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释超宏,字如幻。惠安人,俗姓刘。明季诸生,顺治三年(1646)后削发于平山寺,参黄檗亘信弥受法。住福州雪峰,住持十三年,刀耕火种,讲说大义,道望蔚然。有《瘦松集》八卷,由其门人照拙编,收入文殊文化有限公司印行之《禅宗全书》第六十五册。本书所选雪峰山居诗,皆出于《瘦松集》。
山居用韵(时在福州雪峰)
[四二四]觑破浮生事事阑,[1]优场何必强悲欢。[2]好来雪峤千峰里,[3]消受松风五月寒。有我有生应有患,[4]无心无易亦无难。寥寥此道如相委,一勺曹溪味可餐。[5]
【注释】
[1]觑(qù):看。阑:将近,衰退。禅宗常用“觑破”二字警醒世人,要将世情放下。如《伏狮祇园禅师语录·新正警众》:“了得凡心圣自圆,急参父母未生前。觑破本来一着子,山花流水共同欢。”
[2]优场:又称“俳优场”,演戏的场所。佛教认为,人的一生一世如同演戏,都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而非真实的自己,对戏中的悲欢不必在意。
[3]峤(jiào):山路。
[4]“有我”句:《老子》第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吹万禅师语录·示学人心病说》谓:“从上诸病,皆是老僧一一害过底,都原只为有身,只为有我。《论语》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老子》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苟如无身,吾有何患?’《庄子》云:‘吾丧我。’瞿昙云:‘无我相,无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此古人治我之法也。”
[5]曹溪:参看憨山“旧游恍忽是前生”[三一一]诗注。
[四二五]覆雨翻云态未阑,背人讥诮向人欢。朱门豪贵熏天焰,破衲道流彻骨寒。蹭蹬三途错脚易,[1]奔忙百岁息心难。回光猛省甘枯淡,共采绿薇紫蕨餐。
【注释】
[1]蹭蹬(cèngdèng):险阻难行貌,在此喻众生生死轮回之苦。三途:指畜生、饿鬼、地狱三种恶道。
山 居
[四二六]野性痴憨与世疏,年来偶得住山庐。松风谡谡寻常有,[1]荜户萧萧壁落虚。[2]坐拥敝裘寒月映,烧残榾柮冷灰余。[3]杨岐有语分明在,翻忆古人树下居。[4]
【注释】
[1]谡谡(sùsù):挺拔有力的样子。
[2]荜(bì):同“筚”,用荆条、竹子等编成的篱笆。
[3]榾柮:参看憨山“榾柮千年火”[三一五]诗注。
[4]“杨岐”两句:方会(996~1049)北宋临济宗杨岐派之祖,世称杨岐方会。参看《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乍住屋壁疏,满床皆布雪真珠。缩却项,暗嗟吁。’良久云:‘翻忆古人树下居。’”
[四二七]学道未能且学痴,长年兀兀任他嗤。[1]实无玄妙堪开口,只为劳生欲息机。[2]几见人情呈俊俏,不于世路受亏危。大名虽好居非易,[3]惟有痴呆尽可为。
【注释】
[1]兀兀:浑沌无知、痴呆不动的样子。《寒山诗》之二三四:“兀兀过朝夕,都不别贤良。好恶总不识,犹如猪及羊。”
[2]息机:息灭机心。《楞严经》卷六:“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五:“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3]“大名”句:隐用王定保《唐摭言·知己》典:“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四二八]世事年来冷似霜,谁能波挈入名场。[1]深林鸟语山逾静,[2]绕屋梅花梦亦香。[3]淡淡虚空含万象,寥寥心地露孤光。[4]现成公案非今古,莫把聪明错较量。
【注释】
[1]波挈(qiè):全称为波波挈挈。波波:奔逐劳碌的样子;挈挈:孤独的样子。如《古庭禅师语录辑略》谓:“此事要具坚固久远之心,如枯木石头去,果如此,何生死不了,佛祖不超?其或波波挈挈,大限到来,无本可据。”名场:追逐声名的场所,这里即指尘世间。
[2]“深林”句: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陆游《东园观梅》:“数苞冷蕊愁浑破,一寸残枝梦亦香。”
[4]孤光:孤迥之光,本指日月之光,佛教典籍常用来指心光。《憨休禅师语录》:“孤光迥迥映长空,一道清辉万古同。自是姮娥情未瞥,犹怜身在广寒宫。”
[四二九]苍崖孤峻与谁邻,眼底云霞日日新。地迥不来朝市客,天寒还有采樵人。足音空谷闻堪喜,笑语移时意更真。莫谓道人多泛爱,齐物观我无非亲。[1]
【注释】
[1]“齐物”出自《庄子》,参看栯堂“拟将黄叶止儿啼”[四一八]诗注。“观我”见于《易经·观》:“观我生,君子无咎。”蕅益《周易禅解》谓:“观我即是观民,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非亲”即万物一体,无有差别。
[四三○]觅心不得自心安,[1]拈放由来各一端。若个场中来选佛,几人林下肯休官?[2]澄潭有月灵光净,心水无波性海宽。除却饥餐并闲睡,尘劳种种不相干。
【注释】
[1]“觅心”句:参看栯堂“我自将心与我安”[四一六]诗注。
[2]选佛:参看栯堂“竹屋数声清磬断”[四二三]诗注。这一联将“选佛”与“休官”相对,甚妙,言世间人无法放弃荣华富贵等种种追求,此与佛教根本宗旨相违背。
[四三一]出家皆道出人间,谁把心身尽放闲。妄想业成烦恼海,虚名障作是非关。片时暂息宁真歇,万境具空始大还。[1]我爱唐朝亮座主,翻身言下入西山。[2]
【注释】
[1]大还:大还即“大死”,彻底超脱生死轮回,回归本有佛性。如《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非儒亦非道,非释亦非仙。各各本来真,究竟要人言。六根四大里,到处放光明。无心若大还,久矣号真人。”
