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力
时间如白驹过隙,40年一闪即逝。如果人的记忆仅能储存几件事的话,我的记忆中必有1977年经历的高考。
1966年5月16日,中央发出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史称“5·16通知”。自此,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席卷全国。关于这场运动,15年后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有了定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党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肇始,废除了高考制度,“要彻底把它扔到垃圾堆里”。我不知道当年备考的学生们是何感想。绝望,觉得自己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就这么烟消云散了;高兴,觉得大家都很平等,省去了苦读与竞争,免去了欢喜与忧愁,等等。高考中止,大学停招了几年后,毛主席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于是1972年大学重又招生、复课,这样产生了工农兵大学生,来自于工农兵之中,通过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式录取。
1976年10月,“十月里响春雷”,华国锋作为主要领导,代表民意党愿,一举粉碎了横行霸道、作恶多端的“四人帮”,举国为之欢腾,民众奔走相告,积压十年的忧郁一朝消弭,备受压抑的心灵得到解放,人们获得了许久未有过的轻松。但是,总体上还在“文革”的轨道上行驶。
1977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就今年高等学校招生问题 教育部负责人答记者问》,宣布恢复高考。[1]这消息,又是一声惊雷乍响,相关和不相关的人口耳相传,都把此作为特大喜讯,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人们见面必言高考恢复了!
这一年,我在杭州市西湖区红卫公社大新大队下乡插队已经是第三年了。大队位于城边,离如今的武林广场咫尺之间,身份是知识青年,任务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既虔诚接受再教育,又时刻盼望跳出“农门”。盼之久,心之切,既急不可耐,又忍而不言,甚是压抑。当时的社会非常封闭,信息来源渠道十分单一,主要是早晚收听有线广播,特别是晚8点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记得10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我从有线广播中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一时竟不敢相信,唯恐有错,因而屏息静听。我真的大喜过望,连忙出门,摸黑赶路去其他生产队的知青住处,核对信息。经大家一对,没有错,广播中就是这么播报的。这一夜,我们兴奋地畅谈交流;这一夜,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心中感慨良多,充满憧憬。这是一个读书无用时代的结束,这是一个尊重知识时代的开启,它让绝望中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就好像是一个人走在漫漫无边、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忽然看到了一丝亮光,于是便毫不犹豫朝这亮光走去。
喜过一时,忧愁便至。先忧贫下中农怎么看?下乡3年,我吃苦耐劳,态度认真,劳动积极,获得了农民的好评,年年被评为公社、区的知青积极分子。大家没有推荐,你却自己去报考,是不是一种反叛?再忧,考不上怎么办?当时的我较为斯文,队里的农民着实把我当作一个文化人,挺尊敬我的。考不上就露了馅,人们的期望落地,我的颜面往哪儿摆?还忧基础薄,没有底。我是在“文革”的高潮中接受中学教育的,说是高中毕业,实际水平还达不到初中毕业。这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时代造成的!当时的数学题明明是计算利率,但要大段地加上地主剥削的内容;当时的物理学的是“三机一泵”,当时的化学教的是化肥、农药……没有知识的体系,我们能学到多少内容?还有复习少不了的书和资料,这在当下不是问题,可在当时到哪里去找?最为要紧的是怎么考?考什么?一点都不知道。
忧归忧,考是必需的。招生考试的通知下发后,我立即去大队申请、去公社报名。印象中当时全公社的知青有180余人,都报了名,多数报考大学,其余则报中专。自此,我开始备考。备考是艰辛的!
劳动学习两不误,为了留足退路,只能累了自己。白天按时出工劳作,晚上发奋苦读。总体上复习还算是高效的,一道道习题被解答,一个个公式被重新理解记忆……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很有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那时听说某校晚上有一场复习讲座,我们便十里八里地赶去,蜂拥而至,晚到了,就站在门口窗边,静静地听讲,“沙沙”地记录。那时听说有一本复习资料,我们便“厚颜无耻”地去借,限时借阅,读熟抄录。那时,听说某君善解难题,我们便虚心求教,百听不厌。复习并非一帆风顺,两个多月里,有过几次烦恼。有几天晚上,虽想加快进度,但什么都看不进、记不住、解不出,那样的苦恼真折磨人。就有那么几次,我把草稿纸撕碎,以此来发泄情绪。甚至还动了中止复习、不参加高考的念头。父母亲为我复习都在尽力。午夜,妈妈为我备好点心,烦恼时爸爸鼓励我,劝我学不进,早点睡!
