵验若神,被召入宫,拜为司户参军。一日,纣王在内宫调戏南燕王之妻耿氏,耿氏怒骂不从,纣王大怒,将她剁成肉酱,赐给黄飞虎吃。飞虎探得真情,领兵反叛,大败纣兵。纣王张榜召贤,姜尚领兵前去攻打,设诈降之计生擒黄飞虎。飞虎倾诉纣王罪恶,姜尚义释飞虎,纣王令斩姜尚之母,派飞廉、费孟捉拿姜尚。姜尚设“遗衣驻军计”脱身,西渡黄河,投奔西岐,隐居于渭水之滨,垂钓遣日,以待明主。纣宫宴乐,比干于后宫梧桐园射杀九尾金毛野狐,妲己衔恨,设计使纣王剖比干之心、剪箕子之发。其时,太公之妻嫌弃太公,索取休书而去。太公用巫术救了犯人武吉。一日,文王梦见飞熊,以为有大贤出世,询诸武吉,寻访姜尚。

姬昌亲至渭水之滨,三次以大礼恭请太公,太公欲试其诚,故作矜持。姬昌不慢不怒,清斋沐浴,愈益恭谨。太公感之,出山助周。不久,文王去世,武王继位。过了三年,武王筑坛拜将,太公用周公旦为参谋,南宫适为先锋,统兵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出师伐纣。兵至潼关,南宫适斩费达、费颜,守关主将国舅姜显受西周感召而献关。胡雷兵到,亦被南宫适杀败。时殷郊来投,拜为上将。兵至负容城,遇千里眼离娄、顺风耳师旷,征战不利,乃设计生擒二人,法场问斩之时,二人被风刮去,投于轩辕黄帝庙中。兵至渑池,殷郊劈杀秦敬;将及洛阳,伯夷、叔齐劝武王恪守臣规。回师西岐。武王不从,后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洛阳守将徐升、徐变献城归顺;太公火烧荆索谷,大破乌文画;杀史元革、赵公明等五员纣将。周兵渡过黄河,驻扎五武寨,纣将崇侯虎在恩州下五星寨。太公大败纣军,杀崇侯虎、飞廉、方相等。时南燕王黄飞虎来投,封为先锋招讨大将军,合兵与纣王决战。殷郊生擒费仲,太公于阵前剐肉烹之。纣王逃归朝歌。八百诸侯会合于孟津,参见武王,山呼万岁。时雷震子来投,合兵攻打朝歌。纣王与妲己自杀未成,先后被擒。武王祷祝天地神祇,数纣王妲己之恶,祭奠枉死神灵,登天子之位。传令建法场,殷郊行刑,大白旗下斩纣王,小白旗下斩妲己,妖怪遂绝。

《武王伐纣书》已经将殷周交替的历史敷衍成了一篇非常完整的讲史小说,其中不乏怪诞不经的传说故事,如妖狐化女、梦遇神 、纣将封神,等等,而且题名为“武王伐纣”,显然加重了战争的分量,因而姜太公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该书由此而别名“吕望兴周”。凡此种种,说明《武王伐纣书》是搜集了有关史实传闻后的作品,是民间流传的殷商故事的初步集成。但作为说书艺人的底本,《武王伐纣书》还非常粗糙,只是勾勒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有些地方甚至有明显的疏漏之处,比如纣将乌文画(即《封神演义》中的邬文化),在书中又名“奡荡舟”。

《论语·宪问》中记载:“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耕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孔颖达注道:“羿,有穷国之君,篡夏后相之位,其臣寒浞杀之,因其室而生奡。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为夏后少康所杀。”所以“奡”为人名,“荡舟”是“陆地行舟”的意思。《武王伐纣书》不明此理,文中有言:“南宫适箭无空发,奔奡荡舟,正中面门,被奡荡舟用手接了箭……”显然将“奡荡舟”误作名词了。另外,书中情节安排也简陋零乱,叙事对话多质木疏漏,远远没有成为一部精致的令人爱不释手的文学作品。

当然,《武王伐纣书》的出现,毕竟为后代演述这段历史的小说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底本。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建阳人余邵鱼写了一部《春秋列国志传》,此书“卷一”部分亦叙殷周交替故事,内容大致与《武王伐纣书》相同,但又有出入:比如冀州侯苏护不愿将女儿进贡入朝,纣王令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合兵征讨,姬昌遣使劝督苏护入朝;文王礼聘姜尚后,随即收伏了崇侯虎,立其子崇应彪为侯。其后纣王拜将征西,主持军事者即崇应彪;进剑斩妖者名云中子……这些大小出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它们更趋近于《封神演义》中的相关部分,而且许多地方还弥补了《武王伐纣书》的不足,如“奡荡舟”事,《春秋列国志传》中写道:“乌文画能在陆地上行舟,勇名盖世。”等等。学术界一般认为,《春秋列国志传》略早于《封神演义》,或是几乎同时之作。可见,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正式出世之前,已经有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同类作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