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横州『学前街』在哪

横州『学前街』在哪

时间:2023-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横县人民政府发文颁布《横州古今》一书,规范横州街街道的称呼。“学前街”顾名思义就是横州学宫前的街。所以,横州街当时没有名为“学前街”的街道,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横州城池图》里原来的上郭街通到了学宫前面,成了学前街;原来与上郭街相接通的销皮街,到了《州城全图》里,却没有与学前街相接,而与学宫的旁门相接。这说明学宫规模向江边扩展了,③并非《横州城池图》的“失实”。

1984年,横县人民政府发文颁布《横州古今》一书,规范横州街街道的称呼。书中把“东由大南街口起,西至县水厂止”命名为“西街”,但又云:“包括学前街。”

“由大南街口起,西至县水厂止”,这段路是由外西街与销皮街两截路组成,此外再无别的路了,不知被包括了的“学前街”究竟在哪里?又或许作者错把销皮街当作了学前街?

“学前街”顾名思义就是横州学宫(今横县武装部所在地)前的街。据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横州志》所载之《横州城池图》(见图1),横州学宫(图中称文庙)前并没有路,其西边有路但称“上郭街”,过了龙兴寺(今县政府所在地)后,没有延伸到学宫前,即折向南再折向东,与“销皮街”相接并通向小南门码头,这是上郭街人经小南门进入横州街的唯一通道,亦是上郭街人去江南的通道,因为横州城西边角没有入城的门和路。

图1:《横州城池图》

图2:施献璜绘制的《州城全图》

南门(指大南门,即上文所谓“大南街口”,在今百货大楼南面路口处)外也没有“学前街”的标注。南门出来是外南街,以此为中线,东边是一条街,分四截标注,分别称缸瓦街、马鞍街、榨油街(这三截街今统称马鞍街)和下郭街(今称东郭街)。西边有街称外西街,外西街的尽头(小南门处)就是“销皮街”(外西街与销皮街今统称西街)。另外还有一条与缸瓦街路口相对的街,叫河边街,在外西街的正南边与外西街并列,此外再也没有别的街道了。

从《横州城池图》对街道如此详尽的标注来看,作者再粗心大意也不可能漏画漏注整整一条街。所以,横州街当时没有名为“学前街”的街道,这是可以肯定的。

但清《横州志》P58记载西门外的街道时却有学前街,与销皮街名一同出现在书中。

对于学前街的标注,为什么图文如此不一致呢?

清光绪己亥年(1899年),横州官府重刻《横州志》,主持重刻和校对工作的横州举人施献璜认为旧《横州城池图》“多失其实”,于是“按方位形势摹而绘之”,又画了一幅《州城全图》(见图2),并插入书中成为清《横州志》重刻本的一页。按照施献璜的《州城全图》,学宫前面就有一条路,但不与销皮街西头路口相接,而是与销皮街并列,处于销皮街之正南边,直通至小南门和码头,大约与《横州城池图》里的河边街西头路口相对。这应该就是名副其实的学前街了,但施献璜却没有标注名称。销皮街西头路口正对的是学宫的左旁门——礼门,并不从学宫前面通过。河边街也不见了。

比较这两幅图,我们会发现,施献璜的《州城全图》其实并不完全是《横州城池图》的校正版,而是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到光绪己亥年(1899年)153年间发展变化了的横州城图。因为《横州城池图》里原来的上郭街通到了学宫前面,成了学前街;原来与上郭街相接通的销皮街,到了《州城全图》里,却没有与学前街相接,而与学宫的旁门相接。这说明学宫规模向江边扩展了,并非《横州城池图》的“失实”。同样,河边街的消失,也是发展变化的结果,而非施献璜的疏忽。

由此,对于上述图文记载不一致的问题,我有个猜想,那就是施献璜无法更改《横州城池图》里的街道线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一百多年前的实际情况,却可以在书中加上“学前街”三个字,以说明光绪己亥年横州确实有学前街,并使他所画并插入书中的《州城全图》得到印证。

退一步来说,即使文中的“学前街”三字不是施献璜所加,而是原装货,那么,“学前街”与“销皮街”的名字一同出现在书中,说明学前街与销皮街是各不相属而又同时并存的两条街道,没有理由把销皮街当作学前街。

今天,凭借施献璜的《州城全图》,参照销皮街、外西街、马鞍街这些岿然独存的古老街道,我们仍可以按图索骥勘察出旧时学前街的大致位置,那就是位于县武装部前面的绿化带南边(注意,现在的绿化带地段是填高以后的状态,江滨西路也是向北拓宽,横州学宫往北后缩的结果),过销皮街路口前的酒家南面,低于销皮街且与销皮街并列,直通至小南门前的码头路。这是当时上郭街人入城和过江南的通道。

至于学前街包括河边街的消失,我以为不外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前街的位置最靠近河边,比销皮街低许多,郁江发大水时容易被淹。二是因为行政规划,如填高河堤,向北拓宽街道,拆除城墙或在城墙开门口,如1949年就在城墙的西南角今北部湾银行前向西开有一个门,称“学前门”,使上郭人不必再经小南门而由西南角直通横州街。

2014年10月2日

①把外西街称作“西街”的,始见于民国。1943年的《横县志》载:“民国二十一年……县长徐矩饬建设局,将分司街中区区公所面前城基拆开一段……中通一路(即维新路)出西街之玉虚宫,辟为第二菜市。”(《横州古今》说是民国二十四年开辟维新街,这与民国《横县志》的说法不符)。

1949年11月,中共地方游击队袭击国民党横县县府。新中国成立后当事人写回忆录,绘了一张当年攻击县府的示意图,图中更把外西街和销皮街统一标注为“西街”。

②当时所谓的“西门外”指的是南门以西的地方,并非西门李那条街西头的肃清门,因为此门已封堵,门外也无街道。

③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横州志》所载之横州学宫,是雍正五年(1727年)修葺而成,其规模还没有向郁江边扩展,学宫前的土地被居民侵占,所以上郭街拐了个弯与销皮街相连接并通向小南门前的码头。道光壬午年秋即1822年秋,横州代理知州王囗倡议并主持学宫修葺,建头门,筑射圃,作课房,清理学宫前的土地,学宫由此向郁江边扩展,占用了上郭街与销皮街相接的那段路,堵塞了上郭街人入城和过江的通道,便在学宫前另开辟一条路直通小南门前的码头,这条路就是名副其实的“学前街”。清道光癸未碑(该碑现置于江滨公园树荫下,为残碑)记载得很清楚,其文(标点为编者所加,文中“囗”为无法分辨的字)曰:

……壬午(1822年)之秋,余奉檄来牧斯邦。阅视正殿、西庑之西,院落萧条,并无门路,照墙以下又为居民侵占,土坑茅茨直逼门庭,殊乖体制。囗囗囗囗宇短促,无以备升降之仪。若竟置此不修,何止功亏一篑?余不忍兹事之废于半途也,乃囗囗囗囗琛、李生锡球、甘生振廷、施生润,暨选拔刘生泰龙等监工程,并力偕作。于是更新两庑,囗囗囗囗遂披荆棘芟蔓草,于明伦堂下荒地拓而广之,建头门,筑射圃,作课房,以符学制。庙以祀囗囗囗囗师各得其所,无复失制。至文昌之殿增重檐,砌月台,然后祭祀升降得以成礼,学前囗囗囗囗补资,悉令迁徙他处,宫墙以外,豁然开朗,月江一水绕其前,镇龙诸山峙其后,规模气囗囗囗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