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襄公二十五年)
背景崔杼是齐丁公后裔,早年得宠于惠公,惠公去世后,一度被逐。成公十七年(前574)方才复为大夫,多次率师出征。襄公十九年(前554),齐灵公病卒,庄公(太子光)在崔杼帮助下即位。庄公虽为崔杼所立,但君臣关系并不融洽。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崔杼萌生弑君之心。
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1],以报孝伯之师也[2]。公患之[3],使告于晋。孟公绰曰[4]:“崔子将有大志[5],不在病我[6],[一]必速归,何患焉!其来也不寇[7],使民不严[8],[二]异于他日[9]。”齐师徒归[10]。
[一]竹添光鸿:欲求媚于邻国也。
[二]杜预:欲得民心。
[三]杜预:阿(ē)崔子。
[四]竹添光鸿:二句进退皆困之谓也。
[五]竹添光鸿:此谩词也。庄公猖狂无所顾忌之意自见。
[六]竹添光鸿:以是妄行,为唆人弑公之端也。是缩脚句法,见崔子逆谋,先已有之矣。
庄公通焉[31],骤如崔氏[32]。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33]?”[五]崔子因是[34],[六]又以其间伐晋也[35],曰“晋必将报”,[七]欲弑公以说于晋[36],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37],乃为崔子间公[38]。
[七]竹添光鸿:此崔子恐怖人之言也。崔杼之言,止是一句。
[八]竹添光鸿:骤如姜氏,遂从姜氏,写得崔子之家,为公熟游之地,轻身直入,无烦从者。故贾举闭门,君弑于内,士斗于外,两不相救。
夏五月,莒为且于之役故[39],莒子朝于齐。甲戌[40],飨诸北郭[41],崔子称疾,不视事[42]。乙亥[43],公问崔子[44],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45]。公拊楹而歌[46]。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八]甲兴[47],公登台而请[48],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49],弗许。皆曰[50]:“君之臣杼疾病[51],不能听命[52]。近于公宫[53],陪臣干掫有淫者[54],不知二命[55]。”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56],遂弑之。贾举[57]、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皆死。祝佗父祭于高唐[58],至,复命,不说弁而死于崔氏[59]。申蒯,侍渔者[60],退,谓其宰曰[61]:“尔以帑免,我将死[62]。”其宰曰:“免,是反子之义也[63]。”与之皆死[64]。崔氏杀鬷蔑于平阴[65]。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66],其人曰[67]:“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68]?”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69]?”“归乎?”曰:“君死,安归[70]?君民者,岂以凌民[71],社稷是主[72]。[九]臣君者,岂为其口实[73],社稷是养[74]。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75];为社稷亡,则亡之[76]。若为己死,而为己亡[77],非其私暱,谁敢任之[78]?且人有君而弑之[79],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十]将庸何归[80]?”[十一]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81]。兴,三踊而出[82]。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83],舍之,得民[84]。”卢蒲癸奔晋,王何奔莒。
[九]竹添光鸿:提出“社稷”二字,指归凛凛。
[十]竹添光鸿:“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承上“吾死也”,“吾亡也”而言。
[十一]竹添光鸿:“将庸何归”,承上“君死安归”而言。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85],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86],嬖,生景公。丁丑[87],崔杼立而相之[88]。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89],曰:“所不与崔、庆者……[90]”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91]。”[十二]乃歃[92]。辛巳[93],公与大夫及莒子盟[94]。[十三]
大史书曰[95]:“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96]。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97]。闻既书矣,乃还。
[十二]竹添光鸿:此一段见晏子不轻死亡,别于私暱,拈出“社稷”二字为主脑,乃一篇关键。齐庄之淫,崔杼之逆,诸人之死亡,皆隐隐定评于晏氏口中。
