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层层把关减少差错

层层把关减少差错

时间:2023-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不同媒体的新闻工作,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层层把关,减少差错。第一是把好准备关。采访关是减少差错的重要关口。《普宁报》是取得全国统一刊号的周二、周五出版发行的对开大报,在揭阳日报社出版印刷。每逢周一、周四下午,我们《普宁报》四个版面的责任编辑和值班总编辑以及美术编辑,都会由专职司机林瑞群载到揭阳日报社做版校对。

新闻工作是较为复杂的工作。它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新闻作品产生过程中环节众多、工作量大上。一般来说,新闻作品的诞生,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从新闻策划、筹备、采写、拍摄到改稿、编辑、制作、校对、审定、出版或播出,都有多道工序的操作规程。不同的媒体,操作工序的名称和规程略有不同。如在制作工序里,报纸主要是引题(肩题)、主题、副题等方面标题的考虑,颜色的选择,以及版花、线条、字号的选用,还有版面的统筹安排等;电视主要是配音、出镜、字幕和图像语言的运用,以及特效、合成等编辑技术的应用。不过,不同媒体的新闻工作,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层层把关,减少差错。

那么,如何通过层层把关来减少差错呢?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从报社到电台,再从电台到电视台,十七年来,我归纳起来,就是把好“八关”,即准备关、采访关、写作关、编辑关、校对关、监制关、播出关和评比关。

第一是把好准备关。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里的“磨刀”就是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工作做得好,要做的事情才能顺利完成。就新闻工作而言,准备关把好了,新闻工作才能有效进行。在这一关里,千万不能马虎大意,要切实做好访前准备。例如,这次要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对象、采访什么内容,要事先沟通联系好,然后制订好采访提纲,告知被采访对象,做到彼此心中有数。同时,这次出门采访的线路如何安排、交通工具如何选择、工作用餐怎么考虑、所需器具怎样落实等等,都要通盘考虑,准备到位。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选题确定之后,我联系被采访对象,商定采访时间、地点和内容等,然后汇报单位领导,联系相关同事,确定采访事宜,做好访前准备。在出发前夕,再次检查笔、簿、照相机、录音笔、录像机、三脚架、接收器、话筒、电池、BP机、手机等是否备好。如果碰到下雨天,还要备好雨衣、雨伞。若是晚上,则还要备上新闻灯和手电筒之类的照明工具。若是抗洪救灾,更要特别备上雨具、干粮、矿泉水、手机备用电池等自救物资。总之,准备工作要做细做实,做到有备无患,才能确保采访顺利进行。

第二是把好采访关。采访关是减少差错的重要关口。这一关口,涉及新闻各要素和新闻素材的真实性,可以说是关乎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在这一关获得的。采访是否深入细致,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科学严谨,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素材的真实性。万一采访把关不严,马虎大意,道听途说,偏听偏信,或者客里空,出现新闻失实,就会危及新闻的生命。因此,采访务必认真负责,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以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深入新闻第一线,多看多问多听多记,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核实校对,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电视采访,还要注意采访场景的选择和现场秩序的维持,以免受到周围噪音和他人挡住镜头等方面的干扰。访前要再次确认话筒和镜头盖是否打开,录像机是否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特别要注意的是,采访过程要讲究采访艺术以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采访结束要进一步核对相关内容,尤其是人名和地名,避免出现同音字差错。

还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如果是随领导出行采访报道,那么还要记得与相关领导做好沟通工作,看看是否还有采访任务,或者这一新闻报道有需要注意的事项没有。这样的采访才能到位、圆满,才能防止意外事故,避免给记者和单位领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是把好写作关。新闻写作是对新闻素材的系统加工,最终形成某种体裁的新闻稿件作品。这个过程,是主题提炼的过程,也是订正错误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从遣词造句到修辞运用,从写作格式到篇章结构,从标题制作到段落连接,从标点符号到作者落款,都需要仔细斟酌推敲,正确合理选用,避免出现语病或逻辑错误。要尽量多地使用新闻语言,用简洁、平实的新闻语言报道新闻。要根据不同的媒体选用不同的新闻语言。一般而言,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偏向于选用书面语言;而作为音影媒体的广播电视,则偏向于选用口头语言。在用词方面,尽量多用描写性的动词和中性词,少用或不用修饰性的形容词。当然,新闻评论则要适当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以旗帜鲜明地表达立场和观点。新闻稿件写作完成之后,自己至少要从头到尾再看两遍,看看有没有笔误,哪些地方需要再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如果有可能,要把修订后的稿件发送给当事人核对一下,以求准确无误。

第四是把好编辑关。把好编辑关,主要靠值班编辑。值班编辑的主要职责就是对该期拟用的新闻作品进行全面修改、适当增删、润色美化、统筹安排和艺术处理。在实践中,对新闻作品的编辑,主要有文字编辑、图片编辑、音像编辑和版面编辑。文字编辑,就是对新闻作品的稿件文字进行修改修饰和版面编排。图片编辑和音像编辑,就是根据新闻文稿,处理与之相关的图片和音像。版面编辑,则是对所有的文字、符号、线条、图片、音像和颜色,按一定的美学原理,进行科学化、艺术化处理,达到最佳的美感效果。

