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
今年7月,被誉为“跨世纪生命工程”的普宁市莲花山水厂首期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投产。现该厂日产水10万吨,水质优于国家标准。
这是多么令人兴奋不已的消息!普宁市莲花山水厂首期工程竣工投产,使市区日供水能力从原来的9.5万吨增至19.5万吨,平均最高水压可供10层高楼,平均最低水压也可供4层高楼,市区人民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在高兴的同时,我们想到了本市地氟病区的人民。全市有30个村落被确认为地氟病区,涉及人口11.46万人,其中有16个村落是典型地氟病片区,涉及人口6.17万人。这些地氟病区的人们时下的饮水状况如何呢?记者日前带着问题进入典型地氟病区采访。
据了解,我市典型地氟病片区有两个:一个是南径、麒麟片病区,包括南径镇的圩脚村锡坑角落、大陇村、林内村、龙门村、横山头村、横山尾村6个村落,麒麟镇的南陇村、新溪村、南陂村、姚厝围村4个村;另一个是燎原片病区,包括燎原镇的泥沟村、果陇村、光南村、大员村4个村,流沙镇的小扬美村、大扬美村球场角落2个村落。
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记者发现,典型地氟病区的居民饮水依然还比较困难。请看——
水源污染严重
在典型地氟病区,一些自来水厂的管理人员和村民反映说,自来水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差。这是什么原因呢?记者从自来水的水源探个究竟。
在南径的南洋溪沿岸,记者看到,两岸居民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乱排乱放现象十分普遍。在圩脚村锡坑角落,垃圾工人把满车垃圾倾倒溪边。该工人说:“大水一来,垃圾就会冲走,不会污染村里的自来水补给供应井井水。”他所说的自来水补给供应井在他倒垃圾100多米远上游的溪边。记者问他:“你们这样做,不会污染下游吗?”他回答说:“上游的人也这样做。”他同时补充说:“溪水来自山上的水库,本来是清澈的。”
在林内村村头的引水渠,记者看到,水渠里填满了刚刚收割的稻草。沿渠而行,记者发现该水渠的水正是该村自来水厂的供给水。
在麒麟镇姚厝围村,记者看到,一条小溪从村边经过,岸边布满了废铜、废铁铺。废铜、废铁堆满岸边,有的还浸在水里生了锈。在溪边洗衣服的妇女说,溪里的水以前可以直接挑到家里煮饭吃,现在根本不能喝了。可以清楚地看到,姚厝围自来水厂在废铜、废铁铺的包围中,从溪里抽水生产自来水。该水厂的管理人员带着记者观看了制水现场,并指着沉淀池里悬浮着杂物的水痛心地说:“水质越来越差了!”该村一位干部的妻子说,她家有三口人,每个月得买三缸水煮饭、饮茶,每缸水8元。
在燎原镇果陇村,也有自来水水质较差的反映。记者了解到,该村自来水水源是地下水。在水厂旁边,一条小溪挨边而过。部分溪水会下渗成为自来水厂的原水。肉眼可以判断,该溪水水质较为低劣。沿溪而上,发现也存在沿岸垃圾、污水乱排放进溪的现象。
自来水受益人口偏少
我市地氟病区的水质改造问题,是各级党政和社会热心人士多年来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典型地氟病区,记者欣喜地看到,不少村落的人们已多年饮用了自来水,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自来水的受益人口还依然偏少。
典型地氟病区的16个村落中共有10个村落建了自来水厂,其中8个水厂在正常生产,1个已关闭停产多年,1个已倒塌停产多年。8个正在生产的水厂,2个供应整个村落人口,2个供应全村七成多人口,2个供应全村四成人口,1个供应全村三成多人口,1个供应全村近两成人口。另外有2个村落虽然没有兴建自来水厂,但已从邻近自来水厂引进自来水供应全村人口。
据估算,典型地氟病区自来水受益人口只有2.81万人,占有自来水供应村落总人口的55.3%,占整个典型地氟病区总人口的45.5%。
依然饮用本村地下水
典型地氟病区的地下水,据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表明,氟化物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地氟水后,牙齿发黑,不同程度患上氟斑牙病。
走遍典型地氟病区,露天公用井和家用井不时映入眼帘,汲取井水饮用现象还相当普遍,特别是没有自来水供应的村落。有自来水供应的村落,部分村民要么因自来水供应紧张,要么因缺钱安装水表,要么因自来水水质较差,不得不饮用村里的井水。
记者在多数村落看到,典型地氟病区的人们有的直接汲取井水饮用,有的则把汲上来的井水加以过滤。过滤装置比较简单,由一大一小两个水缸接成连通器。大水缸在上面,里面填满了沙子,算是过滤池。把水从井里汲上来注到缸里过滤一阵子,然后打开阀门,再把水通过导管输到下面的水缸里饮用。记者注意到,大水缸简直成了染色缸,里面的沙子和缸壁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铁锈色水垢,令人触目惊心!
四处找水买水成风
典型地氟病区一些村落的部分村民越来越为饮用水所困,他们总得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四处找水、载水、买水。
燎原的泥沟村、光南村,南径的龙门村、林内村,麒麟的姚厝围村等都有村民四处寻找饮用水的现象。他们有的到他乡载井水,有的到山上装泉水,龙门村还有人从流沙市区载来自来水。
龙门村、林内村、姚厝围村等还有人载水到村里卖。
记者在龙门村刚好碰到两名卖水者。他们是邻近村人,每天用手扶拖拉机载两大箱井水到龙门村卖,已有两年多时间。据他们介绍,他们用一只小桶作量桶,两大箱水能分装30小桶。每小桶100余斤,价钱2.5元。
村民们十分珍惜买来的人。他们都说,洗菜、淘米等都仍用井水,下锅煮饭、炒菜和泡茶时才用买来的水。
但愿早日告别饮水难
典型地氟病区之行,记者发现当地大多数人民的饮水难问题依然相当突出。
记者一方面为他们目前的饮水难状况深表同情,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对水资源的自我糟蹋行为深感痛惜。记者想大声疾呼:典型地氟病区的人们,请你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水资源!
在离开典型地氟病区之际,记者得知,当地党政正在或即将采取有关措施帮助典型地氟病区人民解决饮水难问题。
但愿典型地氟病区的人民早日告别饮水难!
(发表:2000年7月28日总第713期《普宁报》第三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