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曾任江西提刑,主管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就在他到任的前几天,临江县县官下令杀了一个姓陈的银匠,这件事远近轰动,许多人都说这是一桩大冤案。
究竟是不是冤案?文天祥下令调阅案卷。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陈银匠母子二人,生活贫困。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一个商人牵着牲口,牲口背上驮着很多钞票(当时称“关子”“会子”“交子”),不由叹道:“穷人受苦,只是没有这驮钞票啊!”谁知次日清晨,那个商人被人谋杀了,一驮钞票也不翼而飞。县官赶到谋杀现场,有个卖小吃的向县官报告说自己亲耳听见陈银匠说过“穷人受苦,只是没有这驮钞票”。
县官据此,不问青红皂白,抓来陈银匠就严刑拷打,逼他招认谋财害命的罪行。陈银匠开始大叫“冤枉”,被打得死去活来后,因吃刑不住,只好违心地招认。于是,县官申报上司,上司批下公文,陈银匠糊里糊涂地就被处死了。
文天祥阅罢案卷,不禁怒火冲天:地方官怎能如此断案!他决定重新审理“陈银匠杀人案”。
有人劝他说:“人都杀了,何必自找麻烦,得罪办案官吏?”
文天祥坚定地答道:“官吏昏庸,百姓受苦,冤案不昭雪,国家难以振作。”随后他亲赴临江,明察暗访,很快发现了线索:有一个街头混混李某,在杀陈银匠的当天神色异样,曾用钞票买祭品祭“鬼”。另外,李某家的阁楼上近来在夜间常有响声。
抓住这个线索,文天祥立刻派得力人员前往侦察,发现李某家的阁楼上有个大竹笼,里面装着大捆大捆的钞票……
文天祥心中有数了,再分析李某平时的为人,他断定李某就是杀人凶手。文天祥宣布升堂,原案承办人、原捕头及陈母等均到场。陈母替儿鸣冤,县官一口咬定陈银匠杀了人。
文天祥话不多说,追问县官赃物何在。县官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接着,文天祥带领众人直奔李某家,登上阁楼,打开竹笼,倒出了里边的赃物。李某见状,早已瘫倒在地上。县官等原案承办人、原捕头也顿时傻了眼,跪在地上直磕头,连说:“卑职该死!卑职该死!”李某面对铁证,一一招认了罪行。
文天祥最后宣判:李某图财害命,罪大恶极,斩立决;原案承办人和原捕头草菅人命,滥杀无辜,亦判斩决;陈银匠之母无依无靠,由官府赡养终生。消息传出后,人人称快。
我的读后感
作为一个官员,文天祥公平、正直,他不会因为对象是一个平头百姓而放弃为他翻案,也不会包庇同僚的糊涂。这样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我们正在做什么,做好眼前事都是最重要的。
康 熙
名人档案
康熙,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庙号圣祖,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1661年即位,时年8岁,初由权臣鳌拜等辅政。亲政后,设计擒鳌拜,掌握大权。1681年平定吴三桂等西南三藩叛乱,1683年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后又出兵驱逐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并派索额图等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重视农业生产,曾颁布法令,规定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名家名言
1.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2.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天下不广?
名人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