作为地方基层媒体,编辑和记者有时是没有严格区分的,往往是既当记者又当编辑,集新闻采写、编辑和校对于一体。尤其是在普宁报社工作那些年,这一点更是突出。每个记者除了自己采写新闻稿件外,还要轮流当值班编辑,集中改稿,然后画版式,由专人把各个版的稿件送到40公里外的揭阳日报社请人先打字,再按约定时间专程前往校对出版。

第五是把好校对关。校对是出版或播出前的重要关卡。它主要是对已改定和编辑过的新闻稿件进行核对和校正。

就报纸而言,就是在出了清样以后,对版面稿件进行逐条核对和校正。《普宁报》是取得全国统一刊号的周二、周五出版发行的对开大报,在揭阳日报社出版印刷。每逢周一、周四下午,我们《普宁报》四个版面的责任编辑和值班总编辑以及美术编辑,都会由专职司机林瑞群载到揭阳日报社做版校对。各责任编辑对所负责版面清样粘贴成与报纸一样大的大样,对照稿件进行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把有差错或者需要改动的地方,用红笔打个圆圈,然后画线引出来,拉到旁边空白处,写上要改的内容,再把内容圈起来,表示把那头圆圈的内容改成这头圆圈的内容。整个版面校对一遍之后,请打字员一起来逐项修改。修改完毕,再出大样,校对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直到出小样。

就广播电视而言,校对关就是对稿件配音、出镜、图像处理和合成打包等环节进行核对和校正。作为地方媒体,普宁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习惯采用地方方言潮汕话和全国通用语言普通话两种语言来采制。配音、出镜、图像处理和合成打包实行“谁值班谁校对”的工作制度。说具体一点,就是配音校对由值班主播负责,出镜校对由值班主持人负责,图像处理校对由值班编辑记者负责,合成打包校对由值班编辑记者负责。新闻节目的图像处理和合成打包,往往因为编新闻和串新闻由不同人负责而编辑记者不同,而专题节目则往往是由同一编辑记者负责。

不同媒体的校对环节虽有所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尽可能减少差错。在这中间,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值班同事之间要相互团结协作,使校对环节顺畅有效。比如报纸内容涉及转版,相关版面责任编辑在校对时要主动做好沟通对照工作,尤其是转版地方文字对接是否正确、转版作品标题是否一致等等,都要仔细把关。又如电视编辑记者在进行图像处理和配音、出镜等合成时,就要多个心眼,看看配音、出镜等有没有差错,若发现差错就要及时纠正。

在《普宁报》的校对关上,我有过深刻的教训。我一直在普宁报社要闻部工作,也一直负责《普宁报》第一版的校对工作。从业初期,我的校对工作曾经出现过较大差错。例如,1998年10月13日报纸出来后,发现报眼作品《我市乡企硕果累累》出现多处差错,我便以本报编辑部的名义撰写《更正》:“本报(总第439期)新编第36期一版《我市乡企硕果累累》一文中‘自强镇’、‘自强村’、‘自强企业’应改为‘百强镇’、‘百强村’、‘百强企业’,‘占陇镇石桥头村’应改为‘军埠镇石桥头村’,‘莲坑村’应改为‘莲坛村’。特此更正,并致歉意!”总编辑林佳生同志在普宁报发稿签上谆谆教导说:“原稿请泳成同志注意保存以自警!”自那次教训以后,我进行了深刻自我检视和整改,时刻敲响警钟,差错明显减少。但遗憾的是,未能做到完全杜绝差错。

《普宁报》差错更正稿及总编辑林佳生批签原件。

第六是把好监制关。这一关往往由值班领导负责,主要是对本期报纸或节目进行总体、全面的跟踪监督和检查审定。值班领导在把关过程中,既抓大又抓小,综合运用各种新闻语言和版面语言进行最后的锤炼、加工和美化,使之更加符合新闻的宣传报道规律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要求。报社值班总编辑在最后的校对大样上签下“改妥付印”四个字之后,由责任编辑再次改好出小样,经总编辑审定后,才算顺利过关。广播电视台节目的监制,有的是一人监制,有的是多人监制。作为电视专题节目的撰稿和编导,我也常常加入到监制关的行列。节目由监制人员监制之后,由编辑记者合成打包,一方面把节目上传至播出节目库,另一方面填写节目单送交总节目编排播出部门。

第七是把好播出关。广播电视的播出关,相当于报纸的印刷发行关。《普宁报》的印刷发行委托他方进行,所以对普宁报社工作人员来说,基本上不用理这一关。在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关里,节目的安全播出至关重要。播出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能,采取安全措施,经常排查设备设施是否有安全隐患,同时对节目进行监视监听,确保安全播出。有一次,电视播出机房值机人员张奕宏同志在节目播出前,发现我所负责的节目中有错别字。我及时与编辑记者黄凤娥赶到单位制作机房改正,重新打包上传备用,才减少了一次差错。

第八是把好评比关。为了有效减少差错,新闻单位都采取了制度措施,开展差错评比活动。每一期《普宁报》出版当天上午,都由相关部室人员轮流进行评报,圈出差错并改正,然后公开张贴在楼梯口的评报栏,予以监督警示。并在每月举行的集中编务会上,进行综合点评,分析差错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在普宁市广播电视台的内部编务工作例会上,都会对近期节目进行综合分析点评,指出差错失误等存在的问题,商议改进对策。通过这样评比把关,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较好地杜绝类似差错,有效地降低差错率。

2003年12月30日,总第1070期《普宁报》第一版总编辑张丹青“改妥付印”小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