[十三]竹添光鸿:追叙景公所自出。
闾丘婴以帷缚其妻而载之[98],与申鲜虞乘而出,鲜虞推而下之[99],曰:“君昏不能匡[100],危不能救,死不能死[101],而知匿其暱[102],其谁纳之[103]?”行及弇中[104],将舍[105]。婴曰:“崔、庆其追我。”鲜虞曰:“一与一[106],谁能惧我[107]?”遂舍,枕辔而寝[108]。食马而食[109],驾而行。出弇中,谓婴曰:“速驱之!崔、庆之众,不可当也。”遂来奔[110]。
崔氏侧庄公于北郭[111]。丁亥[112],葬诸士孙之里[113],四翣[114],不跸[115],下车七乘[116],不以兵甲[117]。
后语《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齐崔杼生成及彊而寡(生了成及彊两人后丧妻)。娶东郭姜(见本篇),生明。东郭姜以孤入(带孤儿入崔氏),曰棠无咎,与东郭偃(东郭姜弟)相(辅佐)崔氏。崔成有疾而废之,而立明。成请老(告老)于崔(邑),崔子(崔杼)许之。偃(东郭偃)与无咎(棠无咎)弗予(不给)……成与彊怒,将杀之。告庆封……庆封曰:‘子姑退,吾图之。’告卢蒲嫳。卢蒲嫳曰:‘彼(崔杼),君之仇也。天或者将弃彼矣。彼实家乱,子何病焉!崔之薄,庆之厚也。’他日(成与彊)又告。庆封曰:‘苟利夫子(崔杼),必去(去除)之(崔明)!难(发难),吾助女(汝)。’九月庚辰(初五),崔成、崔强杀东郭偃、棠无咎于崔氏之朝。崔子(崔杼)怒而出……且曰:‘(如果)崔氏有福,止余(只我一人受祸)犹可。’遂见庆封。庆封曰:‘崔、庆一(一体)也。是何敢然?请为子讨之。’使卢蒲嫳帅甲以攻崔氏……弗克。使国人助之,遂灭崔氏,杀成与彊,而尽俘其家。其(崔杼)妻(东郭姜)缢。嫳(卢蒲嫳)复命于崔子,且御而归之。至,则无归(无处可归)矣,(崔杼)乃缢。崔明夜辟(躲避)诸大墓。辛巳,崔明来奔(奔鲁),庆封当国(执政)。”襄公二十八年(前545),“求崔杼之尸,将戮之,不得。叔孙穆子曰:‘必得之……’崔氏之臣曰:‘与我其拱璧(大玉璧),吾献其柩。’于是得之。十二月乙亥朔(初一),齐人迁(迁葬)庄公,殡于大寝。以其棺尸崔杼(以崔杼之棺曝其尸)于市,国人犹知(认出)之,皆曰:‘崔子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注释】
[1]我:鲁国。北鄙:北部边境。
[2]报:报复。孝伯之师:指上一年鲁孟孝伯为晋伐齐。
[3]公:鲁襄公。
[4]孟公绰:鲁国大夫。
[5]崔子:崔杼。大志:指弑君。
[6]不在病我:其目的并不在于困扰我国。
[7]不寇:不为寇盗。
[8]使民不严:对待使用人民并不严厉。
[9]异于他日:齐师此次伐我与以往有所不同。
[10]徒归:徒手而归。
[11]齐棠公:齐国棠邑大夫。
[12]臣崔武子:为崔杼之臣。崔武子:即崔杼。
[13]偃:东郭偃。御武子:为崔武子御车。吊:吊唁。
[14]棠姜:即棠公之妻。美之:觉得她很美。
[15]使偃取之:崔杼使东郭偃为己取棠姜。
[16]男女辨姓:男女要辨别姓氏(同姓不能通婚)。
[17]君出自丁:你是齐丁公的后代,姜姓。
[18]臣出自桓:我是齐桓公的后代,亦姜姓。
[19]不可:同姓不可通婚。
[20]筮:音shì,占卜。
[21]《困》:坎下兑上为《困》卦。《大过》:巽下兑上为《大过》。之:变成。
[22]史:卜官。
[23]陈文子:齐国大夫。
[24]夫从风:坎为中男,故曰夫。变而为巽,巽为风,故曰从风。
[25]风陨妻:兑仍在上,故曰风陨妻。
[26]《繇》:《困》六三《爻辞》。
[27]困于石,往不济也:以《困卦》言之,坎又为险,为水,而为石所困,虽往而不济。
[28]据于蒺黎,所恃伤也:蒺黎果皮有尖刺,据而恃之必受伤。
[29]嫠:音lí,寡妇。
[30]先夫当之矣:若凶,其先夫棠公已承受了。
[31]庄公通焉:齐庄公与棠姜通奸。
[32]骤:屡次。如:往。崔氏:崔家。
[33]不为崔子,其无冠乎:不是崔子,就没有冠了吗?意为谁知此是崔子之冠。
[34]崔子因是:崔杼欲利用庄公这些猖狂无所顾忌的言行(去弑君)。因:利用。是:此。
[35]又以其间伐晋也:指襄公二十三年齐庄公曾乘晋国内乱而伐晋。间:间隙,机会。
[36]说:同“悦”。
[37]而又近之:(庄公)后来又亲近他(贾举)。
[38]为崔子间公:为崔子监视庄公,以寻找机会。
[39]且于之役:襄公二十三年,齐庄公伐晋归国途中袭击莒国,在攻打且于城门时伤了大腿。
[40]甲戌:十六日。
[41]飨诸北郭:庄公在北外城宴请莒子。郭:外城。
[42]不视事:不任职办事。
[43]乙亥:十七日。
[44]公问崔子:庄公至崔子家慰问崔子。
[45]侧户:旁门。
[46]拊:拍。楹:柱。此句意为庄公用歌声召唤姜氏。
[47]甲兴:甲兵兴起,攻打庄公。
[48]请:请求免死。
[49]请自刃于庙:请求到宗庙里去自杀。
[50]皆曰:甲士皆曰。
[51]疾病:病甚,病重。
[52]不能听命:不能亲听公命。
[53]近于公宫:崔子家距公宫近,尤当严防奸盗。
[54]陪臣:崔杼之臣。干掫有淫者:巡夜捕捉不法者。
[55]不知二命:只受崔子命讨之而不知他命。
[56]反队:反身坠落院内。队:同“坠”。
[57]贾举:齐大夫,非侍人贾举。
[58]高唐:齐邑,在今山东高唐东,该邑有齐别庙。
[59]说:同“脱”。弁:爵弁,祭服所戴。
[60]侍渔者:监收鱼税者。
[61]宰:家臣总管。
[62]尔以帑免,我将死:我要死了,我把妻儿托付给你,与你一起免于一死。帑:同“孥”,妻儿。
[63]免,是反子之义也:如果我免于一死,那就违反了你(为君而死)的道义了。
[64]皆:同“偕”。
[65]鬷蔑:齐国大夫,庄公宠臣。鬷:音zōng。平阴:齐邑,在今山东临淄附近。
[66]晏子:齐国大夫晏婴。立于崔氏之门外:闻难而来。
[67]其人:晏子随从者。
[68]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是我一个人的君主吗?我(有必要)死吗?
