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挹(yì):舀,酌;引,牵引;汲取;收取胜景。当时,湖北省立农学院所在地叫挹江区。“挹江流浩浩荡荡”一语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学校的精神气质,又巧妙点出了学校所在地。
②挟(xié ):用胳膊夹住。“挟沃野郁郁苍苍“同上一句对称,以拟人修辞手法表现了学校办学的磅礴气势。
③俊秀:英才。
④硕彦:大家,最优秀的人才。
⑤力耕:努力开拓实践。
⑥立己达人:一方面要使自己品德高尚、事业有成,同时也要团结帮助别人,共同发展和进步。
⑦雍雍穆穆;和谐融洽、容止端庄貌。
⑧跻跻(jì)跄跄(qiàng ):向上攀登、奋发进取。
⑨永无疆:永无止境。疆:边境《。诗经·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枯。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校徽采用圆形造型,主体部分以楚国编钟和传统农具耒耜形象为基础,在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纹样造型和篆刻技法,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体现了我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
一、图案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乐器和礼器,产于楚地,是地位的体现,亦是楚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精神文明。最著名的编钟是享誉世界的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校徽主体设计采用编钟的抽象图形,喻示我校位于湖北,在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格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和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耒耜是楚地古代铲形农具,相传由神农氏发明,是古代科技生产力的象征,代表着物质文明。校徽主体设计采用耒耜的抽象图形,与我校所在地和学科优势相符。在行为层面,耒耜代表劳动和创造;在精神层面则代表着勤奋和务实。编钟与耒耜共同形成了“打谷图”,演绎出两个手拉手合力打谷的抽象人形。打谷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喻指丰收。手拉手合力打谷则体现了我校师生团结奋进、教学相长、教学科研互促共进,不断取得累累硕果。校徽寓意着我校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象征我校“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办学传统和“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
二、文字
校徽的主体部分图案由华中农业大学的英文缩写字母(HZAU)变形组合而成,其下方为建校年份“1898”在线条处理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纹样特点,采用抽象的流线型叶片形状,象征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外围处理上,采用单环形式。上部为手书体“华中农业大学”,下部为英文校名“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三、色彩
校徽在色彩的处理上采用单色设计,标准色为专门配制的“华农绿”,色标为C: 100/ M: 0/ Y: 100/ K: 30,象征华中农业大学蓬勃的发展生机、鲜明的农科特色和浓厚的历史积淀,也与我校“绿色校园”的特点相吻合。此外,为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要,还提供了”华农红”(色标C: 40/ M: 90/ Y: 95/ K: 45 )、金黄、亮红、浅蓝、紫、浅绿、黑、灰8种辅助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