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年困难中,国家调整招生数量时期进入大学的,法律系同级同班同学总共20人。其中,聪明、正直、干练的,要数实干型的汪君了。
(一)
汪君在班上年龄最小,学习最好。大家只看到他考试分数门门优良,却不见他怎么用功。特别是外语,课前课后大都拼命读课文,背单词,强化记忆,谁也没有见过他硬背过。原来他在课堂上就全部记下了,无须课下拼命。
当时没有电视,业余生活贫乏。每周一场电影,汪君场场必看。没有电影时就去高年级同学那里看下象棋。五年级何某,调干生,入学前就是某地颇有名气的棋手,有人戏称棋王,系里很少有人能赢他。夏天,宿舍闷热,汪君去看下棋。何某很不耐烦,说去去去,离得远些,挨着齁热的。汪君翻脸,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咱们走着瞧!之后汪君仔细揣摩棋艺,几个月后竟打败了何某。
后来汪君告诉我,他想参加学校篮球队,我说你这是异想天开。因为校队是从各系选拔的,你在系里打球并不突出,个子也不够高,进校队可能性不大。汪君不服气,从此下课就在学校篮球队的场边转悠,人家的球打飞了,就给人家捡捡球。一来二往,就混熟了。球队排兵布阵缺人时,就让他上场替补。他肯动脑筋,体力充沛,弹跳力好,打球进步快,以后竟成了校篮球队主力队员。
(二)
沈阳相聚
汪君为人豪爽正派,理事客观公正,这种性格在读书时就初露头角。遇到班上同学间闹小小的矛盾,他三言两语就剖析明白,对输理一方批评不留情面。所以一些同学虽然怕他三分,但又不能不服气。
毕业分配涉及一生前途和命运,面对个人利益选择,历来讨价还价者有之,不服从分配者有之,赖在学校不走者有之。大学毕业分配时,工宣队将我们班上唯一一位女同学分到边境小城海拉尔,汪君分配到条件相对好的河北某市。汪君虽然是南方人,不惯北疆严寒,但觉得将女同学发配边境不妥,主动要求和女同学调换,自己只身前往高寒地区报到,受到全班同学赞扬。
(三)
在海拉尔工作很有成绩,周围同志都喜欢这个从北京来的正直、能干、讲义气的年轻人。多年后,当汪君访俄途中重游故地时,那里的老友轮番宴请。
后来汪君回到原籍,在一个大型农机厂当工人。该厂效益差,关键是产品积压严重。工厂开会,工人和汪君对销售科科长意见纷纷,批评的措词尖锐。科长对汪君说你来干干试试!汪君就走马上任,他马不停蹄地奔走,很快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工厂迅速扭亏为盈。接着,汪君被调到市工交办任职。
因为是学法律的,市委先后派汪君到两个司法机关当副职。汪君不负重托,以公正、廉洁和出众的能力,得到领导与同志注意,于是汪君被派到最贫困的山区任县委书记。我当时写诗为他加油:
欣闻远县任书记,胆略才华俱称宜。
况值盛年多壮志,理当伏枥报天时。
北乡击鼓三通累,南国摇舟舞棹驰。
电话传情长慰勉,脱贫致富庶民期。
汪君在偏僻山乡,苦干三年,使得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翻了几番,使贫困县变为先进县。可惜在被提拔到省直机关的过程中,被人使绊子,未能任职省直机关,最后只得到市司法机关屈就。同志们鸣不平,汪君一笑置之。他说,关键不在职务多高,只要能为老百姓奋斗,这就够了。
(四)
一朝同窗,终生为友。北大同学,从未名湖畔走向全国各地,开始各自艰难而充满魅力的航程。平时虽然散多聚少,但是无论面对鲜花,还是面对挫折,大家都互相鼓舞,互相帮助,年老愈痴。这种永恒的友谊,都是我们青春的折射。今年4月,北大校友会成立时,筹备组的同学通知我必须与会,说我是副会长人选。我答现在我既弄不到经费,又弄不到车辆,可别让我干。他们说这些都不劳费心,只带“友谊”两个字就行。为此,我带去三首绝句:“家居地北复天南,求学投师博雅前。数载习成文武艺,踌躇满志出校园。”“峥嵘岁月梦难忘,雅聚辽宁发已苍。往事如烟休眷顾,晚霞文彩赛朝阳。”“并肩拉手诉衷情,意切情深语真诚。博雅未名共一体,同窗友谊铸终生。”几首小诗的内涵,只不过是将我和汪君的个人友谊大而广之罢了。
2007年3月26日写于沈阳嘉麟“寻味”书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