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嗜欲伐生损性命

嗜欲伐生损性命

时间:2023-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指酗酒之后,生理紊乱,神志失控,言行反常,有悖纲常伦理。此诗主要劝人戒酒,并及于一切嗜欲。诗人认为,人的生命过程无不遵循五行规律,以“中和”最为可贵。有嗜欲,即有所偏,偏则违背中和之道,势必戕害生命的根本。无论是美酒佳肴,还是艳丽女子,均不为其所动。在所有的嗜欲之中,当以嗜酒之害最大。这一结果竟被此诗事先言中,这无疑给诗中所说道理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例证,表明嗜欲是养生之大敌。

——人生中和为至德

嵇康之子嵇绍(253—304),与其父效忠的朝廷不同,分别为曹魏和司马晋,但均主张道德养生。嵇绍对当时官僚富豪石崇的极度奢靡生活看不下去,就写诗赠石,告诫他嗜欲伐生、仁者安身的道理,其诗曰:

赠石季伦诗

晋·嵇绍

人生禀五常,中和为至德。[1]

嗜欲虽不同,伐生所不识。[2]

仁者安其身,不为外物惑。[3]

事故诚多端,未若酒之贼。[4]

内以损性命,烦词伤轨则。[5]

屡饮致疲怠,清和自否塞。[6]

阳坚败楚军,长夜倾宗国。[7]

诗书著明戒,量体节饮食。[8]

远希彭聃寿,虚心处冲默。[9]

茹芝味礼泉,何为昏酒色?[10]

【题解】

此诗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册《晋诗》卷七。原题中“石季伦”,即石崇,其字季伦。崇为当时富豪,极奢侈,与贵戚王恺、羊琇等以奢糜相尚。此诗意在规劝,有养生保身之意。

此诗作者嵇绍,字延祖,谯郡銍(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仕于晋,累迁散骑常侍。永兴元年(304),晋惠帝大军败于荡阴,绍以身卫帝,遂见害。有诗文集二卷。

【注释】

[1]“禀”:承受。“五常”: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中和”:儒家中庸思想。《四书·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把“中和”看作天地万物的最佳状态。“至德”:《论语·雍也》记孔子之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看成“至德”,即最高的道德。

[2]“嗜欲”:偏好某一方面欲望的满足。有嗜欲,即违背生命的中和之道,所以就会“伐性”,戕贼生命的本性。

[3]“仁者”:这里指遵循中和之道的人。“外物惑”:外在事物的引诱和迷惑。

[4]“贼”:危害。以嗜酒的危害最大。

[5]“内以”二句:人若嗜酒,内伤自己的身心性命,外违人际之间的应有规则。此指酗酒之后,生理紊乱,神志失控,言行反常,有悖纲常伦理。

[7]“阳坚”:战国时人,见于《战国策》之《东周策》、《韩策》,但无打败楚军及长夜宴饮之事。有学者认为:此“阳坚”并非人名,乃指军人阳刚亢奋,作战勇猛,足以打败强大敌军;若长夜宴饮,纵欲无度,必定败国毁家。此说与全诗戒奢靡的意旨甚为吻合。

[8]“诗书”二句:此处的“诗书”,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其中明白无误地倡导戒酒。如《尚书·周诰·酒诰》,就是著名的戒酒诰文。“量体”: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节制饮食。这里由酒扩展到饮食。

[9]“彭聃寿”:“彭”指彭铿,后世尊为彭祖,他善养生。刘向《列仙传》谓其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聃”指老聃,即道家始祖老子,后被道教神化,长生成仙。“虚心”:空虚其心,无过分追求。“冲默”:淡泊恬静。

[10]“茹芝”:服食灵芝。“味醴泉”:饮用纯净、甘美泉水。

【简析】

此诗主要劝人戒酒,并及于一切嗜欲。作者的养生思想明显受到其父嵇康《养生论》的影响,主要倾向于道家的养生哲学,其中也有儒家的道德思想。

诗人认为,人的生命过程无不遵循五行规律,以“中和”最为可贵。有嗜欲,即有所偏,偏则违背中和之道,势必戕害生命的根本。所以明智的仁者,能够“安其身”,而不被“外物”所诱惑。无论是美酒佳肴,还是艳丽女子,均不为其所动。在所有的嗜欲之中,当以嗜酒之害最大。一旦酗酒,伤性害命,乱神丧志,不但堵塞了体内的清和之气,还破坏了做人的起码规则。为加强说服力、感染力,作者列举儒、道两方面经验教训。在儒家经典中早就有酒诫,凡作长夜之饮者,往往误事。彭祖、老聃倡导寡欲清心,淡泊无为,均得长寿。可见诗人为劝诫石崇,既动之以情,又服之以理,可谓苦口婆心。

可悲的是,这些道理对石崇而言,无异于对牛弹琴。身居高位、富甲天下的石崇,哪里能够听进如此真挚的劝诫呢?继续贪财斗富,嗜酒好色。结果在争权的过程中惨败被杀,爱妾绿珠跳楼而死,巨财散尽。这一结果竟被此诗事先言中,这无疑给诗中所说道理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例证,表明嗜欲是养生之大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