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雨亦潇潇

不雨亦潇潇

时间:2023-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萧红怀孕。在采访与声援萧红的人中,有萧军、舒群、罗峰、白朗等。作品问世后,他俩很快成为上海的文化明星、一对引人注目的知名作家。起因是萧军与另一个女人的频繁往来。萧红的晚期作品,触及到人生与人性的隐秘之处,与她对生殖与死亡的独特敏感相呼应,成为贯穿她全部创作的线索。对于死,她是不甘愿的。她的命程,颇似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原因之一也是没有钱,请了不合格的接生婆,导致大出血。

香港导演许鞍华拍过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半生缘》,反应平平。汤唯出演过张爱玲笔下的色情间谍王佳芝,因为导演是李安,大家也手下留情。

萧红去世100年,许鞍华在哈尔滨开机,拍摄以萧红为主线的电影《黄金时代》,选中汤唯出演悲情作家萧红。

汤唯与萧红,演员和剧中人物彼此命运、情感的相互渗透,注定又是一段沉香屑。

萧红短暂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

少女时代,她很叛逆。

叛逆的方式是离家出走,在男性身体里寻找慰藉。

父母担心女孩子的名誉,为她订亲。男青年也是富家子弟,名汪恩甲。

萧红短暂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

她哪里肯?

逃去北京。

情感的空虚和身体的空虚,却又使她无奈随汪恩甲回到哈尔滨同居。不久,萧红怀孕。他们欠了旅馆600大洋。汪恩甲回老家取钱,一去不归。旅馆老板天天逼债,并扬言要把她卖到妓院。她绝望中写信给哈尔滨《国际协报》主编,叙述自己的遭遇。该报文艺副刊主编裴馨园,看到萧红的信以后就安排一部分作者、编辑去旅馆采访,并警告了旅店老板。老板迫于报社的压力,不敢造次,于是萧红的生活有所改变。在采访与声援萧红的人中,有萧军、舒群、罗峰、白朗等。

萧军对萧红的遭遇甚为同情。英雄救美,很快,萧红就与一身侠胆的萧军同居了。

文学无法提供午餐,萧军依靠的是他的拳脚。

拖欠旅馆的费用,亦是萧军用了武侠的方式了结的。

萧红的女儿生下来就送了人。

他们生活窘迫。

中秋节,只能依靠睡眠来抵抗饥饿。

他们虽然也在报刊上发表诗歌,但生活仍然潦倒。

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他们感到窒息。

在友人的帮助下,他们来到气候宜人的青岛。海边的空气,刺激了萧红的文学基因,她写成了《生死场》。

但是无处发表。

他们决定去上海。

当年,鲁迅也是因为文化政治的原因,选择上海定居的。

萧军提笔给鲁迅写信。

他们接到鲁迅的回信时,高兴得饮酒击掌放歌。

慢船到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间亭子间。

长者鲁迅,先后将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写了序言并推荐出版。作品问世后,他俩很快成为上海的文化明星、一对引人注目的知名作家。他们的经济宽裕了,社交范围也扩大了。

梅志回忆道:萧红是幸运,带了一本书,来了上海,受到鲁迅倾心帮助,立即成名,进入一个很高的文化圈子,因为有鲁迅坐大山,也不曾遭到文化圈人士的冷遇和白眼。倒是她和亲人的关系,演出了一幕幕的悲剧。

1934年,萧红陷入了新的烦恼,她和萧军的感情出现了裂痕。起因是萧军与另一个女人的频繁往来。为排遣愁绪,她开始天天独自去鲁迅书房,伏在鲁迅膝头取暖,如同一只受伤的小猫。后来索性搬到鲁迅附近,更是漏夜才归。鲁迅亦拿了兄长的样子给萧红无数的慰藉。但凡她去,鲁迅总是愿意放了手里的事情去关照她。许广平忙里忙外,为这个女孩子张罗饭菜,还特地为萧红包饺子吃。晚归,鲁迅关照许广平一定要给她叫车,还给了车费。

