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万寿宫道院与《老明信片·南京旧影》中的“金陵一景” ——万寿宫是否一个地方?单从建筑物的风格来看,两层重檐,颇为相似;从地理上分析也接近。朱偰说的万寿宫,在中正路即今天的中山南路,江西会馆在水西门内【图18-3】,昇州路、中山南路均在水西门内。万寿宫图片中有围墙,老明信片中的万寿宫有围墙,拍摄的角度是由墙外往里拍摄的,因此只拍摄到建筑物的上部重檐,建筑物的下部情况不明。江西会馆是院子(围墙)内拍摄的,除了建筑物正面的大门窗棂,还有建筑物的上部两层重檐,而这两层重檐正好与万寿宫的两层重檐吻合。
此外,从万寿宫的介绍有朝房三十间、廊四十六号来分析,也与会馆的功能吻合。会馆过去是提供给本籍的举子、商人办事提供住宿和会客的。万寿宫之所以需要这么多的房间,就是因为来来往往的本籍人员较多,只有房间多才能满足需要。会馆的居住与旅社不同,旅社一般是短期,三五天,长也不过一月,会馆居住一般都是中长期,个把月比较普遍,半年一年也不少。1912年鲁迅初到北京,住无定所,就居住在绍兴会馆七年半之久,一直到自己购买了房子才搬出会馆。居住在会馆时间长,有几个原因:一是投宿旅社要花钱,居住在会馆不花钱,只需过年过节时,给予长班(看管会馆的人)一些小费(鲁迅博物馆编著《鲁迅文献图传》);二是会馆开设就是方便本籍人士,有钱无钱均接待,对于经济困难的人尤其适用,避免居住旅社花费一笔不必要的开支;三是居住在会馆里的人都是本籍人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语言相通,话谈得来,饮食生活习惯也基本一样,不拘束,而且有什么事情也可以互相帮助;四是出门靠朋友,老乡抱成团,不容易被欺负。
图18-3 江西会馆
建筑物为两层重檐,门窗为木结构,施以雕刻,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摄于193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