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横县百合完全中学的一本老校刊

横县百合完全中学的一本老校刊

时间:2023-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横县百合完全中学的前身是横县私立鳌山初级中学,建于1942年3月24日。5年后,学校举行建校5周年庆典,印发校刊《横县私立鳌山初级中学五周年纪念特刊》(见图1)。这是横县目前所能见到的最老的校刊。学校出校刊,本也寻常,如同横县校椅完全中学的《白鸟衣》、横县中学的《太阳雨》、横县职中的《新荷》一样。70多年后的今天,我捧读这本老校刊,内心仍然为当时社会各界重视教育踊跃捐资办学所撼动。

横县百合完全中学的前身是横县私立鳌山初级中学,建于1942年3月24日。5年后,学校举行建校5周年庆典,印发校刊《横县私立鳌山初级中学五周年纪念特刊》(见图1)。这是横县目前所能见到的最老的校刊。

图1:老校刊复印件

学校出校刊,本也寻常,如同横县校椅完全中学的《白鸟衣》、横县中学的《太阳雨》、横县职中的《新荷》一样。但这本解放前的校刊却使我印象深刻。

首先,校刊的开头赫然有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的题词,还有广西省政府委员、省参议会议员及全国国民大会代表黄朴心,广西省政府委员、横县东区百合镇大炉村人陈寿民,原横县县长侯甸,广西省政府委员、第四区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少将司令黄中廑,中央训练团少将团员、广西省保安司令部参议、横县东区嘉泰乡人黄季燊,南宁第四军官大队大队长、横县东区元福乡圩背村人莫蛟,留邕名誉校董、横县东区人陈民楚等八人的题词。这是我见所未见的。

其次,校刊刊载的文章多是老师所撰,内容涉及工业、农业、林业、教育、文学创作、外交等,这是我见所未见的。

其三,该校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方式,也是我见所未见的。

先说题词。

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的题词是“学而致用”。

意思是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

黄旭初是广西容县人。先后在容县师范、广西陆军速成学校、北京陆军大学读书或习武,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旅长、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十五军军长,广西省政府主席,是主政广西的李宗仁的得力助手。任省主席期间,聘请南宁人祖籍横县的著名教育家雷沛鸿任教育厅长,大力普及基础教育,使广西教育成为全国“模范省”。1940年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广西普及基础教育的经验。黄旭初晚年定居香港,1975年11月病逝。

广西省政府委员黄朴心的题词是“树德务滋”。

这是出自《尚书·泰誓下》的一句话,意思是施行德政,应力求使百姓普遍受惠。用在5周年纪念特刊上,是说要面向民众把鳌山初中办好,使之普遍受益。

黄朴心是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新莲村人。曾在北京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富来堡大学、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就读。任过教授、第四区(南宁)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广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等职,是广西省参议会议员及全国国民大会代表,1988年12月在马来西亚逝世。

广西省政府委员陈寿民的题词是“提高地方文化之水准,树立科学建国之根基”。

把地方文化水准和建国根基联系起来,勉励地方和学校师生办好鳌山初中,立意很高。

陈寿民原名陈善祺,是横县东区大炉村(今属百合镇)人,生于189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法律科,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二期毕业。1924年曾任横县教育局局长,此后历任容县、思恩(今武鸣)、平南、邕宁、桂平等县县长,广西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中国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及书记长、广西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广西省政府顾问等职,1986年7月29日逝世。

广西省政府委员黄中廑的题词是“礼教兴行”。

这是勉励师生办好鳌中,促进地方文明的意思。

黄中廑是南宁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威斯康辛大学读书,获政治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中山纪念中学首任校长、国立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第四区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广西省政府委员、秘书长等职务。

原横县县长侯甸的题词是“作育英才,发展文化”。

“作育”就是“培育”。

侯甸是广西苍梧县人,中共地下党员,1945年12月至1946年4月任横县县长,任期一年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第四司司长,中国演出公司总经理,广东省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2005年6月逝世。

中央训练团少将团员、广西省保安司令部参议、鳌山初中第五任校长、横县东区嘉泰乡人黄季燊的题词是:

德育、知育、体育、群育为人生事业发展之原动力,是国运、家运永续无替长生不老之根源。吾人入校修训,即是修训此四大项目;吾人朝夕所教,即是教此四大项目。此四大修训是毕生必修科,永无结业期。要同样并重,平衡发展。

群育,就是指集体主义理念、精神与行为的养成。

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高级班毕业,南宁第四军官大队大队长、横县东区元福乡圩背村人莫蛟的题词是:

畏缩顾忌守旧乃劣等人种之生活行为,苟吾人不甘自弃,则当知人类与宇宙均具有无穷之生命,更当知吾民族正是美丽少年的黄金时代,不独可以克服目前一切困难而造成政治社会之新风气,以恢复我国之隆盛时代,抑且进而创造我中华民族之新生。

莫蛟题词后于1947年11月出任横县县长,1949年7月调任南宁、邕宁行政督察专员,10月任新编第14军43师师长。任职期间组织扫荡队到各县竭力镇压革命群众。《横县县志》说他在横县杀害无辜群众160人,捕禁416人,焚烧民房412间。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宁,莫蛟逃跑时被擒,1950年12月20日被押回横县在旧体育场即今东方商场处公审枪决。

留邕名誉校董、横县东区人陈民楚的题词是:

鳌山耸后,鲈水环前。

作育斯地,英才蔚然。

休哉管训,缔造维艰。

五周纪念,邕管遥瞻。

“邕管”就是南宁。

如果撇开时代,撇开题词人的身份,撇开意识形态,这些题词放到现在同样站得住脚。如黄季燊的题词强调德育、知育(知同智)、体育、群育全面发展,平衡发展,强调终身学习,这与我们现在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活到老学到老能有多大的差别呢?