[2]《景德传灯录》卷八载:“亮主(洪州西山),本蜀人也,颇讲经论。因参马祖,祖问曰:‘见说座主大讲得经论,是否?’亮云:‘不敢。’祖云:‘将什么讲?’亮云:‘将心讲。’祖云:‘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争解讲得经。’亮抗声云:‘心既讲不得,虚空莫讲得么?’祖云:‘却是虚空讲得。’亮不肯,便出。将下阶,祖召云:‘座主。’亮回首,豁然大悟,礼拜。祖云:‘遮钝根阿师,礼拜作么?’亮归寺告听众云:‘某甲所讲经论,谓无人及得,今日被马大师一问,平生功夫冰释而已。’乃隐西山,更无消息。”
[四三二]云敛山空木落时,山堂腊尽冷风飔。[1]无人解听云门曲,[2]有兴还吟石屋诗。[3]明妙天真皆本具,语言道断合希夷。[4]纷纷尽向外境觅,若个还源契此机。
【注释】
[1]飔(sī),凉风。陶渊明《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
[2]云门曲:云门曲原为我国古乐曲之名,曲调艰深,歌者难咏唱,闻者亦难以领受。云门宗祖云门文偃之家风,向来以难以理解著称,故借“云门曲”之名以喻之。耿延禧《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师因频呼小玉之音与檀郎认得之音,然后大唱此音,不数德山歌,压倒云门曲。”
[3]石屋诗:即本书所录之石屋清珙禅师山居诸诗。
[4]希夷:参看贯休“心心心不住希夷”[○○八]诗注。
[四三三]无心于事自闲闲,竞日柴门不上关。一望芊眠平楚色,[1]千重霭杳夕阳山。黄花晚节殊堪赏,幽鸟倦飞亦解还。[2]夙昔交游多意气,何人肯到白云间。
【注释】
[1]芊眠:犹“芊绵”,草木蔓衍丛生貌。谢朓《高松赋》:“既芊眠于广隰,亦迢递于孤岭。”
[2]此联暗用陶渊明事典。黄花即菊花,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四》:“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九日闲居》:“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韩琦《九日水阁》:“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四三四]霜华入鬓老相催,川上逝波去不回。[1]玩水寻山皆浪迹,匡徒领众又非才。[2]闲云作伴成宾主,明月无心自去来。莫笑山翁痴懒甚,都缘万虑久成灰。
【注释】
[1]“川上逝波”句:参看贯休“岚嫩风轻似碧纱”[○一四]诗注。
[2]匡徒领众:指导、纠正弟子,带领大众修行。这一句自谦自己没有才能,勉力为之。
[四三五]悬崖回岭郁苍苍,年老心休合退藏。[1]凡圣不窥真隐密,根尘迥脱始超方。[2]竖拳行棒成狼藉,[3]山月松风已演扬。古道有人能跨脚,草鞵浆水一齐偿。[4]
【注释】
[1]退藏:退归隐藏,不露行迹,亦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2]根尘:佛教经典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3]竖拳行棒:禅门常用一些动作性语言来示法,所谓扬眉瞬目,竖拳棒喝等等皆是。这一句是说,要将这些禅门公案也一齐放下。
[4]鞵:同“鞋”。
[四三六]旁岩结构似巢栖,小屋平临群木齐。樵径入林时啸虎,人烟隔坞远闻鸡。却忘住处孤峰顶,只觉看来万岭低。钵袋高悬老岁月,不将白棒撞东西。[1]
【注释】
[1]白棒:亦作“白棓”,大棍、大杖。唐代德山禅师示众曰:“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当人问为何道得也要被打三十棒时,“师便打”;又曰:“德山老汉只凭目前一个白棒,佛来也打,祖来也打。”其禅法峻烈,被人称为“德山棒”。这一句是说,自己只想隐居山林,安稳度日,连“德山棒”之类的禅门公案也不去管它。
[四三七]庵居虽小内还宽,容膝由来尽易安。[1]抖擞胸中无一物,高暝日上已三竿。乱抽书帙消闲晷,深堑地垆御岁寒。耐久知交松柏在,青青不改伴衰残。
【注释】
[1]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
[四三八]萧然四壁度霜晨,瘦骨还堪耐苦辛。破衲褴毵刚见肘,荒厨冷落颇生尘。荣公带索偏行乐,[1]卫尉多金却祸身。[2]古往今来谁达士,尚平知富不如贫。[3]
【注释】
[1]“荣公”句:《列子·天瑞篇》:“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2]卫尉:卫尉指石崇,曾拜官卫尉,家中富豪,后被杀,参看栯堂“玉堂银烛笙歌夜”[一七五]诗注。
[3]“尚平”句:尚平:东汉人尚长,据《高士传·尚长传》载,尚平隐居不仕,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以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
【注释】
[1]朅:同“何”。
[2]留题:作诗、题字留念。
[四四○]动念纷纭静落空,不依动静体玄同。[1]片云淡泞青天表,[2]万象尽归古镜中。佛说犹如标指月,[3]僧流漫自诤幡风。[4]还源一句千差断,刹刹尘尘悉可通。
【注释】
[1]“动念”两句:是说动与静都不可执着,离开动静相才能体会到大道的玄妙。参看《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则灵。见闻觉知是载道之器,道不即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动静起止,是圣所行处,圣不即动静起止,亦不离动静起止。”
[2]泞(nìng):止于空中。
[3]“佛说”句:《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这里,“指”比喻教义,“月”比喻真如实相。佛教认为,佛经一切所说皆是指导人们去认知真理的工具,而非真理本身,如果执着于佛经的言句,反而失去了对真理的认知。
[4]诤幡风:参看石屋“入此门来学此宗”诗注。
[四四一]出保社复入丛林,[1]天涯踏遍漫搜寻。未能有念归无念,道是无心却有心。日上岩扉光烁烁,烟笼野寺翠沉沉。晨昏眼底长如此,一任山中岁月深。
【注释】
[1]保社:古代乡村的一种民间组织,因依保而立,故称。这一句体现出禅师不完全与世隔绝,常出入民间的精神。
