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是有必要说一下,什么是《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十九首古诗的总名,但不是任意的十九首古诗。
《古诗十九首》确实是从无名氏所作的《古诗》中选出了十九首,不是我选出来的,而是南朝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萧统选出来的。他著成了《昭明文选》,《古诗十九首》赫然其中。
读了《古诗十九首》,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很隐秘的一根弦,仿佛在古代,那些诗人就代替我活着,经历着我所有秘而不宣的情绪。我在静坐时,我在坠入思考的魔咒时,这些情绪就缠绕着我日益孤单亦丰满的心,催使我不吐不快,于是我写了十九篇类似于随笔的文章。
2
《文心雕龙》中《明诗》篇这样评价: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把《古诗十九首》誉为五言诗的顶峰之作。萧统是当时的文学大家,他身边网罗了一堆人,也包括《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他们选文有自己的标准,要求: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有君子之致。这样选出来的古诗自然有它的格局和文学艺术价值。
汉乐府有诸多五言歌辞,汉朝时,把这些民间的诗句采入乐,便是乐府,未采入乐或入了乐而不是原调,便是古诗。众多的无名氏,作出了众多的古诗,经过反复筛选、淘汰、甄别,到萧统时,便顺理成章地挑出了这十九首,命名为《古诗十九首》。
3
这十九首古诗是有标题的,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为题。我不清楚,是古诗本无名,还是萧统添加的名称,但给了我一种感觉,他们都很懒。原本诗的标题还应该有点睛之用,就像后来唐诗中的《送元二使安西》,就说明了因何而成诗。也许当时还没有给诗起名的习惯吧。
这十九首诗依次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岁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单单从标题上看,标题与诗所表达的内容是不相干的,但从阅读和记忆上看,由此而引出全诗,也未尝不可,尽管不熟悉者,不得其门而入。时代已经久远,我们现在也不应该苛责吧。
4
《古诗十九首》有固定的顺序,而于我,却是随心所至、随心所欲,完全打乱了它的顺序。我在和这些句子博弈,哪一句诗或哪一首诗,完全契合了我某一时刻的心境,在瞬间把我击中的,便是我某一刻要表达的,诗句把我打败,我便或吟哦、或感慨、或难过、或伤感地笔走龙蛇,如果不能打败我,我便弃之,这样反复纠缠,辗转两年多,直到今天,才终于写完了十九个篇章,共十万余字,也形成了我自己的内在逻辑和隐秘情感。
第一年,我经历了一次朦胧的仅限于我自己内心的桃花般绚烂也易落的情感。我看十九首诗时,那些诗句便是爱情的模样,不管是远离故乡的游子,还是独守空闺的女子,不管是丝绢上的相思,还是无法相聚的愁思,都呈现着若即若离,得之不能,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这样的情思共成文十三篇,从《只是远行客》到《怀想亦断肠》,写尽了我那一段时期从无到有、从相聚到分离到怀念的情感,直到《古诗十九首》中无情可宣,无句可载。
第二年,我用跋涉来抵挡我内心的荒芜,另有成书,与此无关,但是一年的行走却让我扔掉了情感,放弃了对现实世界的拯救,转而去思考人生,恰此时,我购得林语堂、李泽厚的书,他们的哲学就是我的夜航船,我看清了人世上繁华背后的沧桑实质,我看到了烟花绚烂过后的黑暗本质,我也体会到了抛却个人经历的沉沉浮浮背后的哲学光明,因此,在今年,这样的思考促成文章六篇,自《人生忽如寄》始,至《今日良宴会》终,完成了自己的思索,也感觉到了自己从狭窄到宽阔的转变,几近于脱胎换骨。
5
我坚持用五言来做这十九篇文章的标题,是对古诗的敬仰,也是对古代写成这些古诗的无名氏的尊重,是一份出自于内心的、只限于自己一厢情愿的传承,也是一份对某一节点某一情绪的延展和认可。与《古诗十九首》的标题不同的是,尽管我也偶尔用原诗句作为标题,但看我的标题却能马上确认我想表达的意思。
在我心里,《古诗十九首》是双面娇人,一面是人生,一面是爱情。爱情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但又不可能是长久的点缀;人生是爱情庞大的又爱又恨的物质和精神载体,除此之外,再无他。
这样的娇人,深藏于历史深处,从东汉算起,已经掠过了几近两千年的时间,不可谓不古朴,不可谓不悠久,但却在漫长而浩渺的时空中,娇艳如初,美好如初,以至于萧统拿起它来,惊艳;李白、杜甫看到它时,化成自己诗句的血液;宋词看到它时,用的是仰望的态度;元曲接触到它,就不得不吸取了它的养分,后来的杂剧、昆曲都未能脱离它的影子;及至今天,我们读来,依旧是千年前那娇嫩而忧郁的容颜,闻之、阅之、吟之,金猊渐冷,暗香浮动。
是的,《古诗十九首》有忧郁的容颜,更准确地说,它还有忧伤的眼眸,唱着忧伤的乐府,未成曲调先有情,以至于我们一旦听到,就不由自主地忧伤起来。
6
游子离家太久了,行行重行行,各在天一涯。我在故乡,遥望着远方,山高水又长,思君令人老啊,人生在天地间,不过就是一个远行客,你在远方是,我在故乡也是,即使是在觥筹交错的宴席上,即使是在青青河畔草的陪伴下,我也依然寂寞。西北的高楼上,琴音悲促徘徊,可哪里有知音会驻足倾听?我隔江采了一朵芙蓉,可,路远莫致之。我与你,天各一方,也只好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离家的游子啊,人生来就像在这个世界上寄宿了一次一样,奄忽若飙尘,虚名和钱财哪有磐石坚固,要来何益?
