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顾名思义,就是业绩突出、名气很大的老师。名气从何而来?名师之“名”,来自名气的“气”,比如气概、气质、气度、气象、气场等。而之所以有昂扬的气概、儒雅的气质、谦和的气度、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气象、感染凝聚的气场,也许和名师的思考常态有关。掩卷《情境教育十日谈》,对话孙双金,这些文字不由付诸笔端。
“ 素读”概念的陈琴老师十年前给我的博客链接命名为“行思合一”,现在想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应解释为“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像那样的人去思考”。研究那些教育大家,他们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常态思考,以孙双金老师为样本,看看名师常常在思考什么。
思考职业幸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事情,都有一个根本目的,那就是追求幸福。幸福是广义的,既包括“立己”,也包括“达人”。而教育,是增强、提高人幸福意识和能力的事业。孙老师钟爱的北小,是一方让人幸福的神圣天地。在这里,他力求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能力,并给予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洗涤、艺术的享受。他梦中的课堂,学生兴致勃勃、浮想联翩,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意境、幸福的怀抱中。为了这一追求,他洒下了一行行开拓者的足迹,而他自己也是幸福的。
思考情怀责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老师成不了名师,得有教育的大情怀,得解决这个时代的教育问题。当语文教学处在“繁花绚烂”“无情无趣”的歧路时,孙双金老师把开掘儿童情感潜质和智慧潜能作为神圣的使命,他提出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教学的土壤和空气,以情激情、以情唤情、以智启智、以思启思。所以,在孙老师课堂上,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文能开出情智之花,一篇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
思考教育本质。《情智教育十日谈》中每一个课例看起来,都是洒脱而活泼,然而却不失厚重、深邃、凝练,不给人以表面的热闹和虚华,他在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追求的境界,并不是外在形式和技巧,而是教育的本质。当你读完这些课例,便会发现,整堂课看似没有什么技巧,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这就是“大道无痕”。这个过程中,与先贤对话,与同代人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才能追寻到教育的原点和本质。
思考主张创新。《我的战友邱少云》曾以壮美之情打动人心;《泊船瓜洲》抓住诗眼,丝丝入扣;《落花生》将辩论引入课堂;《天游峰的扫路人》诠释新课标;《走近李白》情智共生……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却是孙老师将整个身心融入教育活动之中,用每一个触角去感受教育,去寻找情智教育的创新主张。
读罢《情智教育十日谈》,在景仰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算不得名师的自己在思考什么?创新的主张、丰厚的底蕴、缜密的思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入艺术的殿堂,怎样做到?我愿意在思考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然后去影响身边的人,哪怕只有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