[四四二]山田埆瘠禾苗稀,[1]况复年深穑事亏。竹篾徒言堪束肚,[2]松花那见可疗饥。邨中乞米来升斗,厨下烧锅作粥糜。檀信脂膏非易受,[3]应知一粒重须弥。[4]
【注释】
[1]埆(què):土地贫瘠。
[2]竹篾句:参看石屋“我本禅宗不会禅”诗注。
[3]檀信:“檀”为梵语“檀那(Danna)”的简称,意为“布施”。檀信为施主之意。
[4]应知句:僧人接受在家施主的布施,应该精进修道、讲经说法以图回报,否则会堕入地狱。参看石屋“大道从来无盛衰”诗注。
[四四三]寂寂空山道者家,自甘苦淡薄纷华。强狥世态真无奈,[1]须信吾生亦有涯。万事灰心同木石,一丘隐迹混龙蛇。每因月出闲舒啸,惊起林间夜宿鸦。
【注释】
[1]狥(xùn):同“徇”(xùn),曲从。
[四四四]祖庭秋晚道风衰,虚解虽多实履亏。[1]慕宠希荣闲打哄,寻枝摘叶太支离。古人德厚同愚讷,后辈心高惊险巇。[2]无力匡扶增感叹,肚皮深不合时宜。[3]
【注释】
[1]实履:行为、实践。这句是说,人的言行难以一致。
[2]巇(xī):险。险巇:这里指人心险恶。
[3]“肚皮”句:借用苏轼的自嘲语。《东坡诗话》:“东坡侍儿朝云,姓王氏,年十二。侍坡公初,不识字,久而能诗,字学东坡手迹。一日,东坡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问众侍儿曰:‘汝辈且道腹中何所有?’或云忠孝,或云文章,或云满腹珠玑,或云珍羞百味。东坡皆曰:‘非也。’独朝云摸其腹曰:‘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捧腹大笑。”
[四四五]岩窦藏身称野情,不贪利养与声名。筠松许与为知己,泉石招邀作主盟。世事觑来真似梦,是心歇去便无营。笠庵钵田木侍者,将就挨排过此生。[1]
【注释】
[1]挨排:依次排列,在此指按照自然法则随缘生活,不作安排。
和栯堂禅师山居(四十首)
余迟暮山居,眠食外无一事。偶案头有栯堂禅师山居诗,遂步韵成篇如其数,皆信口浅率之谈,若律以诗人体格,则风雅委地矣。倘初心入道者,偶尘听览,譬之驴鸣狗嗥,蚯蚓蝦蟆,助其发机。或有少分不则,则竟付丙丁童子,充作纸烬,无不可耳。
[四四六]岩居环堵没蒿藜,万事任缘那强为。梧岭云深闲气象,昆冈玉韫泯瑕疵。尽夸宗悫乘风壮,[1]宁信杨朱哭路歧。[2]我笑绮黄轻一出,晚年却负商山芝。[3]
【注释】
[1]“尽夸”句:《宋书·宗悫传》:“(宗)悫少时,(宗)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常用来代表对现世人生怀有远大志向和抱负。
[2]“宁信”句:《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跬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为此而哭泣。常用来表示对现世人生的怀疑、悲观情绪。这两句是说,大家都赞赏宗悫的抱负远大,我却欣赏杨朱对人生的那种怀疑态度。
[3]绮黄:汉初商山四皓中之绮里季、夏黄公的合称,指代商山四皓。陶潜《饮酒》诗之六:“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这两句是说:我嘲笑商山四皓在晚年还轻易出山,表达自己完全忘怀世事,甘心归隐的志向。参看栯堂“自是不闲闲便得”诗注。
[四四七]千丈岩头自在栖,凭栏下瞰绕清溪。静中放浪形骸外,老去痴顽宠辱齐。扶杖行穿林曲折,采薇踏遍涧东西。无劳楚国狂歌凤,[1]已似尸乡老祝鸡。[2]
【注释】
[1]“无劳”句:《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邢昺疏:“接舆,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后常用为典,用为狂士的通称。
[2]“已似”句:尸乡为古地名,又名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县。《列仙传·祝鸡翁》:“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后借指隐者之所居。
[四四八]年深老屋颇欹斜,罗列千峰富可夸。恰好幽栖随鹿豕,由来圣道一龙蛇。休拈大藏止啼叶,[1]莫翳虚空捏目花。[2]于事无心心无事,天然佛是老丹霞。[3]
【注释】
[1]“休拈”句:参看栯堂“拟将黄叶止儿啼”[四一八]诗注。
[2]“莫翳”句:参看贯休“岚嫩风轻似碧纱”[○一四]诗注。
[3]“天然佛”句:唐代禅僧丹霞天然(739~824),驻锡南阳丹霞山,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这两句意为:以丹霞禅师那种“于事无心心无事”的心态生活,才是真正的“天然佛”。
[四四九]放下尽教都放下,当人只在绝狐疑。[1]湫倾岳倒何曾动,[2]石火电光也较迟。扣角三生缘恍惚,[3]临川千古逝如斯。蓦然梦破瞪双眼,周蝶原来却是谁?[4]
【注释】
[1]狐疑:猜疑,怀疑。《楚辞·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2]“湫倾”句:湫(qiū):水潭,湫倾岳倒指山海颠倒,沧桑巨变。这句是说,从事相上看,自然界无时不处在变动之中,但从实相本体看是如如不动。
[3]“扣角”句:袁郊《甘泽谣·圆观》载:唐代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圆观说:“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圆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扣牛角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
[4]“周蝶”句:《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憨山德清《庄子内篇注》谓:“言梦觉之不同,但一周耳。不知蝴蝶为周,周为蝴蝶?此处定有分晓,要人看破,则视死生如梦觉。万物一观,自无是非之辩矣。”
[四五○]淲淲寒泉石上流,[1]软蒲趺坐自休休。野花匝地铺纯锦,[2]新月悬空挂碧钩。金谷园荒谁作主?[3]玉关人老为封侯。[4]试讲冷眼闲评论,几个英雄会到头?
