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若岩陶公洞
永嘉有很多胡公爷庙,最著名的要数我家乡大若岩陶公洞的那一座。
大若岩的胡公爷庙虽然庙宇庄严,名声远播,但也曾经遭遇过两次劫难。
第一次是1943年,浙保四团来大若岩后面的张山村,领头的是个麻脸的连长,他们是来抓红军第十三军红一团的,但一无所获,便抓走了陶公洞内的和尚,还扬言要捣毁胡公庙。乡丁和保长齐声说:“使不得,胡公爷是个很灵的神,捣了胡公庙你们会遭殃的。”听了这话,没有一个士兵敢上前。麻脸连长火了:“你们不敢,看我的。”因为胡公爷神像离地面有一米五的高度,所以上高台必须得爬小楼梯。麻脸连长战战兢兢爬上了高台,站在胡公爷的对面,看到胡公爷威严的脸,心中早已发虚,双脚也止不住地发抖。他拔出驳壳枪,对着胡公爷大喝一声:“你和我作对,我先毙了你。”一脚用力蹬下去,手扣扳机,只听得一声枪响,胡公爷突然从座位上呼的一下站了起来,两手直直撑开,好像要把麻脸连长抓住一样。麻脸连长惊得大叫一声:“不好!”他下意识地身体向后一仰,便从一米五高的高台上重重地摔了下来,跌在下面的蛎灰地上,顿时鲜血直流,不省人事。保长急忙抓了一把香灰按住他的伤口,叫人找来一把竹躺椅,慌忙把他抬往乡公所。当天半夜麻脸连长就一命呜呼了。
第二天,附近几个村庄都在说浙保四团的麻脸连长被胡公爷捉去了。有人问:“为什么胡公爷会站起来呢?”原来胡公爷的身上装了机关。温州瑞安、平阳的客人许下心愿,每年九月初九来还愿时定会带来新蟒袍,给胡公爷换新衣裳。雕像坐着不好穿衣服,所以设置了让胡公爷站起来的机关,这样就好换衣服了。麻脸连长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一脚误踩了机关,吓得跌下了高台,送了命。从此以后,浙保四团再也不敢来捣乱了。当地保长怕还有人来寻事,硬是把庙关了半年。
另一次是“文革”期间,当时村里已经在陶公洞内办起了打绳厂,一些人借着“破四旧”的名义又想来搞破坏。打绳厂的工人赶忙拦住他们,对他们说:“你们还记得吗?大家过去都在讲:有个麻脸连长带兵来捣胡公庙,被胡公爷当场捉了去。你们不要命的话就来吧,当心以后全家遭报应。”这些人一听这话,心里发怵,二话不说,慌忙转身就走了。
打绳厂的工人怕还会再有人来破坏,于是回到家中找来几块新被单,不露出一点痕迹地把胡公爷整个地包起来。就这样,胡公爷又逃过了一劫。
其实历史上确有胡公爷其人,他叫胡则,是个清官。宋朝端拱二年(989),他成为婺州第一个进士。进入官场后,曾经在永嘉、浔州、杭州、陈州等地为官。他为官清正,体察民情,办事认真果断,并讲理义,主张改革除弊,敢说实话,肯为老百姓办实事。在任河北都转运使期间,他了解到当地食盐为官营,由盐官专卖。胡则认为,这样做弊端很多:官商架子大,百姓不方便,供应不及时。由官府经营,以盐官名义压低盐价,向盐民收购食盐,接着又以较高的价格卖给老百姓,盐官可以从中牟取暴利,受损的却是民众。后来,宋仁宗决意改革盐法,胡则提出可改官卖为民卖,把盐业纳入商业市场化经营,这样盐民、盐商、百姓均可得益。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胡则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当时浙江衢州、婺州两地遭大旱,水田龟裂,庄稼枯死,颗粒无收,百姓背井离乡,流浪乞食。胡则心急如焚,将灾情如实写成奏章,向皇帝奏本请求免除两州税赋。朝中文武百官的俸禄、宫中的一切开支、国防军事都靠税赋供给,若免了衢、婺两州的税赋,国家的收入就少了。皇帝心中十分矛盾,但想到胡则是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此事又涉及他的家乡,相信他不会虚言。考虑再三,准胡则所奏,免去了衢、婺两州的身丁税。
在永嘉任内,他也办了好多好事:兴修水利,种植蚕桑,兴办学堂,还鼓励北方移民造田开荒。因此那时永嘉境内人口急增,形成了丁旺财旺、六畜兴旺的大好局面。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十八日,胡则病卒于杭州,葬于杭州龙井狮峰山。他的好友范仲淹为他撰写了墓志铭。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墓旁坞中建造起宏伟的庙宇广福院,为他塑像,并四时祭拜,称胡则为胡公大帝。宋高宗以“赫灵”二字作为胡公庙的庙额,从此百姓越加信奉。
1959年8月,毛主席视察浙江金华时,曾对时任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说:“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胡公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他姓胡名则,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应该多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
【注释】
[1]本篇中胡公爷生平由章宏波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