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此我撰写《关于所谓“新五代史”的书名问题》一文,谓今天重新整理出版古籍,对欧阳脩撰著的《五代史记》,不宜径行采用后世俗称而题作《新五代史》。这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个别问题,实际上涉及古籍整理的一些通例。因此,在这里再稍予叙说。
传世古籍,题写书名和作者,最重要的位置,是每一卷书的卷端题名。古书上其他的位置的题名,主要是所谓“内封面”,也就是打开书衣之后,最先看到的专门题写书名、作者以及书籍刊刻时间、刻书主人等内容的那一个页面。但内封面在古书中出现很晚,大致至明万历年间,始普遍应用;而且即使是在明万历年间以后,写书的人往往也只是在稿子上定下自己书的名称,不一定在意内封面的刻法。正因为内封面上的文字与原书内容大多并非同生共祖,故往往有很大随意性。就书名而言,即时或稍有变易,或是采用非正式的俗称通名。较此更为随意的题名之处,还有书衣、书函上的签条和卷首的目次。早期古籍,本来就没有目次,今所见目录,俱属后人添加,其随意而为,自属意中之事;即使是后来作者自己编定的目次,目次上题写的书名,有时也不如正文卷端所书者郑重。而书衣、书函上的签条,随意性更为强烈,往往还多任由藏书者题署,张三的藏书与李四的藏书,题名互有出入,更是很普遍的事情。
正因为早期写本和刻本中的卷端题名都非常严谨,一般不会改动作者原定的形式,赖此可以获取很多重要的信息。例如,正史中《三国志》本名《国志》,就一直保留在明代万历年间以前的所有古代版本中。
卷端题名,在古书当中如此重要,可是,很诡异的是,晚近以来重新排印出版古籍,在花费很大力气校勘订正正文内容的同时,却往往对卷端题名的形式做出很多自以为是的改动,略不顾恤其固有的面貌。具体处理的办法,虽然多种多样,有的仅略去原书作者的职衔、籍贯之类,有的在正文每一卷的卷端,一律略去作者的姓名,仅保留原来的书名和卷次,最厉害的甚至重新改用一个全新的题名,如中华书局以前出版的《新五代史》就是如此,很少能够依据底本原样,完整地保留原有的构成和形态。
当然,在实际的阅读、使用过程中,对某些典籍往往会出现通俗的称呼。像陈寿的《国志》被称作“三国志”,就由来甚久;欧阳脩的《五代史记》被称作“新五代史”,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这种习惯,也不能不适当予以关照。事实上,南北朝时期的两部《齐书》,宋人一同版刻行世的时候,就早已被分别镌作《南齐书》和《北齐书》。但这种径行改变古书原貌的做法,并不可取;至少我们今天整理出版古籍,还是要把保持古书原貌,作为第一要义和根本原则。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一定要毫无变通地对待古籍流通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呢?像宋人分别改题南、北两部《齐书》为《南齐书》和《北齐书》,就显然是在同时刊印两部书时,为有所区别,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若是把眼光稍微放远一点儿,看民国时期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主持印制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或许能够得到有益的启示。
明嘉靖年间闻人诠刻刘昫纂《唐书》(《旧唐书》)
宋廷命欧阳脩、宋祁主持,官修唐代纪传体史书,采用的书名,和五代时期刘昫领衔修撰的史书完全相同,都叫《唐书》。这是想要取而代之,把刘昫的旧著驱离于世,欧阳脩撰《五代史记》,在刘昫的本传中,绝口不提此事,就是想要在历史记载中将其灭除干净。令我们这些历史研究者感到庆幸的是,欧阳脩的盘算,并没有得逞,刘昫的《唐书》还是首尾完整地传了下来。不过,由于宋廷官修《唐书》的盛行,明嘉靖时人闻人诠重刻此书,所撰写的刻书序文,就是题作《刻旧唐书叙》,没有用本名称呼此书,而是写作“旧唐书”,以示与欧阳脩、宋祁书的区别。但闻人诠实际刻书时,却一依原本,在每卷书的卷端,还是只题作《唐书》,绝不更改原书旧貌。印行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时候,为区别这两部《唐书》,张元济采取的办法,是在内封面和书衣等处,把刘昫书的书名印上“旧唐书”的字样,宋官修书印上“新唐书”的字样,但内文分别是影印的宋刻本和闻人诠本,当然依旧都是“唐书”。道理,是前面讲过的,书衣上的签条乃至内封面等,都是后生的,本疏离于原书之外,前人即在此等地方,时有变通。百衲本《二十四史》中两《五代史》的情况,与此有所不同。薛居正书用的是嘉业堂刻本,底本就已被镌作《旧五代史》,于是,张元济便依从其实,在签条等处仍冠以“旧”字;欧阳脩书用宋庆元刊本,其《五代史记》一名本与《薛史》有明显的区别,故亦从实题书《五代史记》,根本没有理会世俗习用的“新五代史”一名。
中华书局点校本欧阳脩、宋祁纂《唐书》(《新唐书》)
今天我们在重新校勘排印古籍的时候,若是能够完整保留旧本固有的卷端(其实还应该包括卷末)题名形式,就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妥善地解决照顾习惯用法与保留古籍原貌之间的矛盾。如欧阳脩《五代史记》,在新印洋装本的封皮上,可依从社会习惯,题作“新五代史”,而内文则保持文忠公原书形态,印为“五代史记”。其实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中有些书籍,本来就这样做过。这就是在《新唐书》的封面和书口上,印的是“新唐书”,内文每一卷的卷端,却都是欧阳脩、宋祁原来的书名——“唐书”。真心希望这种好的做法,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至于南、北两部《齐书》,由于传世早期刻本,即已改题为《南齐书》和《北齐书》,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慎重考虑究竟如何处理)。
中华书局大字线装本欧阳脩、宋祁纂《唐书》(《新唐书》)
2015年8月22日晨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