1977年的高考,12届学生同时赶考,人数之众,叹为观止。为了有序组织,两个月中组织了两场考试。第一场初试为地区考,时间在11月20日,通过考试选拔一批进入复试,人数骤减大半,我顺利过关!这提振了我的信心!二十多天后是全省组织的正式考试,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和理化四门。当时,我是以懵懂之状参加考试的,并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要诀和解题的技巧。以为语文、政治的题目都做了,应该没问题。后来知道,文科的题做是做了,不见得答对!按采点给分的要求,因没抓住要点,虽洋洋洒洒,一分不得也在情理之中。数理化懂得的都答了,不懂的约有一半。录取的分数之低,可以想象。这就是当时的水平、状态。
1979年10月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文娱会演留念(最后排左一为作者)
1977年末,我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大约是1978年2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正下地劳作,从远处看见大队革委会主任(如今的村委会主任)骑车而来,隔得老远,直着嗓子冲我大喊:“公社来电话通知,叫你快去领取录取通知书。”这一喊,我惊住了,有那么一刻,我杵在原地,不知所措。我真的考上了?同在劳作的农民纷纷向我道喜,言语纯朴,但情真意切。有位老农说我是个好小伙子,他早就看出我能考上。那些话真的温暖人心。说了一阵后,大伙儿催促我快去。于是,我压抑住内心的兴奋,离开田间回到住处,拾掇干净,跳上自行车飞也似的赶到公社,急切地拆开信封,录取通知赫然现于眼前,录取院校虽不理想,但终究是升学如愿。《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样写1977年高考的录取情况:11月28日至12月25日,全国约570多万知识青年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其中27.3万人被录取(包括1978年第一季度增招的新生6.2万多人)。根据这个数字,这一届全国高考的录取比例约为5%,我很幸运地成为5%队伍中的一员,我还得知全公社仅我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1978年3月13日,如约到校报到,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我们班同学的年龄构成差距大,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17岁,可以以“一代”而论;身份错乱,有那么几对同学,过去的师生成了同学;过去的师生现在还是师生,但过去的学生成了老师,而过去的老师成了学生。那是一个艰苦的年代,条件简陋,生活清苦,然而我们没有人计较。现在回想大学岁月,人人都发愤学习,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学习状态一点都不为过。那是对知识的渴求,那是对曾经失去又重新找回的时光的珍惜。
事物因为远去,反而更能看清其全貌。2016年10月30日,母校院庆,我应邀以“缘分·祝愿”为题,回忆了我的大学生活:“我们再回校园,重捧书本。对于一个求知若渴而又几近无望的知青而言,高考无疑像是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改写了我们这些人的人生。”恢复高考使我从知识青年变成知识分子。经过4年系统、专业的学习,我拥有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之后大学任教和不同岗位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7年的高考已经远去,但它深刻地改变着、影响着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
恢复高考是拨乱反正的前奏。十年“文革”,人妖颠倒、是非混淆。那时物品极度短缺,不缺的是奇谈怪论。在教育知识界,“知识越多越反动”谬论盛行,“读书无用论”泛滥。这些是非不加以分清,将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文革”结束不久,全面的拨乱反正还不具备条件,因此复出之后的邓小平抓住了恢复高考这个切入口。高考体现了公平正义,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又关乎民族振兴、国家强大,所以深得民心、广受欢迎!继恢复高考之后,开展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等,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直至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犹如一场大戏,恢复高考是前奏,高潮则是随后到来的拨乱反正,国家从此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恢复高考是“四化”建设的出发。1975年初,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抱病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在那个时代提出“四化”目标极为不易,深受经历了动荡的广大人民的拥戴,也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但是由于“四人帮”的严重干扰,现实工作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运动一场接着一场,根本没有可能集中精力抓“四化”建设。“四个现代化”只是目标、口号。“文革”十年使国民经济一度处于崩溃边缘,人才断层、短缺,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愈拉愈大,可谓“灾难深重”。“文革”结束,百废待兴,“四化”建设真正出征,但是缺少人才,难以积极推进。恢复高考是及时、重要的举措,之后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四化”建设因此有了人才支撑。
恢复高考是大国复兴的奠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一时在国人脑海涌动,成为时代最强音。这个梦对于我们国家、民族、个人而言期待已久。我以为,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苦苦探索、艰难推进,为实现中国梦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打下了基础,而加速实现中国梦应是进入新时期之后的事情。新时期,我们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断丰富了理论,逐步完善了制度,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等实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用40年的时间走过欧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也因此“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新时期的复兴之路既有对先人的继承,又有新的开创。恢复高考在时间上与此契合,恢复以后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恢复高考为民族复兴起到了奠基作用。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所经历的高考正是我们这辈人的长征路。
黄士力 宁波市政协原秘书长。
【注释】
[1]关于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制度的时间,详见第123页注。——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