广阔的天地间,虽然春夏秋冬,时序轮转,放眼望去,依然是一片苍茫,苍茫的山脉,苍茫的河流,苍茫的树木,苍茫的人,苍茫的时空,撇下爱情,依然只有忧伤。
这忧伤,如同一幅古画,风住尘香花已尽,历尽千年仍不褪色。这忧伤,我们这些人,不管前世的,或者后世的,都经历过。这忧伤,多么似曾相识啊,晏殊有,李煜有,清照有,马致远有,纳兰容若也有,一次次、一回回、一辈辈地让我们心上长出疼惜,生出爱怜,怜这些忧伤的诗句,也怜这些忧伤的诗人,归根结底,我们怜惜的是我们自己。
这样的古诗,只是五个字五个字地组合在一起,怎么会有这么多、这么浓、这么长久的忧伤?
十九首诗中,就有十二个离人,他们离家远行,抛下了那些情深义重的女子,于是女子们只能在家里,努力加餐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那种不得相聚的别离都化作了离人泪,晓来谁染霜林醉,到处都弥漫着忧伤。而那个离人,也是郁郁不得志,甚至在岁月中、在远方,忧伤以终老。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有载: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古诗十九首》虽此二意,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
是了,陈祚明说得透彻,《古诗十九首》言我们不能言的情,尽我们言不尽的意,人同此心,走入了我们心里。
7
世间有这样多的离人,为什么会成为离人?
《古诗十九首》成于东汉。
秦灭六国,开始实行郡县制,结束了邦国制度,开辟了帝国制度,汉承秦制,也属帝国时代,但是因为郡县制初行,还不完善,汉吸取秦灭亡的经验,在郡县制实行的同时,也分封了刘姓王侯,这样,汉采取的就是帝国制度与邦国制度并行的制度,汉初,刘姓王侯还能心向中央,保持着王朝的稳定,王莽篡权、刘秀开启东汉以后,这两种制度并行的弊端就开始显现,大户门阀占据了高位,垄断了权力,帝国的权力不能制衡,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大变革时期到来了。那个时候的人才选拔制度同样掌握在诸侯和门阀的手里,他们所推荐选拔的,依然是对他们有利的人,这样就彻底断绝了底层文人雅士们的仕途,他们挣不开这社会桎梏,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就只好望现实而兴叹,然后不得不背井离乡,长年漂泊在外,以身事人,以期获得一展长才的机会,也或者远避异乡,逃避政治迫害。
长期的漂泊和压抑,致使这些离人越发地渴望爱情的美好、家庭的温馨,好抚平自己心上的伤痕,将这些感受诉诸文字,便是这些古诗。也正是有了这些古诗,我们也就更好地了解了史书的记载,了解了那个时代。
8
不得不说,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诗人,是才华横溢的,他们写出的情绪是千年不朽的,那些锦章佳句,至今都未被超越。
其中有一篇《明月皎夜光》,说的是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人性,我却因为一句“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写着写着就把它写入了爱情里,或许在爱的魔咒里,看什么都是情的款曲。
所有的诗都是忧伤的,唯有《青青河畔草》稍微带点明媚,可因为那个女子在明媚之外,带了点轻佻,减损了它的格调,也调开了我的关注。
十九首诗中,只有一首提到了一个离家后回来的人,就是那首《回车驾言迈》,那个人看到了“所遇无故物”,本来极好,却在最后落脚在了“荣名以为宝”,把它的哲思打了折扣。我不看好。
在那个年代,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有几分尖锐的清醒,他们已经能写出“忽如远行客”“何不秉烛游”“虚名复何益”那样的字句,这种清醒在物欲横流的今日,依然保持着清醒的本色。
9
诗中用到的景物有:北风、浮云、青草、垂柳、绣楼、越鸟、松柏、宫阙、巷弄、古筝、芙蓉、明月、促织、白露、秋蝉、北斗、南箕、轩车、机杼、晨风、蟋蟀、飞燕、白杨、蝼蛄、鸳鸯、罗床等。无一物不可入诗。横跨了春夏秋冬四季,掠过了二十四个节气,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壮阔了诗人的凄凉与忧伤。那些入了诗的虫鸟们,发出的一声声悲鸣,以及寄托在树木、星辰、床帏上的诗人的情思和愁思,越过千年,依然启我心智。
读《古诗十九首》,遇到什么样的情境和心境,便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见解,真的是万千风物诗内藏,但愿天下人都有时间和心境,来与它相会。
10
走笔至此,窗外已经柳绿花红,出去走走吧,这忧伤在我心头已经盘桓得太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