【注释】
[1]淲(biāo):水流动的样子。
[2]匝:围绕、遍布。
[3]“金谷”句:参看栯堂“玉堂银烛笙歌夜”[一七五]诗注。
[4]“玉关”句:指汉代李广。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未被封侯。这里指对世间功名利禄的追求。
[四五一]寄言世上聪明子,底事纷纷役利名。若个不为蒿里客,[1]阿谁能免铁围城?[2]息机野老甘抱瓮,[3]乐道高人耻割烹。放旷随缘忘管带,[4]应知宝地坦然平。
【注释】
[1]蒿里客:指死亡。蒿里本为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者葬所,后泛指墓地,也指阴间。
[2]铁围城:即铁围山,佛教认为南赡部洲等四大部洲之外,有铁围山,周匝如轮,故名。凡未能超脱六道轮回的人皆不能出此铁围山。
[3]“息机”句:《庄子·天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4]管带:参看憨山“此性元无着”[三○一]诗注。
[四五二]道人眼底由来别,百尺楼高更上层。窗牖虚明孤嶂月,门庭清冷一潭冰。贞松长自阅芳槿,[1]斥鷃任它笑大鹏。[2]息得心来净洒洒,不将闲事蹙眉棱。
【注释】
[1]“贞松”句:参看刘希夷《公子吟》:“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白居易《放言》之五:“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亦为荣。”则反其言而言。
[四五三]不悟真空休歇去,升沉六道太疲劳。骅骝神骏驰鞭影,[1]鹘鹞凌空迅羽毛。[2]长啸一声山月白,静闻众窍冷风号。此时此意无人共,只为孤峰立处高。
【注释】
[1]骅骝:原指周穆王八骏之一,后泛指骏马。马鞭的影子。《景德传灯录·天台丰干禅师》:“外道礼拜云:‘善哉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已。阿难问佛云:‘外道以何所证而言得入。’佛云:‘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
[2]鹘鹞(gǔyào):鹘为一种大鸟,飞行速度很快,亦称为隼。鹘为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亦称鹞鹰。这两句承上句“升沉六道太疲劳”而来,以骅骝、鹘鹞代指六道众生,是说众生皆追寻影子,依赖羽毛而行事,其实皆是虚幻不实的。
[四五四]万法本闲休拟议,世人道是强施为。只缘病眼生花眚,[1]何事无疮剜肉医。[2]平地畏途九折坂,安身妙诀六藏龟。[3]寒山风汉无思算,镇日长年兀兀痴。
【注释】
[1]“只缘”句:参看贯休“岚嫩风轻似碧纱”[○一四]诗注。
[2]“何事”句: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糶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后因以“剜肉补疮”或“剜肉医疮”比喻用有害手段救眼前之急,不计后果。此诗更进一层,谓从空性角度看,疮本来亦无,人们却仍剜肉医疮,愚蠢之极。
[3]六藏龟:《法句譬喻经·心意品》第十一:“有一水狗饥行求食,与龟相逢,便欲啖龟,龟缩其头尾,及其四脚,藏于甲中,不能得啖。化沙门答曰:‘吾念世人不如此龟,不知无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坏神去,生死无端,轮转五道,苦恼百千,皆意所造。宜自勉励,求灭度安。’于是化沙门即说偈言:‘……藏六如龟,防意如城。’”《出曜经·泥洹品》第二十七:“犹彼神龟,畏丧身命,设见怨仇,藏六甲里,内自思惟:我若不藏六者,便为猎者所擒。”
[四五五]此身毕竟似浮沤,逆顺情忘孰喜忧?宿雾洗清山矗矗,冷风敲戛竹修修。伤心何事怜鶗鴂,[1]适志无多似莺鸠。[2]终日岑楼闲得得,翛然谁是我同流?[3]
【注释】
[1]鶗鴂:即杜鹃鸟。传说杜鹃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之鸟,为故国啼血。杜甫《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2]莺鸠:莺即黄莺,鸠即斑鸠。这两句是说,人类所视为“实有”的一切本来虚幻不实,所谓远大的志向抱负,其实与鸟兽没有多少区别。
[3]翛(xiāo)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四五六]死生呼吸事非常,[1]转瞬荣华莫较量。麟阁丹青空入画,[2]雀台遗令竟分香。[3]堪嗤架海思鞭石,[4]谁识坚冰在履霜。千古高风羊叔子,残碑坠泪忆襄阳。[5]
【注释】
[1]死生呼吸:谓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一息不来,即成隔世,怎能不生起警醒之念。
[2]“麟阁”句:麒麟阁为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霍光等十一名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后代仿效之,如唐太宗命建凌烟阁,绘二十四功臣像于阁中。
[3]据陆机《吊魏武帝文》序载:东汉末,曹操造铜雀台,临终前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
[4]“堪嗤”句:传说秦始皇欲渡东海观日出,有神鞭石作桥,石头行动不迅速,神人用鞭子抽得石头流血(见《三齐略》)。这一句是说如秦始皇那种所谓建立了世间伟业、还得“神人”相助的君王,他们的功业又能延续多久?其实皆是“堪嗤”的。
[5]“千古高风”两句:羊祜(hù),西晋名将、文学家,字叔子。西晋以羊祜生前所献谋略用兵伐吴,两年后,吴平,晋武帝认为“此羊太傅之功也”。祜博学能文,著有《老子传》等,虽出身士族,但力行节俭,常将禄俸散给族人、军士,家无余财。襄阳百姓在岘山立祠建碑纪念羊祜。道途相望,相率流涕,杜预因称为“堕泪碑”。
[四五七]宿云深处碧重重,藓晕苔花错杂红。衲客无心闲洗钵,英雄末路叹藏弓。[1]松间鹤翥摩清汉,叶底蝉鸣闹晚风。安得携来铁绰板,高歌坡老大江东。[2]
【注释】
[1]《史记·越世家》载:勾践灭吴后,“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2]据俞文豹《吹剑录》所记: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四五八]夕阳烟霭自村村,澹抹浓拖草树曛。静里返观闲妥贴,尘中拘斗苦纷纭。清溪浅水看鱼队,竹杖芒鞋尾鹿群。世厌君平真已久,何人相访破重云。[1]
【注释】
[1]君平:汉高士严遵的字。严遵隐居不仕,曾卖卜于成都。《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四五九]淡淡清风送晚凉,木樨花发满山房。六窗寂照无余物,[1]一念寒灰自息狂。选佛选官俱是梦,[2]呼牛呼马两相忘。[3]觅心不得安心竟,[4]渴鹿何须趁焰阳。[5]
【注释】
[1]六窗: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众生通过此六根与外在世界接触,故喻为窗。贯休《酬王相公见赠》:“九德陶镕空有迹,六窗清净始通禅。”寂照:寂,寂静之意;照,照鉴之意。智之本体为空寂,有观照之作用,但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如镜照物,不留影像,故曰“无余物”。
