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普陀山与观音民间流源于唐代彼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普陀山与观音民间流源于唐代彼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时间:2023-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千岛之城的奇妙景致、雄浑激越的渔民号子、满载禅意的普陀圣地、屹立如初的花鸟灯塔,这一切,构成了舟山的精髓。马岙遗址被誉为“东海第一村”,已成为舟山的文化名片。2008年,岑氏作坊造船工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四代传人岑国和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称号。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沈家门渔港隔海相望,是舟山群岛众多岛屿中的一个。

舟山群岛

岛是城,海是街,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蔚蓝的东海之水如同一条丝带,将舟山群岛串联起来。这,就是舟山。

千岛之城的奇妙景致、雄浑激越的渔民号子、满载禅意的普陀圣地、屹立如初的花鸟灯塔,这一切,构成了舟山的精髓。

马岙镇原始村民生活状态复原

群岛之城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散落在东海上的舟山群岛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足迹。经考古学家鉴定,在舟山群岛西北部的马岙镇原始村落遗址,先民们曾在海边堆积的99座土墩上创造了神秘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这些土墩每座面积达四五百平方米。据分析,它们可能是海岛先民为了防止潮水侵袭和野兽攻击而建,也有可能是用来种植粮食的。马岙遗址被誉为“东海第一村”,已成为舟山的文化名片。

春秋时,舟山属越,因在甬江之东而被称为“甬东”,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又被喻称为“海中洲”。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这里成为重要的海运中转地。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在此置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再次设县,更名为“定海县”。相传康熙帝曾专为此地题写了“定海县”匾额。

1987年,经国务院审批,舟山市成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舟山市的成立,不但改写了舟山群岛的发展历史,也给大小各异的岛屿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舟山之“舟”

舟山既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又孕育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船文化。

船文化在中国起源较早。最初的船均为木船。时至今日,随着木质材料被钢质材料取代,许多木船作坊转产,传统的木船造船技术逐渐衰落。但舟山的岑氏木船作坊仍坚守着祖业,已打造木帆船逾千艘。岑氏木船作坊由岑明锡于1900年创建,至今已历经四代。其发扬光大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建造“绿眉毛”号仿古船为标志。

“绿眉毛”的船体与船头眼睛上的一道绿色眉毛相配,使整条船看上去如同一只水鸟,由此被称为“绿眉毛”。历史上,“绿眉毛”传统帆船是浙江商人开发海洋商贸时的重要用船。这样的航海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绿眉毛”传统帆船走向衰落。

岑氏木船作坊运用中华传统高超的木帆船建造工艺,重建了“绿眉毛”,后来又打造出大型仿古木帆船20余艘、各类船模100余种。

“绿眉毛”帆船

2008年,岑氏作坊造船工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四代传人岑国和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称号。

海天佛国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沈家门渔港隔海相望,是舟山群岛众多岛屿中的一个。这里是古人眼中的神圣之地,“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诗句营造了海中之山的神秘魅力;这里是“海天佛国”“南海圣境”,“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航人”的联语烘托着善男信女皈依的天堂。

普陀山与宗教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作为观音道场,则初创于唐代。彼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普陀山成为中国与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交流的通道。交流的频繁,为道场形成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于普陀山与观音,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唐大中年间(847—860),有梵僧来普陀山礼佛,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普陀山由此与佛教结缘。又有传说,唐咸通四年(863),日本僧人惠谔法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船体触礁,行程受阻,便在潮音洞登岸,等待风平浪静。然而,一连两天,海风肆虐,波浪滔天,无法启程。等到第三天,风浪稍小,而惠谔打算带着观音像继续行程,谁知刚要开船,立时阴云密布,浪涛涌起。而惠谔法师认为这是观音不愿东去,便将佛像留在民宅中供奉,观音道场自此开始,而惠谔也成为普陀山的开山祖师。这段精彩的故事现在以浮雕壁画的形式印刻在“不肯去观音院”的墙壁上。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从栩栩如生的雕刻中感受当时的情景,体味其中的韵味。

