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狗不理”的由来

“狗不理”的由来

时间:2023-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天长日久,街坊邻里们都习惯了狗子这样卖包子,还戏称他是“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狗子也没有异议。人们又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的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清朝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孩子平安,故为高贵友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狗子十四岁到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父们的精心指点,他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很快就练就一手好活,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狗子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独立出来,自己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加上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再淋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味精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八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十五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由于狗子的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狗子的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很多,狗子根本就忙不过来。因此许多人吃不上包子,狗子也丢掉了许多顾客。

狗子天天为这事发愁。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了一个经营的好点子:即在店内桌上放上几大箩洗干净的筷子,顾客们想买多少包子,就把相应的零钱放进碗内,然后狗子照碗里钱的多少给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离店,不用跟狗子说一句话。而狗子也省得招呼客人,自始至终不发一言,大家都方便了。

天长日久,街坊邻里们都习惯了狗子这样卖包子,还戏称他是“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狗子也没有异议。人们又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的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狗子的包子好吃,名字又独特上口。所以此店名一经传开,远近闻名。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说:“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一直流传到今天,真可谓久盛不衰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