鲁迅把萧红当做心爱的妹妹宠爱着,不事边幅的鲁迅,甚至还参与有关萧红在派对上服饰搭配的讨论。

除了许广平,萧红是最深入鲁迅个人生活的作家。有人评价,萧红最好的散文是写鲁迅的文字。

面对萧红的苦痛,许广平也为难。她爱惜萧红,也担心自己与丈夫的情感关系。于是,她建议萧红去日本,与萧军分开一段时间,待彼此冷静思考后再重新计议。

上海至东京的船票价是8块大洋。

在东京,萧红是孤独的。她既无心学习日语,亦无心思写作。

闻听鲁迅逝世,无比悲痛。在这个世界上,一个爱她的人走了。

弟弟写信给她,力劝姐姐与萧军复合。

萧红是任性。她不愿意按照常理生活。

上海沦陷后,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许多左翼文化人士辗转武汉、西安、重庆。

在武汉,萧红与萧军的矛盾未能弥合,却与一身文艺气质的端木有了心心相惜,这令周围的人都很不安。

丁玲回忆道,萧军走了,留下萧红和端木。等萧军回来,情形已经不同了。

三个人在斗室里谈判。

萧军对萧红道:你不离开我,我是不会离开你的。

萧红选择了端木蕻良。

因为端木蕻良承诺给萧红一个婚礼。

大约,这是所有女人的期待吧。

萧红和萧军在同居六年后,宣布分手。

萧红隆重地出嫁了。

丁玲对萧红的印象是:稚嫩脆弱。

丁玲后悔没有劝她一起去延安。因为也无从劝起,生活方式太不同。

她们在西安见面,彼此都很惊讶对方的衣着——丁玲一身军装,俨然成熟的革命战士,萧红旗袍、大衣、高跟鞋、头发波浪翻卷,是都市里的时髦女子。

武汉形势危急,许多人去了重庆。

买不到船票。比春运还困难。一张票,便意味了一条生命的安危。

辗转托人,只买到一张船票。

萧红侠义,把船票给了端木。

端木居然也接受。其中必有什么不可抗拒的缘由吧。

端木蕻良走了。

萧红一个人,拖了箱子和怀孕的身子,住进了抗战办公室,睡在地上。锡金看不过,借了钱,买了票,托了人,把萧红护送上船。

她艰难地到得重庆,也许是得了妊娠忧郁症,脾气很坏,到了不可理喻的境地。

临产时,友人白朗将她送到医院。孩子顺产,萧红还算平安。蹊跷的是,三天后,孩子死了。

萧红拒绝接受医生的询问,道,死了就死了。

坊间说,她产下的,是萧军的孩子。

这个孩子的死亡,是萧红生活上的一个谜。

梅志说,是谁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利?

原因很多:战争,对萧军的怨恨,对做母亲的恐惧,童年母爱的缺失……

萧红的晚期作品,触及到人生与人性的隐秘之处,与她对生殖与死亡的独特敏感相呼应,成为贯穿她全部创作的线索。

重庆也不安全。

萧红同端木蕻良乘飞机到了香港。

鲁迅曾对外国友人说:萧红可以接替丁玲。如同丁玲曾经接替冰心一样。

萧红在香港文坛很活跃,出席招待会、报告会,会见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萧红还把书稿交给史沫特莱,请她带到美国出版。在这期间她创作了《呼兰河传》、《后花园》、《马伯乐》和若干短篇。由于劳累,她病倒了,经史沫特莱介绍住进了医院。知名人士柳亚子等都去看望她并给予帮助。这段时间的萧红身体是病弱的,而创作是高产的,是她短暂生涯中的又一个白金期。