[2]“选佛”句:参看栯堂“竹屋数声清磬断”[四三○]诗注。
[3]《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后以“呼牛呼马”指毁誉由人,悉听自然。
[4]“觅心”句:参看栯堂“我自将心与我安”[四三○]诗注。
[5]“渴鹿”句: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卷二:“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摩诃止观》卷一下:“集既即空,不应如彼渴鹿,驰逐扬焰。苦既即空,不应如彼痴猴,捉水中月。”憨山德清《大悲观音像赞》:“嗟哉人无智慧光,犹如白日酣酒卧,种种梦想恐畏途,怕怖慞惶不能脱,驱驰逃遁不可得。又如渴鹿奔阳焰,愈奔愈渴心力疲,犹不自知在梦想,惺眼观者悲愍生。”
[四六○]岩头桂老属谁栽?镇日摩挲定几回。[1]茅屋椽疏云补缀,竹窗纸破月窥来。尘劳孰肯回痴梦,邱壑还堪长圣胎。[2]休暇万机空索索,冰河焰发爆寒灰。
【注释】
[1]摩挲:用手轻轻反复抚摸。
[2]圣胎:圣人之胎。《佛本行集经·树下诞圣品上》:“如我所知,我女摩耶王大夫人怀藏圣胎,威德既大,若彼产出,我女命短,不久必终。”后指修炼成圣之所。《缁门警训》卷六:“丛林之下,道业惟新,上上之机一生取办,中流之士长养圣胎。至如未悟心源,时中亦不虚弃。是真僧宝,为世福因。”
[四六一]披缁未必便超尘,[1]正果还须属正因。不遇驱牛夺食手,[2]多逢买椟弃珠人。[3]六根清净湫湫冷,万象森罗色色新。正眼开时全体露,[4]虚空消陨浩无垠。
【注释】
[1]披缁:披上僧服。古代僧服为黑色,称为缁衣。刘商《题禅居废寺》:“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缁衣。”
[2]“不遇”句:《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二:“古人道:夫为善知识,须是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驱耕夫之牛,令他苗稼滋盛;夺饥人之食,令他永绝饥虚。”这里指斩断人的生死根本。
[3]“多逢”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后以“买椟还珠”喻舍本逐末。
[4]全体露:指宇宙之真相顿然展现,无丝毫隐藏。《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万象既泯,全体露现。正当恁么时,说似一物即不中,唤作一物即不可。”
[四六二]寂历空山不闭门,一声清磬自朝昏。架棚引荳随生意,笕水穿厨定识源。[1]说士立谈酬白璧,倖人游冶逐金丸。[2]争如道者闲无事,睡起绳床月满轩。
【注释】
[1]笕(jiǎn):连接起来引水用的长竹管。
[2]说士:游说之士。倖人:帝王宠幸的佞人。这里指世间那些为名利而奔走的众生。
[四六三]此事分明不外求,脚跟未动豁重楼。漫施黄叶三顿棒,[1]好划天龙一指头。[2]眨眼青天翻过鹞,无心露地已忘牛。[3]欲知万法归何处,喝下千江水逆流。
【注释】
[1]黄叶:参看栯堂“拟将黄叶止儿啼”[四一八]诗注。三顿棒:所谓“棒喝”为禅宗祖师接化弟子之方式。禅家宗匠接引学人时,为杜绝其虚妄思惟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之施用,始于唐代德山宣鉴与黄檗希运;喝之施用,始于临济义玄。以德山善用棒,临济善用喝,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
[2]“好划”句:“一指禅”为禅宗公案名。又作俱胝一指、俱胝竖指、一指头禅。据《五灯会元》卷四载,宋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以竖立一指作为化导学人之机法,世称之“一指禅”。俱胝和尚初住庵时,因一尼之三问而不知应答,遂立志弃庵,往诸方参寻,后逢山神告示,得遇天龙和尚,天龙以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从此,凡有参学僧到,师皆竖一指以对。当其临终时,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
[3]忘牛:“十牛图”乃宋代禅僧廓庵师远借“牧牛”的十个阶段表示修行过程的十种次第,其中第七阶段为“忘牛存人”,系比喻修行到达圆熟、物我一如、无事安闲之境地。《十牛图颂》谓:“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四六四]生死海中没复回,因循流浪可胜哀。菩提有种仍萎谢,烦恼无端竟结胎。[1]好向清凉地歇脚,莫将名利酒添杯。分明举似知音者,扑鼻香生雪后梅。[2]
【注释】
[1]这几句描述流浪于生死轮回中的众生的境况。众生心性虽然皆为菩提种子,但是由于久远劫来不知修道,此种子已萎谢,故导致烦恼丛生。
[2]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偈:“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指出彻底摆脱无始以来无明烦恼根性,需要刻苦的修行。
【注释】
[1]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但此和氏璧,在战国时代也只能成为秦赵相争的工具,见《史记·蔺相如列传》。这一句是说,世人以为是宝物者,其实皆非宝物。
[2]包恢《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上对玉辉山,下临珠媚渊。”
[3]谢康乐:东晋诗人谢灵运。无烦:不用。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建白莲社,倡净土法门。据《东林十八高贤传·不入社诸贤传·谢灵运传》:“灵运尝求入(白莲)社,远公以其心杂而止之。”这一句是说,欲求净土,须先净其心。
[四六六]古道霾云一径微,颇同惠约在山茨。花时好鸟春声闹,月下寒蛩砌响悲。人叹岩栖真苦淡,我怜世路太欹危。[1]无弦独抚凭谁赏?[2]欲把黄金铸子期。[3]
【注释】
[1]欹危:倾斜危险貌。陆游《永秋》:“小彴欹危度,邻园曲折通。”这一句是说人世险恶,众生充满邪知邪见,比岩栖更加危险。
[2]“无弦”句: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世禅师常以“无弦琴”喻难以言传的大道。如《景德传灯录》卷二十:“无弦琴韵流沙界,清和普应大千机。”《了庵和尚语录》卷六:“一曲两曲无弦琴。天老地老谁知音?”
[3]“欲把”句:《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里用钟子期喻能够明了自己志向的知音者。《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古音歌为东阳谐长老赋》:“羲皇之先有一曲,音韵岂落平平仄。弹来不在十指端,屋角松风相仿佛。非丝竹兮非笙簧,非角羽兮非宫啇。高山流水和不得,铿金戛玉声琅琅。极升沉之源,彻离微之根。众乐百千,徒劳竞奏;师子一弦,聊堪比伦。有眼者觑之不见,无耳者则乃亲闻。知音更有知音知,知音何独钟子期!”
