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宁波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3-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宁波这片区域被称为“鄞”。在唐代,宁波正式建制,宁波的市域范围也得到确立。与此同时,宁波港逐渐成为全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经济、文化逐渐繁荣起来。明洪武十四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文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将明州府改名为“宁波府”,这便是“宁波”这一地名的由来。后来,随着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逐渐削弱,宁波外滩也逐渐归于沉寂。石浦是宁波的重要渔港、商港和军港。

宁波夜景

安静的河流把宁波塑造成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宽广的东海则赋予宁波天然的海港。百年外滩、天封塔记录着历史的铿锵足音,石浦古城诉说着独特的渔家文化,“开洋节”与“谢洋节”并举,祈福又庆丰。

“海定则波宁”

宁波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据这里的河姆渡文化遗迹推测,早在7000多年前,宁波所在的宁绍平原东部已经有人类活动,且其文明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

有关宁波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当时,宁波这片区域被称为“鄞”。夏商灭,周朝兴,据说由于鄞县、奉化两地县境上的山峰形状酷似古代的覆钟,这一地区因而被称为“甬”地。

春秋时,宁波所属地区为越国管辖。越王勾践曾于今慈城镇境内建句章城——这是宁波境内最早的城池。

唐代是宁波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宁波正式建制,宁波的市域范围也得到确立。唐代的许多地名和建筑名称至今仍在沿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属于越州的今宁波地区被分出,称为明州。长庆元年(821),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这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在宁波市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此同时,宁波港逐渐成为全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经济、文化逐渐繁荣起来。

明洪武十四年(1381),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文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将明州府改名为“宁波府”,这便是“宁波”这一地名的由来。

老外滩风云

提起外滩,大家首先想到的想必是上海外滩。殊不知,上海外滩并不是中国最早的外滩。宁波外滩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滩,比上海外滩还要早约20年。

宁波老外滩于1844年开埠,地处宁波市中心,位于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自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也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

宁波外滩

宁波港

唐代时,宁波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到南宋时,宁波港成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为了管理繁杂的对外贸易事项,朝廷在宁波港设立市舶司。清朝时,在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下,宁波却一直与日本、南洋等地保持着贸易往来。清代实行全面闭关时,宁波被确定为保留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这种特殊地位保持了近40年。正是得益于此,宁波港在清朝时依旧繁华。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宁波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而至,宁波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1844年,宁波港正式开埠,不久,三江口成为欧美商船云集之地,其北岸则发展成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在历史上被称为“外滩”。据说,当时的外滩马路宽敞,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客货川流不息。后来,随着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逐渐削弱,宁波外滩也逐渐归于沉寂。

2005年,宁波老外滩重新开埠。如今的老外滩不仅保存了历史的废墟残垣,更推陈出新,发展了现代化的商业街区。在这里,人们不仅能看到屹立百年的古老建筑,也能感受到新时代跳动的脉搏。

天封塔传说

“天封塔,十八格,唐朝造起天封塔,沙泥堆聚积成塔,鲁班师傅会呆煞。”这首朗朗上口、充满趣味的童谣,形象地说明了宁波天封塔的工艺之精妙。

天封塔是江南特有的阁楼式砖木结构塔,玲珑精巧,古朴庄重。在古代,天封塔是宁波这座港城的重要标志,也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

天封塔

天封塔塔檐一角

关于天封塔,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镇海招宝山外有一条鳖鱼精,经常在海中兴风作浪。一天,四明山的一位老石匠偶然在山顶发现了一颗闪着金光的宝石。为了惩治鳖鱼精,老石匠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将宝石雕琢成了一颗具有神力的宝珠。

就在宝珠成形的那天,鳖鱼精掀起层层巨浪,企图淹没宁波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石匠手中的宝珠突然散发出如宝剑一样锋利的光芒,刺穿了正在兴风作浪的鳖鱼精。鳖鱼精死后,顿时就风平浪静了。

为了将这颗宝珠保存起来,老石匠决定在宁波城中心造一座塔。人们听说后纷纷前来帮忙,木塔很快就造好了,这颗宝珠被人们供在了塔的最高层,成为宁波的镇邪法宝。

由于这座塔始建于武周天册万岁(695)至万岁登封(696)年间,人们便称它为“天封塔”。

石浦渔风

石浦是宁波的重要渔港、商港和军港。由于港口的兴盛,石浦的渔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中国最早的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石浦港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就有先民在此靠海而居,繁衍生息。唐宋时期,石浦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和海防要塞。石浦因渔而兴港,又因港而兴渔。

如今,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古城墙依然傲然屹立,明代抗倭官兵留下的“摩崖石刻”仍在讲述着过往的沧桑,金山旅馆也还提醒着人们当年聂耳等30多人在此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有声影片《渔光曲》……

石浦古城的地理环境很有特色。沿山而筑、依山傍海的石浦古城,一端是渔港,一端藏在山间谷地,被人称之为“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古城中,老街横纵交错。至今仍完整保留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和后街这四条老街交织书写着古城的历史。沿着老街漫步,追寻渔港先人留下的足迹,自会感受到浓浓的渔家风情。

石浦古城内的老街

祈福庆丰

海洋是宽厚的,赋予生活在海滨的人们丰饶的物产;海洋又是残酷的,惊涛与巨澜时不时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因而,人们对海洋既感恩又敬畏。于是,沿海人民虔诚地向海洋献祭,以求四海平安,以庆四季丰收。在宁波市象山县,渔民们就以“开洋节”与“谢洋节”来祈福庆丰。

“开洋节”的祭祀时间在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三之间的涨潮时分,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时刻,是因为渔民们希望财富能够随着潮水滚滚而来。祭祀的地点一般定在妈祖庙。祭祀时,主祭人先在庙里供奉天地神祇。吉时到,红烛烧,上香,众人跪拜。之后请“菩萨”上船,以保佑船行平安、大获丰收。为了增加热闹的气氛,渔民们还会请民间文艺表演队表演“出洋戏”,使村子在整个庙会期间一派祥和喜庆。

待到黄鱼汛期结束,渔船平安地满载而归时,就到了“谢洋节”。为了感恩神灵的保佑,感谢大海的恩赐,妈祖庙里会连续七天上演“谢洋戏”或“还愿戏”,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开洋节”和“谢洋节”如今既是象山百姓的传统民俗活动,更已成为象山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渔民祈福庆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