普陀山南海观音像

宋元两代是普陀山佛教迅猛发展的时期。宋乾德五年(967),赵匡胤派内侍王贵到普陀进香,开启了朝廷到普陀降香的惯例。到了元丰三年(1080),朝廷又赏赐银两修建宝陀观音寺。此外,当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朝贡的日本人和朝鲜人,也在此地进香礼佛,使普陀山不仅在国内成为佛教圣地,在海外也开始享有盛名。绍兴元年(1131),朝廷下旨,令原本住在这里打鱼的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此后,普陀山完全成为佛教净土。嘉定七年(1214),朝廷指定普陀山为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使普陀山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齐名,成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绚丽多姿嵊泗列岛

嵊泗列岛安卧海上,既有神奇梦幻的传说,又有曾经历炮火洗礼的花鸟灯塔。

嵊泗列岛中的小岛

传奇嵊泗列岛

在嵊泗列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东海上曾经有座东京城,城市美丽而繁华,生活在那里的渔民们享受着海洋的恩赐,日子过得可美了。

然而,东京城里的土皇帝却是个昏淫的暴君。为了强娶东海龙王的女儿琼莲公主为妾,土皇帝禁止渔民下海打鱼,还强迫渔民燃火煮海,企图以此来逼迫东海龙王就范。

东海龙王怒火冲天,决意要严惩这个土皇帝,便命令驮岛的鳌鱼侧转鳌背,覆东海之水淹塌东京城。琼莲公主得知父王要报复土皇帝,为了保护无辜的百姓免遭灾难,化身为渔姑上岸进城。她把东京城将要被淹没的消息告诉给了一个卖鱼的小伙子。小伙子听说后,立即带领老母亲和乡亲们向东京城外奔逃。

狂烈的暴风推着海潮汹涌而来,卖鱼郎母子和乡亲们一路狂奔,终于死里逃生。他们身后的东京城则逐渐塌陷,最终被完全淹没了。土皇帝和那些助纣为虐的大臣全都被海水夺去了性命,繁华一时的东京城永远消失在了大海中。

令人惊奇的是,那些原本供逃难的人们歇脚的山巅,突然变成了高低起伏、大小不一的海中绿岛。为了纪念琼莲公主的恩情,人们便取东海龙宫之意,将这些岛屿命名为“嵊泗列岛”。

花鸟灯塔

在嵊泗列岛中,有一座形似飞鸟的岛屿,岛上鲜花种类繁多、香气四溢,因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鸟岛”。有着“远东第一灯塔”之称的花鸟灯塔就坐落在花鸟岛西北角的山嘴上。

中国邮政发行的花鸟山灯塔邮票

清朝末年,随着上海、宁波等港口相继开埠,通往日本及太平洋的航线日益繁忙。由于花鸟岛处于这些航线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附近的岛礁又很多,给航行带来了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朝海关海务科便筹划在这里修建灯塔,最终利用英国的资金雇请上海的劳工,于1870年大功告成。

由于灯塔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因此灯塔建成后便归英国管理。1943年,侵华日军夺取了灯塔的管理权。为了扰乱日军的作战计划,国民政府派飞机对灯塔进行轰炸,使花鸟灯塔在炮火中受损。1950年,花鸟灯塔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回。

花鸟灯塔高16.5米,塔身呈圆柱形,其建筑和装饰均属欧式风格。灯塔内部由四层楼面组成,并配有十分齐全的导航方式。雾天时,灯塔还提供近距离声波导航。这里有中国传音最远的气雾喇叭。由于气雾喇叭发出的声音像牛的叫声,因此又被俗称为“老黄牛”。

如今的花鸟灯塔依旧屹立在花鸟岛上,为远行和归来的船只引航。

夜色中的花鸟灯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