[四六七]蜗角利名抵死争,[1]何分孤竹与东陵?[2]纵然精卫还填海,[3]争奈金乌不系绳。[4]百岁生涯几两屐,千山伴侣一枝藤。涅槃生死浑闲事,取舍情忘绝爱憎。[5]
【注释】
[1]“蜗角”句:《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2]“何分”句:《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齐。《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这一句用庄子齐物论思想,指出世间所谓善恶等观念其实也是虚幻,皆没有离开名利二字。
[3]“纵然”句:《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佼,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后多用以比喻有仇恨而志在必报,或不畏艰难、奋斗不懈的人。
[4]“争奈”句: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用为太阳的代称。刘桢《清虑赋》:“玉树翠叶,上栖金乌。”这两句是说,尽管精卫填海的志向非常高远,但在漫漫无尽的宇宙时间长河中,那些恩怨情仇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5]“涅槃”两句:点明主旨,将爱憎取舍之心一齐放下,连涅槃、生死的概念也不复存在,这才是觉悟的境界。
[四六八]一钵随缘任去留,饥餐困睡外何求。[1]日升月坠无停晷,木落山空始觉秋。露草人希百岁寿,繁华蜃结片时楼。[2]樊笼跳出抽身蚤,[3]不用生封万户侯。
【注释】
[1]“饥餐”句:用禅宗常用的话头。《景德传灯录》卷六马祖道一: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校,所以不同也。”
[2]“繁华”句:古人谓蜃气变幻成的楼阁,谓之蜃楼,佛教用以指虚幻不实的境界。这一句是说,世人以为“实有”而孜孜追求的一切其实皆如海市蜃楼。
[3]蚤:同“早”。
[四六九]不知世界许多宽,痴子争贪火宅安。[1]可是陶朱终去越,[2]漫夸韩信正登坛。[3]身闲作伴乌藤杖,客至相看老箨冠。[4]红线一丝绊不断,庞公早与说难难。[5]
【注释】
[1]火宅:参看憨山“回看五浊气氤氲”[三○五]诗注。
[2]陶朱:即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称。蠡既佐越王勾践灭吴,以越王不可共安乐,弃官远去,居于陶,称朱公,以经商致巨富。
[3]韩信:西汉将领,曾辅佐刘邦平楚建汉。楚汉战争结束后,被解除兵权,后被吕后设计诱杀。《史记·淮阴侯列传》:“何(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后因以“韩信坛”泛指军中拜将帅的高台。这两句是说,如陶朱公、韩信等世间功名富贵,其实皆是不可恃的。
[4]箨(tuò):竹笋上的皮。箨冠即竹冠。
[5]“庞公”句:《庞居士语录》载:“居士一日在茅庐里坐,蓦忽云:‘难!难!难!十硕油麻树上摊。’庞婆云:‘易!易!易!如下眠床脚踏地。’灵照云:‘也不难,也不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二十:“庞居士一日在草庵中独坐,蓦地云:‘难!难!十硕油麻树上摊。’庞婆闻得接声云:‘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女子灵照云:‘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妙喜曰:‘此三人同行不同步,同得不同失。若以心意识搏量卜度,非独不见三人落著处,十二时中亦自昧却自己本地风光,不见本来面目,未免被难易不难易牵挽,不得自在。”
[四七○]问我住山何所事?寻常有口欲忘言。由来的旨无多子,方便权开有二门。[1]好把绳缰曳水牯,[2]莫将捉放弄心猿。[3]等闲踏断曹溪路,万派千江总一源。
【注释】
[1]“方便”句:中国大乘佛教将如来藏一心分为真如门与生灭门,或将一切法分为真谛、俗谛二门。这两句是说,佛法大道只有一个,即所谓“不二法门”,但为了度化众生的需要,而分出二门,这是一种方便权宜。
[2]“好把”句:禅宗常以牧牛喻降伏妄心,如《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因南泉禅师语:“三十年看一头水牯牛,若犯他人苗稼,摘鼻拽回。如今变成露地白牛,裸裸地放他不肯去。”
[3]心猿:参看石屋“圆颅方服作沙门”[一四六]诗注。
[四七一]闲来扫石坐空林,澈底潭清云影沉。便向悬崖能撒手,[1]何须立雪觅安心。[2]玲珑古洞垂萝接,苍郁青松偃盖阴。[3]景在眼前人不到,红尘隔断几多深。
【注释】
[1]悬崖撒手:喻彻底放下一切执着,则本有自性自然显现。《景德传灯录》卷二十苏州永光院真禅师,上堂谓众曰:“言锋若差,乡关万里,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同卷江州卢山永安净悟禅师,僧问:“如何是出家底事?”师曰:“万丈悬崖撒手去。”《金刚经集注》“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句,引川禅师偈:“得树攀枝未足奇,悬崖撒手丈夫儿。水寒夜冷鱼难觅,留得空船载月归。”
[2]“何须”句:参看栯堂“我自将心与我安”[四三○]句注。
[3]偃(yǎn):倾倒。
[四七二]蓬松两鬓缀霜毛,剪裁白云补毳袍。[1]古道就荒山寂寂,颓流莫挽水滔滔。亮公遁迹踪难觅,[2]瓒老佯狂韵已高。[3]莫道山僧贫彻骨,春来霞锦遍山桃。
【注释】
[1]毳(cuì):鸟兽的毛。
[2]亮公:又称亮座主,马祖道一弟子。《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二十四:“昔马祖问亮座主曰:‘闻汝大讲得经论,是否?’曰:‘不敢。’祖又问:‘将甚么讲?’曰:‘将心讲。’祖曰:‘心如工技儿,意如和技者,又争解讲得经?’曰:‘心既讲不得,莫是虚空讲得否?’祖曰:‘却是虚空讲得。’亮不肯,拂袖便行。祖遂唤云:‘座主!’亮回首,豁然契悟,遂作礼而去,直入西山,别无言语可通消息,直下坐断凡圣路头。”
[3]瓒老:即懒瓒,参看石屋“清晨汲水启柴门”[一三九]诗注。
[四七三]才是朝晖又夕阳,此生须早悟空王。藏舟壑内移无迹,[1]击石光中火易忘。爆地顿教余习尽,静观方觉道芽长。忽明下载清风事,卓竖寒毛脱体凉。[2]
【注释】
[1]“藏舟壑内”句:《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郭象注:“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移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暂停,忽巳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也。世皆新矣,而自以为故;舟日易矣,而视之若;旧山日更矣,而视之若前;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故哉,而世莫之觉,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岂不昧哉!”
