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出生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戚景通在五十多岁时,才生下戚继光,但戚景通并不因晚年得子,就对戚继光过分溺爱。他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从来不娇惯,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戚继光十二岁那年,家里修缮房屋。戚景通让工匠在厅堂的两根立柱间安装四扇镂花门,但工匠们觉得不够气派,就私下对戚继光说:“公子家世代将门,理应安设十二扇门才是啊!”戚继光听了,觉得有理,连忙跑到父亲面前,说:“咱们家世代为官,为什么不多安几扇雕花的门呢?”
父亲连连摇头,说:“你将来能保住这份家业,我就满意了。如果你小小年纪就贪慕虚荣,将来恐怕连这点儿产业都保不住。”戚继光非常聪明,他琢磨着父亲的教诲,很快就明白了话中的深刻含义。
转过年来,戚继光十三岁了。那时候,有早早定婚的习俗,家里人也给他定了亲。戚继光的外祖母听说了,送来一双做工讲究、面料华贵的丝鞋,作为外孙定亲的贺礼。
戚家一向生活节俭,戚继光从来也没有穿过华丽的衣服和鞋子。这时候,他见到这双丝鞋,喜出望外,翻过来转过去仿佛看不够。母亲见他如此喜爱,就对他说:“瞧你喜欢的样子,干脆拿去穿了吧!”
父亲正在前厅读书,见戚继光穿上丝鞋走个不停,立刻沉下脸来说:“小孩子穿这么漂亮的丝鞋干什么?你现在有了丝鞋,就会想着穿锦绣,吃山珍海味……”父亲停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我家为官世代清廉,到我这儿也没有那么多闲钱满足你的奢望。假如以后你成了将领,就很难保证你不会侵占士兵的粮饷啊!这样下去,岂不坏了我戚家的世代清誉?你还怎么接替我的事业呢?”戚景通立即让人把鞋烧了,不准儿子再穿。
戚景通不仅竭力制止儿子沾染坏习气,还十分注意把儿子往正路上引导。
一次,父亲问戚继光:“儿呀,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戚继光答道:“志在读书。”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清‘忠孝廉洁’四个字的意义,否则就什么用处也没有。”随后就命令随从把“忠孝廉洁”四个大字书写在新刷的墙壁上,让戚继光时时铭记在心。
从此,戚继光每天看着墙上刷写的“忠孝廉洁”四个大字,想着父亲这么大岁数还关心国家大事、廉洁自律,便更加坚定了不追求享受、以天下大事为重的信念。他一面学习武艺,一面发奋读书,希望以后有能力继承父亲的事业。
戚继光平时刻苦努力,几年之后,他博览群书,学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十五岁时,戚继光就以精通经、史、子、集闻名于家乡一带。
年事已高的戚景通看到儿子的进步,内心自然高兴万分。一次,戚继光的母亲张氏和戚景通商议家里之事时,担心地说:“家里日后缺吃少穿怎么办呢?”戚景通十分骄傲地指着戚继光说:“这不就是我们家里最大的财富吗?”
我的读后感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了让戚继光从小养成好习惯,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对于贪图享乐的事情更是深恶痛绝。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名人档案
左宗棠,清末洋务派首领和湘军将领。湖南湘阴人。曾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后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平定捻军和西北回民军的叛乱。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阻止了外国对新疆的侵略。曾提出一些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张,并在西北等地创办了一些新式企业。后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1885年,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名家名言
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2.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3.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名人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