[69]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是我的罪过吗?我要逃吗?
[70]君死,安归:君死,我怎么可以归去。
[71]君民者,岂以凌民:为民之君者,岂能驾凌民之上。
[72]社稷是主:君民者是用来主持社稷(国家)的。
[73]臣君者,岂为其口实:臣于君者,岂能为了俸禄。
[74]社稷是养:臣君者是用来保养社稷的。
[75]君为社稷死,则死之:君若为社稷死,则臣亦应死之。
[76]为社稷亡,则亡之:君若为社稷逃亡,则臣亦应逃亡。
[77]若为己死,而为己亡:若君是为自己而死,或为自己而逃亡。
[78]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不是君主所亲爱者,谁能跟其死或跟其逃亡。
[79]且人有君而弑之:崔杼立君而又弑君(庄公为崔杼所立)。人:指崔杼。
[80]将庸何归:意为我怎能晏然归去。
[81]枕尸股:将庄公尸枕于自己腿上。
[82]兴:哭毕起身。三踊:往上跳了三跳。
[83]民之望也:意思是晏子在百姓心中很有声望。
[84]舍之,得民:置之不杀,能得民心。
[85]叔孙宣伯:鲁国大夫,成公十六年奔齐。
[86]叔孙还:齐国大夫。纳其女于灵公:将叔孙宣伯之女嫁于灵公。
[87]丁丑:十九日。
[88]崔杼立而相之:崔杼立景公而自己辅佐之。相:辅佐。
[89]盟国人:与国人盟誓。大宫:太公庙。
[90]所不与崔、庆者:这是誓词,后面还有一句“有如上帝”,意思是,大家和崔杼、庆封同心同德,有此天帝作证。但说到一半,被晏子插入自己的话。
[91]婴所不唯句:此句意为,晏婴唯与忠君利国者同心同德,有此天帝作证。
[92]歃:音shà,歃血,盟后杀牲,用指蘸血涂于口旁。
[93]辛巳:二十三日。
[94]公:齐景公。
[95]大史:即太史。大同“太”。
[96]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太史弟续书“崔杼弑其君”而被杀,另一弟再续又被杀。
[97]执简:手执写有“崔杼弑其君”的竹简。
[98]闾丘婴:与下文的申鲜虞,皆为庄公近臣。帷:帷幕。缚:缠绕,包裹(不让别人看见)。此句意为,闾丘婴将其妻藏在车上准备逃亡。
[99]推而下之:将闾丘婴妻推下车。
[100]匡:匡正,纠正。
[101]死不能死:君死臣不能为之死。
[102]匿:藏。暱:亲爱者(指闾丘婴之妻)。
[103]其谁纳之:谁会接纳这样的人。
[104]弇中:弇中峪,在今山东临淄到莱芜一带,道路险窄。
[105]舍:住宿。
[106]一与一:一对一(因为道狭,追兵只能一对一)。
[107]谁能惧我:谁能使我惧。
[108]枕辔而寝:枕着马缰绳睡。辔:音pèi,马缰绳。
[109]食马而食:(次日)喂过马后再吃饭。
[110]遂来奔:奔来鲁国。
[111]侧:用土砖围砌棺木。
[112]丁亥:二十九日。
[113]士孙:人之姓,因之名里。
[114]翣:音shà,丧车之饰物,长柄扇形。诸侯六翣,大夫四翣。
[115]跸:音bì,清楚道路,禁止通行。大事、大丧必跸。
[116]下车:随葬车。
[117]不以兵甲:不用武器盔甲随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