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灾病常从细处始

灾病常从细处始

时间:2023-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腠理”:人体表皮及皮下肌肉之间的纹理,空隙。此二句是说,如果病在腠理之时,就加以调节,何必还要运用针灸药物进行治疗呢?“曲突”,把烟囱建成弯曲的。此乃重视防患于未然之义。诗人以蚁穴溃堤、直突失火等事实,揭示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人们生理、病理上的变化亦是如此。名医扁鹊指出他“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以至病入骨髓,不治而死。这段经典论述,应当成为人们防治疾病的座右铭。

——逆耳忠言最可贵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人们总是习惯于抓大放小,重著轻微;喜闻顺心之语,恶听逆耳之言。应璩《百一诗》则提醒人们:事物发展的结果,往往由微小之变引起的;逆耳之言常常富含善意和真理。其诗曰:

百一诗

三国·魏·应璩

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1]

腠理早从事,安复劳针石![2]

曲突不见宾,燋烂为上客。[4]

思愿献良规,江海倘不逆。[5]

狂言虽寡善,犹有如鸡跖。[6]

鸡跖食不已,齐王为肥泽。[7]

【题解】

此诗亦选自三国·魏·应璩《百一诗》,提醒人们警惕细小、轻微的变化和过失、毛病。

【注释】

[1]“可不慎”:意即不可不慎,一定要慎。“堤溃”句:千里长堤由于蚁穴渗水而崩溃。前句是普遍性的结论,后一句是典型例证。

[2]“腠理”:人体表皮及皮下肌肉之间的纹理,空隙。“针石”:上古医者给人治病的骨针和砭石,后世用来指代医药手段。此二句是说,如果病在腠理之时,就加以调节,何必还要运用针灸药物进行治疗呢?

[4]“曲突”:“曲”,弯曲;“突”,烟囱。“曲突”,把烟囱建成弯曲的。“燋烂”:被火烧得焦头烂额。此二句出自《汉书·霍光传》:“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里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此乃重视防患于未然之义。

[5]“不逆”:不倒流。

[6]“鸡跖”:亦称鸡蹠、鸡足踵。古代视为美味。语出《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高诱注:“跖,鸡足踵。”

[7]“齐王”:具体指谁,已难确考。诗人引此,意思是说,鸡跖虽小,但吃多了,也会肥胖。仍是慎微之意。

【简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以蚁穴溃堤、直突失火等事实,揭示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事物细微的变化,极易被人们忽略,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岂料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此时后悔已晚。人们生理、病理上的变化亦是如此。开始细微,难以察觉;即使有所察觉,也不在意,及至发展为无可救药的重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载的齐桓侯讳疾忌医事件,就是典型例证。名医扁鹊指出他“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他断然否认:“寡人无疾。”以后又相继指出他有疾“在血脉”、“在肠胃间”,均不听。以至病入骨髓,不治而死。诗人可能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而写出这首哲理诗。今天读来,仍然令人警醒。《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经典论述,应当成为人们防治疾病的座右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