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子最早提出级差地租

管子最早提出级差地租

时间:2023-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概在管子之前,所有租税都是按统一标准征收的。管子提出,要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征收不同租税。可见这项制度在管子及其之后的时代已广泛推行,而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理论。“相壤定籍”和西方经济学的“级差地租”不谋而合。而现代欧洲建立的西方经济理论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约在三百多年前。

“乘马”这个概念,在《管子》中经常出现,做题目的就有《乘马数》、《巨乘马》。“乘”,计算;“马”,筹码,算筹;合在一起就是运筹谋划之术。这里选《乘马数》一 段:

桓公问:应该如何实践应用“乘马之数”,运筹之术呢?管子回答:每个郡县的长官一定要知道管辖范围内,上等的丰腴土地持有多少,中等的土地持有多少,贫瘠的下等土地持有多少。“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贫补不足,下乐上。”“相壤定籍”也就是《国语·齐语》记载管子说的“相地而衰征”。按韦昭的注释:“视土地之美恶及所生出,以差征赋之轻重也。”“相”,即“视”;“衰”是等差的意思;“籍”和“征”都是指征税。意思就是说,按照土地肥瘠和产量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这样的话,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不会移民了。政府赈济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民众就会喜欢拥护朝廷。为什么政府有条件这么去做呢?“以上壤之满,补下壤之众。”因为从良田征来的高额租税,可以去补贴坏地上的穷人。“章四时,守诸开阖”,政府明确四季该做的事,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收割的时候收割,不误农时。冬天农闲时,政府才抽调民力去修水利、道路、宫殿等,掌握“开阖”的时机。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市场要放开,什么时候要收紧。现在经常是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政府的执政能力就在于此,该放的时候要放,该收的时候要收,该干预的时候要干预,该出手的时候要出手。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经济秩序。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有问题,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也有问题。做到了这些措施,“民之不移也,如废方于地” 。老百姓就会安土重迁,留在家乡就像将一个方形物体放置于平地上一样稳固,不再会流亡迁移。中国传统社会里,经济一出问题,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会出现大批流民。两汉末年、唐末、明末等,都出现过大批流民的现象,使整个社会陷入大混乱的局面。所以,统治者都高度重视流民问题,希望把农民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 上。

接下来着重讲讲“相壤定籍”、“相地而衰征”的问题。大概在管子之前,所有租税都是按统一标准征收的。管子提出,要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征收不同租税。这样贫瘠的土地才能得到开发,国家才能够收到更多的税。否则,交纳同样的税,老百姓自然只愿意去种上等好地,没有人会愿意去种贫瘠的、交通不便的下等地。荒地得不到开发,下等地还可能被抛荒。国家的税收反而会减少。所以管子提出“相壤定籍”。战国晚期的荀子在《王制》篇有记载:“田野什一,关市议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衰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可见这项制度在管子及其之后的时代已广泛推行,而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理论。今天听听很简单,但在两千多年前要想出这四个字来又谈何容 易?

“相壤定籍”和西方经济学的“级差地租”不谋而合。而现代欧洲建立的西方经济理论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约在三百多年前。创始人是十七世纪的配第。他看到维持某军队所需的谷物,有的是从远距离的产地运来,有的是从近距离的产地运来,后者因少付39英里的费用,便可使谷物生产者获得高于其自然价格的收入,于是他从土地位置的差别上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亚当·斯密又根据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进一步论述了级差地租产生的自然条件。安德森在1777年出版的《谷物法本质的研究:关于为苏格兰提出的新谷物法案》一书中,论述了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特征,成为级差地租理论的真正创始人。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花了很大的篇幅阐述这个概念,认为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可是已经比管子晚了两千 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