[2]卓竖寒毛:全身的汗毛竖起,喻对生命流逝的警醒。《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二:“时其优娄频螺、迦叶心生羞惭,身毛卓竖,顶礼佛足。”
[四七四]钵盂柄总不须安,人法空时空不存。止泺何曾谙水脉,[1]乘槎方许识河源。[2]鸣驺林下无逋客,[3]偷果秋来见野猿。晏坐虚堂风冷淡,只堪自会岂堪论!
【注释】
[1]“止泺”句:泺(luò),泺水,在齐鲁之间。《五灯会元》卷五记善会禅师语:“困鱼止泺,钝鸟栖芦。”指局于小道,如井底之蛙。
[2]“乘槎”句:槎(chá),木筏。张华《博物志》:“旧说天河与海相通。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甚大,往反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斋粮,乘槎而去,十余日,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此外,此句可能也寓含《论语·公冶长》孔子所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这两句是说,不能局限于世间的见识,须放大眼界,方能悟明宇宙之真相。
[3]鸣驺(zōu):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有时也借指显贵。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起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逋(bū)客:隐居避世之人。
[四七五]绕屋云山皆画轴,花如列锦草披氈。[1]钵擎檀舍化来饭,[2]茗煮石边流出泉。正眼从教瞎汉灭,[3]妙心不向饮光传。[4]随缘放旷无思算,一念虚凝已万年。
【注释】
[1]氈(zhān),同“毡”,毛毯。
[2]檀舍:檀为“檀那”之略称,即施主之意。檀舍:施主家。
[3]瞎汉:禅宗指不明大道而盲修瞎练者。《五灯会元》卷十一:“若道有,只是个瞎汉。若道无,亦是个瞎汉。不有不无,万里崖州,若向这里道得,也好与三十棒。若道不得,亦与三十棒。”
[4]“妙心”句:饮光,释迦牟尼大弟子摩诃迦叶名之意译。传说其身有金色之光,隐蔽他光,故名饮光。《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此记载常被视为禅宗产生之开端。这一句是说,真正的妙心是无法传也不须传的,其本身便是“一念虚凝已万年”的超越时空境界,何来开端?故所谓付嘱与摩诃迦叶,也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而已。
[四七六]沧桑世代几升沉,往事未须感慨寻。带索高歌忘白发,[1]挥锄冷眼贱黄金。[2]但知是事元无事,不用将心去觅心。[3]十八贤人千载远,清风犹自满东林。[4]
【注释】
[1]“带索”句:刘向《新序·杂事第五》载: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虎豹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何老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
[2]“挥锄”句:《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以上用两典,说明楚丘先生、管宁是真正的得道高人,同时引出下两句议论,使人明了何为“元无事”和“将心觅心”之意。
[3]“不用”句:佛教常用“将心觅心”喻心外求法的错误修行方法。憨山德清《大学纲目决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句注,用一个精妙的比喻说明不可“将心觅心”之旨,可以参考:“将心主静,不知求静愈切,而乱想益炽,必不能静。何以故?盖为将心觅心,转觅转远,如何得一念休息耶?以从外求入,如人叫门不开,翻与守门人作闹,闹到卒底,若真主人不见面,毕竟打闹,不得休息。若得主人从中洞开重门,则守门者亦疾走无影,而求入者真见主人,则求见之心,亦歇灭无有矣,此谓狂心歇处为静耳。”
[4]“十八贤人”两句:东晋慧远所创白莲社,开中国净土宗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先河。其中缁素之翘楚有十八人,称为十八贤。即东林慧远、西林慧永、慧持、道生、昙顺、僧睿、昙恒、道昺、昙诜、道敬、觉明、佛驮跋陀、刘程之、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宋人作有《东林十八高贤传》详记其事迹。
[四七七]不剃阶前棘和蓬,眠醒伸脚已高舂。[1]菴中好自调狂象,[2]世上凭他爱画龙。[3]万顷波光澄水月,无弦琴韵入松风。此时索尔心何事,殿角空悬未扣钟。
【注释】
[1]高舂:日影西斜近黄昏时。《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高诱注:“高舂,时加戍,民碓舂时也。”
[2]《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驰骋奔逸,如大恶象。”佛经中常以“狂象”喻妄心之狂迷。
[3]画龙:比喻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事物。李贽《史纲评要·后秦纪·二世》:“沛公乃真好儒,后世好儒,好画龙耳。”《梅村诗话》卷十二引诗僧苍雪《赠方密之》诗:“山中久不见神骏,世上人多好画龙。”
[四七八]谈欢西笑向长安,拾唾随声总不干。悟后直须习漏尽,[1]情穷始得爱河干。[2]曾知祖意原无别,惟有偷心死更难。[3]新出红炉铁弹子,蓦然击碎脑门寒。
【注释】
[1]佛教将烦恼喻为“漏”,至三乘的极果,用圣智断尽此种种烦恼,称为“漏尽”。这一句是说,尽管开悟了,但是烦恼和习气还没有断尽,所以仍要修行。
[2]爱河:佛教谓爱之害如河水可以溺人,故称。《正法念处经》卷四十八:“境界所漂,在爱河中,爱河漂已,入生死海,流转常行,无有休已。”《楞严经》卷四:“爱河干枯,令汝解脱。”爱河又特别指男女情欲。
[3]偷心:原指偷盗之心,禅宗多转指向外分别、驰求之心或侥幸之心。这一句是说,这种“偷心”乃众生与生俱来,断除是非常困难的。袁宗道《西方合论序》:“偷心死尽,心华始开。”
[四七九]岭仄峰回径路遥,林间日出露稀消。泉流瀺灂心堪洗,[1]桂树连蜷隐可招。[2]苔石拂清列散坐,垂藤缚紧护危桥。闲中莫谓全无事,半日烧畲半采樵。[3]
【注释】
[1]瀺灂(chánzhuó):水流声。
[2]连蜷:长曲貌。《文选·扬雄<甘泉赋>》:“蛟龙连蜷于东厓兮,白虎敦圉乎昆仑。”李善注:“连蜷,长曲貌也。”这两句是说,山中之泉可以洗心,桂树可以一同归隐,并不寂寞。
[3]烧畲:参看栯堂“鼠肝虫臂从他化”[四二○]诗注。