其次,说说校刊里的文章。

校刊里共载文章16篇,其中9篇是老师所写,如:《本区教育的面面观》《改进本区农业刍议》《论中国今后的工业建设》《略谈文艺作品的产生》《暹罗排华计划扩大的危险性》等。

这些文章的论题又大又阔,大都超出一个教师力所能及的范围,因此所写内容不是空虚浮泛就是蜻蜓点水,比如《改进本区农业刍议》,只从作物、森林、肥料三方面提出改良意见,远远不能满足论题的要求。更不必说《论中国今后的工业建设》了。

同样的问题甚至也出现在学生的文章中,如一篇题为《新青年的新事业》的论文,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绪论——新时代的新青年

第二、新青年的新事业第一是笃信实行三民主义

第三、新青年的新事业第二是要发展科学

第四、结论——新青年应该建立伟大的新中国

这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篇大文章,这岂是初中学生所能胜任的呢?

我想,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学校想展示师生教学之外的学术水平而精心布置的。又或许纵论国内外大事是那个动荡时期的流风,正如莫蛟题词开口就是人种、人类、宇宙、中华民族一样。

如果要说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师生在教学之余能把视线转向课堂之外,关心国事,关注民生,这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强得多。另外,老师写文章在校刊上发表,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鼓励,对办好校刊是个很大的支持。反观现在,老师们似乎很不屑于这样做。

其三,学校的学生自我管理与课外活动,值得我们借鉴。

比如在管理上,学生组成管理委员会,参与学校图书、体育、卫生、实验用品的采购,实行财政公开。

成立学生膳食委员会和学生柴水费管理委员会,参与和监督学校的伙食采购工作。等等。

校长朱守正在《鳌中的纵剖面和横截面》(此文被辑入1990年《横县年鉴》)中,向参加校庆纪念活动的家长们介绍学校教学情况。他说:除了教学之外,学校特别重视课外书的阅读与训练,“精读、浏览、观察、写作、解答问题,尽量利用耳目手足和大脑,使其一步一步地前进,不特窥见‘家室之好’,而且可看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此外还开展国防训练,每学期定期举行野外行军、野炊、旅行……组织游泳、狩猎甚至骑马射箭等等。记得雷沛鸿曾批评有的学校尽量增加教学科目,使中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由五小时增加到六小时乃至于七小时,把活泼泼地青年,整日价的关闭在死板板地教室之中”。观照现在学校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与所谓的封闭式管理,难道不觉得汗颜,不觉得有值得借鉴和改进之处吗?

70多年后的今天,我捧读这本老校刊,内心仍然为当时社会各界重视教育踊跃捐资办学所撼动。鳌山初中名曰私立,是相对县立中学(今横县中学)而言,实际上并非私人设立,而是当时的横县东区百合镇以鳌山北辰寺前面的县立高级小学为基础,增建校舍而成。东区其余9个乡嘉泰乡、公安乡、元福乡、长吉乡、克安乡、联平乡、平嘉乡、罗凤乡、均安乡各派捐国币500元。百合、联平、元福、克安、嘉泰、长吉、均安等7乡镇捐国币50元以上者共237人。横县时任县长王文效捐国币100元(民国三十二年王文效又促成西区、北区创立校椅西北中学)。曾任县立中学校长、桂平县人李破礁捐国币50元(横县中学校史说李破礁是平南县人,这是错的)。横州人施恒益、金明茂等16人各捐国币50元。平南县首富高仕佳捐国币5000元。黄季燊捐国币1000元。莫蛟捐国币1000元。尤其是陈寿民,他除了捐国币2300元,并捐一大套《古今集成》全书,共1900册,折合国币4000元。此外,还与黄季燊、陈民楚连续担任3届学校董事会的校董。此次题词活动,必是陈寿民从中运作。因为陈寿民在黄旭初手下任过秘书长,又与黄朴心、黄中廑同是政府委员。侯甸曾在陈寿民任书记长的广西省党部供职,又任过横县县长。而黄季燊不仅是东区人,早期还是黄旭初的参谋长。于公于私,他们几个的关系应该很铁。当然也与黄旭初重视教育有关。一个万民仰视高高在上日理万机的省长,能俯下身段为农村一间只有区区21个教职员工、213个学生的私立初中题词,从中可以看出当年广西教育享誉全国的“模范省”并非浪得虚名。

凭这一点,百合中学就应该把黄旭初的题词“学而致用”定为校训,就应该在校园里树一尊陈寿民的塑像,就应该把当年捐资者的芳名重新刻碑。

不过,这些题词应该是5周年纪念活动过后才收齐并补订成册的,如黄季燊的题词注明时间为民国三十六年四月,是纪念活动过后才题写。如果纪念活动之前收到,则董事长韦汝济或校长朱守正的文章理应对题词者表示感谢,而皆没有提及。但这并不能削弱这些题词本身传递出来的非同一般的意义。

2011年12月9日

①东区是民国时期划分的行政区域,包含了今天的百合镇和马山乡以及今贵港的大岭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