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认为,所谓平民,是指城市的中下层市民。平民教育就是针对处于城市中下层、缺少文化和劳动技能的市民,开展初步的文化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要普及平民教育,应做到以下七点。
第一,要打破学生关,消除儿童与成人、男子与妇女的界限,让所有男女老幼都成为普及教育的对象。
第二,要打破先生关。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小先生制”,发动全国的小学生和识字成人来开展普及大众教育。他认为普及民众教育的主旨就是“把知识散给大众,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荡涤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都得呼吸”。把知识变成空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小先生”。何谓“小先生”?陶行知认为:“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个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要充分利用小孩子的作用,对民众展开普及教育,用孩子来教大人。(图3-1 小先生教奶奶识字)
图3-1
第三,要打破课堂关。普及教育必须适应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工学结合,时间安排和教学组织应灵活多样,一定不能妨碍群众生产。为此,陶行知提出了“工学团”的教育途径。所谓工学团,工就是做工,工以养生,靠自己生产劳动来养活自己;学就是学习,学以明生,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团就是团结,团以保生,大家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生存的权利。工学团的办学原则就是来者不拒,不能来者,送上门去。
第四,要攻破课本、纸笔关。陶行知提出:中国是个穷国,必须用穷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不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不需要的少爷、小姐、书呆子的教育。普及教育要从群众经济状况出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第五,要攻破学校关。他认为专靠学校很难普及教育,因此必须采用自学团、共学团、工学团、空中学校等组织形式,广泛开展普及教育活动。
第六,要攻破人口关。要普及教育,必须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推行避孕、晚婚和只生二胎的方法,否则很难普及。
第七,要有立法保证,劝导与强迫并行,同时要使一切妨碍别人求学的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