病总是不好,住院出院,成了萧红的生活常态。

丁玲读了端木关于萧红住院出院的消息后说:萧红不会长寿的。说完,环顾左右,在所认识的人里面,感觉出了一种寂寞。能够耐苦,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又有气节而从事写作的女友,是如此的寥寥啊。

萧红一方面很倔强,在勇敢出逃的时候,在抉择的关头;转过脸去她又太软弱,太过贪恋那些零星的温暖,而这些温暖又是如此的不可靠。

有一段时间,端木委托骆宾基照顾病重的萧红。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她与骆宾基互吐由衷。萧红说: “半身尽遭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对于死,她是不甘愿的。

她知道自己终于是要离开这个尘世的时候,她的口头遗嘱是:葬在鲁迅边上。如果许广平同意。

她还幻想道:“如果萧军在,我给他一信,他会不会来救我?”

当年,见证萧军救助萧红、两萧结合和两萧南下流亡的文人舒群的结论是:除了萧军救萧红出苦海这个根本前提,我认为,我们还应当尊重以下事实:正是萧军,给了萧红以做人的尊严、生存下去的勇气、开创新生活的希望;萧军身体力行,冒严寒,忍饥饿,外出四处打工授课,养活了产后在家待业的萧红;正是萧军最早看出了萧红潜在的才华(这也是他与萧红结合的前提),并且不断给萧红以鼓励和几近手把手的扶持,才得以使萧红的初作——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发表在《国际协报》上,从而使萧红迈入了文坛的门槛……正是萧军率先提议,并且亲自执笔写信给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将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呈到了鲁迅先生的案头,使得萧红得以与萧军并驾齐驱蜚声国内外文坛。在这部被鲁迅赞誉为“力透纸背”的作品中,其中一些至关重要、震撼人心、充满着强烈抗日情调的灵与肉、血与火搏击的活生生的场面,都是在萧军的提示下完成的。

萧红一直在潜意识里等待着别人的拯救。也许,这正是无法克服的女人的第二性。

她一定没有阅读过波伏娃的《第二性》,一定没有读过伍尔芙的《女人要有自己的一间屋子》。

她的命程,颇似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戴安娜之所以被人记住,除了她的童话般的爱情被撕碎、充满争议的丧命、不断被挖掘出来的情人和绯闻之外,她留给世人更多的是她的善良、单纯、脆弱、无助。

她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童年,少女时的粗野顽梗,不甘平凡,在情感世界的数次迷失、喜欢上流社会,灰姑娘情结,白雪公主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归根结底,她是在寻爱的旅途中失意的小女子。

三十岁,萧红客死在香港。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女性的天空是低的,也可以是辽阔的。你把世界想成什么样子,世界亦会还你一个如斯的世界。

《生死场》里的女人,快乐是麻木的,死便成了最理想最直接的解脱。女人绝望,就像绑紧了的绳索,像金属疲劳后的断裂,戛然而止。典型的黑土地的风格。萧红如斯,爱恨都是这样的激烈而紧张,而绝对。

自恋和亲情的折磨,敏感的气质,对苦难的情不自禁的夸张,以及被自己设计的人物拖下水的女性创作倾向,用另一个文本诉述着萧红的悲剧性格。

香港浅水湾,多好的一个地方。

雨巷诗人戴望舒在墓前写诗:

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在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海涛闲话。

我读到这诗的时候,正好院子里的茶花开了。仿制俄国诗人普希金摘下一朵放在桌上,继续书写这个可怜的女人。

比萧红更早一些的女作家庐隐,是这个城市里另一位悲情作家。

与萧红一般,她也是问题女性,稚气且不安分。

用故意的破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结果是导致亲人的更加疏离。三十六岁的时候,她死于难产。原因之一也是没有钱,请了不合格的接生婆,导致大出血。

在民族自由和女性解放的进程里,萧红们没有沐浴到胜利的光照,她们带着伤痕死去了,连同她们的作家的生涯。她们是有才能的。她们死的太早,太不应该。

她们不是张爱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