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明朝成化年间,枫林廿四坪徐尹沛的母亲亡故,父亲续娶包岙村陈氏为继室。陈氏后又生下三个儿子,未等三个小儿子长大,她便亡故了。又过了几年,徐尹沛的父亲也病重,他怕三个小儿子年幼,长子、长媳照顾不周,便将徐尹沛夫妇叫到床前,嘱咐他们好好照顾三个弟弟。几天后,徐尹沛的父亲就去世了。徐尹沛夫妇听从父命,比父亲在世时更加爱护三个弟弟,送他们上学,帮他们娶妻,尽了长兄和长嫂之责。
后来兄弟分家,徐尹沛夫妇没存一点私心,农具、家具、粮食都均分成四份,把好田好屋让给三个弟弟,瘠田破屋留给自己。这些事处理完毕,徐尹沛夫妇又抬出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桶银子要和弟弟们平分。三个弟弟坚决不依,说:“大哥和大嫂把我们抚养成人,帮我们成家,我们已感恩不尽,况且银子是大哥和大嫂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应归大哥和大嫂所有。”
徐尹沛夫妇说:“父母早亡,长兄和长嫂带弟弟,是应尽的责任。家中积蓄理应四兄弟共享,决不能由我们独得。”
四人推让不下,决定将这桶银子抬到府衙,请知府发落。
知府刘逊心中好生奇怪,就叫他们各说理由。
徐尹沛说:“这桶银子是我家的财产,应该四人均分。”知府说:“有理。”
三个弟弟接着说:“不对,我们幼时父母早亡,全靠大哥和大嫂把我们抚养成人,还供我们念书,帮我们成家。这桶银子是大哥和大嫂辛勤劳动所得,应归他们所有。”他们在大堂上你推我让。刘知府听后叹了口气说:“人家争财不让,而你们兄弟却义重如山,本知府真难做决定。”这时三个弟弟对徐尹沛说:“大哥,我们这样推来推去也不是办法,可否将这银子献给公家,做公益之用呢?”徐尹沛点头称是。知府见他们兄弟如此仗义,只好应允。
过了一年,宪宗皇帝派一个姓陈的按察使来温州私访。他到了乐清县东边,见虫灾严重,农作物普遍歉收,饥民遍野,就与刘知府商议,回京奏请皇上赈灾。但乐清与京城相距很远,来回需费不少时日,难解这燃眉之急。刘知府就将徐氏兄弟仗义疏财之事照实说了一遍。于是两人决定,先用徐尹沛所献之银购大米数百石,运往乐清救急,并上奏请皇上旌表徐氏兄弟。宪宗接奏,即下旌表之旨。
传旨京官和刘知府一行人马来到枫林中央街,街头巷尾张灯结彩,人山人海。传旨官读毕旌表圣旨,刘知府又命徐尹沛负责建造一座庄严雄伟的圣旨门,把圣旨匾额嵌在上面,门楣上书写金色的旌表全文。从此,凡是文官到此,必须出轿;武官到此,必须下马,以表敬意。
圣旨门这座庄严的牌楼千秋万世传颂着徐氏兄弟的尚义精神。
圣旨门牌楼
【注释】
[1]本篇由徐御静搜集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