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而商的属国周逐渐上升的时期。姜子牙听说周王姬昌施行仁政、发展经济,很得人心,便想为兴周灭商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而听说姬昌也正在为治国兴邦而广揽人才,于是姜子牙离开了商朝,不辞劳苦来到周的领地渭水之滨,终日以钓鱼为生。姜子牙其实是在观察世态的变化,寻找大展宏图的机会。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有带香味的饵食,然后把钩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姜子牙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而是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人来到溪边,见姜子牙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姜子牙举了举钓竿,说:“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他奇特的钓鱼法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觉得这位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拜见。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水边去见姜子牙。畅谈之后,姬昌觉得姜子牙果然有才,便请他为兴周灭商出力。姜子牙见姬昌诚心诚意对待自己,当即答应了下来。
其实姬昌的祖父古公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姜子牙正符合这一要求,因为是太公盼望的人,所以叫“太公望”,后人习惯称他“姜太公”。
姜太公在来周之前,就用了几十年的工夫,勤学苦读,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可谓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识相当渊博。尤其对历史和时势的研究更是驾轻就熟。如今当了姬昌的太师,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
有一次,文王问姜太公:“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姜太公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姜太公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不用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过了三年,在姜太公的谋划下,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崇国成了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可惜的是,姬昌未能实现灭纣的愿望,便撒手归西了。
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也拜姜太公为国师,并号称为“师尚父”。姜太公也不改初衷,继续全力辅佐姬发以图大业。
有一天,周武王问姜太公:“我打算减轻刑罚而又能树立我的权威,少施行一些赏赐而又能使人们从善,少颁布一些政令法规而民众又都能自觉按一定的规范行事。请问师尚父,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姜太公说:“能够杀一个而惩戒上万人,赏赐一个而激励更多的人,这样的事情你就要去做。这也是有道明君的权威,幸福之所在啊!”
周武王听了姜太公的话,茅塞顿开,马上行动起来。他时时慎于刑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的人越来越多,出师伐纣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在周朝羽翼丰满、国势日隆的时候,殷商王朝已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特别是殷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忠臣良将被杀、被囚、外逃等事。姜太公审时度势,认为伐纣的时机已到,便亲任主帅统领大军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各诸侯国出兵直取商都。
经过牧野一战,商军大败。商纣王连夜出逃,最后与妃子妲己投火自焚于鹿台。中国历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宣告灭亡,姜太公终于完成了扶周灭商的宏图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