[四八○]原上鹧鸪不住啼,客情无限逐高低。饶他得意凌霄汉,老我无心入水泥。[1]莎草萋萋被径满,藤花簇簇压檐齐。若非栗里人相访,[2]惠远何缘过虎溪。[3]
【注释】
[1]入水泥:落入水中的泥,随之融化,喻无心之境。前一句“凌霄汉”则指世间所谓成功者。
[2]栗里: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曾隐居于此。
[3]惠远即慧远。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东晋高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世视为儒释道三教亲和之象征,事载《庐山记》卷一。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并传有“虎溪三笑图”等。
[四八一]臧谷亡羊非一途,[1]漫言烈士异贪夫。走将逐日宁虞渴,志欲移山可惜愚。[2]千叠青峦开画嶂,一钩璧月挂珊瑚。人生无过闲中好,万事随缘且息图。
【注释】
[1]“臧谷”句:《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这一句与下一句皆言,以世间法来说,固有贤愚善恶之别,但从出世间法看,则大同小异,以其未能出离生死轮回之故。
[2]虞:预料。上两句用“夸父逐日”和“愚公移山”两典,其评价也异于世俗。世人多以夸父和愚公为奋斗不息、孜孜以求的典型,而在开悟者看来,实为贪欲和愚蠢的表现,不值得赞扬。
[四八二]水边林下闲道者,细把兴亡细较量。残碣只今悲岘首,[1]平台无处认梁园。[2]灰燃安国宁留焰,[3]剑拥茂陵已失尊。[4]后日视今今视昔,萋萋芳草怨王孙。[5]
【注释】
[1]岘(xiàn)首:位于湖北襄阳县南的岘山。晋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山碑”。参看雪峰“死生呼吸事非常”诗注。
[2]梁园:又称梁苑,西汉梁孝王的东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后废弛。
[3]“灰燃”句:《史记·韩长孺列传》:“后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这一句是说,当年韩安国死灰复燃之焰如今又在何处?
[4]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汉书·武帝纪》:“(后元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这一句是说,汉武帝雄才大略,但其茂陵不也久已荒废吗?
[5]王孙: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夫之《通释》:“王孙,隐士也。秦汉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四八三]莫道人身容易得,电光石火刹那间。[1]昂藏七尺非金石,[2]流浪三途几往还?[3]忘我宁知余外物,出尘不在入深山。有为一切皆剩法,[4]直到心空始是闲。
【注释】
[1]电光石火:喻稍纵即逝的事物,指生命的短暂。人的一生看似很长,但在宇宙无穷的时间长河中,实在是短短的一瞬而已。
[2]昂藏:气度轩昂。
[3]三途:参看石屋“尽说修行不在迟”[二六二]诗注。
[4]剩法:大法之糟粕,非究竟法门。憨山德清《梦游集》卷十五《答许鉴湖锦衣》:“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坐之可拘?茍不达自心,虽坐亦剩法耳。”
[四八四]一点尘心清不彻,隐山强半为高名。不须拨置缘虚妄,[1]正好还观念未生。[2]除却打眠并吃饭,都无圣解与凡情。百城烟水程何限,到后方知恁地平。[3]
【注释】
[1]拨置:废置。陶渊明《还旧居》:“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2]念未生:即禅门参悟“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话头。佛教认为众生之本来面目即自性之光明、德用,即是法身真如,本来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3]恁(nèn):那么。“恁地平”即“那么平”。佛教认为,众生心有高下,则世间方有山丘陵谷,世间种种不平源于心之不平。对觉悟者而言,其心清净平等,毫无分别,则大地本来平直。
[四八五]抱膝岩前坐翠微,山容冉冉弄晴晖。一声清磬巢鸟起,百尺高松野鹤归。尊者依然无法说,天人何事散花飞?曾知世宝非他觅,粲粲珠光总缀衣。[1]
【注释】
[1]“曾知世宝”两句:参看永明“达来何处更追寻”诗注。
[四八六]移住苍官岭酬止公见赠
苍崖栖托嚣远纷,山色溪声净见闻。绝学无为谁得会,此身既隐又焉文?钵空未办松花饭,侣寡应随麋鹿群。幸有邻菴太白叟,肯移杖履破重云。
[四八七]其二
金风肃肃澄氛氲,清磬徐徐出白云。病骨如松秋更瘦,幽怀邻菊晚能芬。鼪鼯同径偏相得,[1]牛马任呼总不分。[2]高挂瓢囊安稳甚,无烦为勒北山文。[3]
【注释】
[1]鼪鼯(shēngwú):鼪鼠与鼯鼠,比喻志趣相投的亲密朋友。鼪鼯又作“鼪鼬”,《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迳。”这里喻指一起过着出世生活的志趣相投者。
[2]“牛马”句:参看雪峰“淡淡清风送晚凉”[四五九]诗注。
[3]“无烦”句:南齐孔稚珪作《北山移文》,假借北山(即南京钟山)山灵之口,讽刺那种表面清高实则利禄熏心的假隐士。勒:雕刻。
[四八八]雪峰佛阁追步何镜山原韵
古寺杨梅山一半,栏外崺峛群峰乱。[1]官田人去已陈迹,佛阁年深犹壮观。霜酣红树锦千层,溪带平芜练一段。[2]人事往来成古今,山体如如那曾换!
【注释】
[1]崺峛(yǐlǐ):同“迤逦”,形容山的曲折连绵。
[2]“溪带”句:是说溪水清澈如同一道白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四八九]雪峰雨后
冻雨乍收阴晴半,霜叶从风飞历乱。岑楼兀兀坐跏趺,妙香寂寂闻鼻观。山禽不断响钩辀,[1]俗客无缘乘款段。[2]岩畔梅花冷看人,一任流年暗中换。
【注释】
[1]钩辀(zhōu):鹧鸪鸣声。韩愈《杏花》:“鹧鸪钩辀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梦溪笔谈》卷十四:“欧阳文忠常爱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之句,文忠以谓语新而属对新切。钩辀,鹧鸪声也。”
[2]款段:原指马行迟缓貌,后亦借指马。刘湾《对雨愁闷寄钱大郎中》:“龙钟驱款段,到处倍思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