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涵被送到了石家庄医院。石家庄刚解放不久,医院里很乱,医疗水平也差,医生给他检查了半天,也没弄清是什么病。其实很简单,是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这是解放后进了北平,他才知道的。
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高烧退了下来,出血也不那么厉害了。到了第四天,他便躺不住了,催着白炎去找医生,要求出院。
白炎劝他说:“你现在要安心养病,医生说你是劳累过度,身体非常虚弱,必须再住一段时间才行。”
彦涵一听就急了:“我现在已经退烧了,还躺在医院里干什么?白白浪费时间嘛。赶紧出院,我还要出去工作呢。”
白炎说:“工作上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江丰同志托人捎过话来,说土改工作已经结束,大河村的土改搞得很好,受到了县里的表扬。现在,工作组马上要返回华大了,江丰同志让你就在这里好好养病,先不要急着出院。”
彦涵说:“那我也要出去,出去搞创作,搞土改作品。”白炎便不再做声,她了解彦涵的心情。
在土改的日子里,虽然白炎在孟同,彦涵在大河,但他们时常一起开会。彦涵曾兴奋地对她说过,土改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了不起的革命,从画家体验生活的角度来说,能亲身参加这场革命真是一种幸运,并且说土改结束以后,他要创作一批以土改生活为内容的作品,还会说起他对作品的一些构思。谈起作品构思的时候,彦涵总是显得有些激动,甚至有点急不可待,恨不得马上就坐下来开始创作。
白炎知道,在大河村时,彦涵曾几次忙里偷闲地拿起刻刀,但终因实在太忙,几次拿起又几次放下了。
她也知道,彦涵住院以后,人虽躺在床上默不作声,脑子却一直在思考着创作问题。这从他整日凝神苦思的目光里就可以看出来。
现在,彦涵急着出院,说明他的一些作品已经构思成熟,需要马上动手刻制了。白炎懂得,创作需要激情,彦涵虽然身体虚弱,但情绪很好,这种时候不让他出院,没病也会憋出病来的。她太了解彦涵的脾气了。
白炎无奈地叹口气,起身去找医生。当天下午,白炎雇了一辆马车,拉上彦涵,带着医院给的一些药品,赶往已经迁到了正定的华大文艺学院。
审问1948年
此时,华大文艺学院已改称华大三院,借住在正定的一座天主教堂里。这座教堂相当大,是河北的第二大天主教堂。第一大天主教堂据说在献县。内战以后,外国神甫跑了,只有几个中国神甫还留在里面,虽经战乱,教堂依然完好,未曾遭到破坏。房子宽敞整洁,院里花木繁茂,环境安静幽雅。此时,解放战争正顺利进行,解放区不断扩大,平汉线一带已无大的战事。
较为安定的大环境,加上幽静的小环境,对于彦涵来说,无论是养病还是创作,都十分难得。病情稍一稳定下来,他便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土改题材的创作。
第一幅作品叫《审问》。
土改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清算地主财产,然后分给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地主把财产埋藏起来,隐瞒不报,贫农团就把他们提来审问。彦涵曾多次参加贫农团对地主的审问。有回旁听,刚好地上有一小块木板,他便顺手捡起来,在上面匆匆画了审问现场的速写,这便是《审问》最初的草图。因为没时间刻,便搁下了。现在病了,终于有时间了,他在草图基础上稍加修改,便一挥而就,成了后来的经典之作。
《审问》的场景所揭示的主题是极为深刻的:过去是地主对农民催租逼债,现在是农民审问地主。这是几千年来两个阶级地位的一次根本性变化。《审问》通过这个小小的场景,轻而易举地揭示出了这一伟大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彦涵对事物的认识是多么地敏锐,对主题的开掘又是多么地深刻。
第二幅作品就是《豆选》。显然是取材于大河村的选举活动。场面很大,仅人物就有四十人之多,充溢着史诗感。这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第一次当家做主,并为此扬眉吐气的伟大的历史记录。
一九四九年九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政协会议在怀仁堂召开,会场要挂一幅画,共和国的领袖们在选看了无数作品之后,最后选中了《豆选》。因为原作尺寸太小,彦涵改画成了大幅油画。政协开会时,挂在怀仁堂里的唯一的一幅画,就是这幅《豆选》。仅此一点,便可以看出《豆选》所包含的深刻的民主意义。
九十年代初,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三个人,造访彦涵家,要收藏他的一些木刻作品。当他们看了《豆选》之后,十分惊讶,其中一位女士指着《豆选》说:“中国还有这个?”“这个”指的是民主。
彦涵也指着《豆选》,幽默地说:“这不就是证明吗?”
只是,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道路极其艰难而漫长,这是他当初在刻《豆选》时没有想到的。
在正定教堂里养病期间,彦涵还刻了一幅他土改题材的重要作品,这便是《向封建堡垒进军》。
豆选1948年
向封建堡垒进军1948年
这幅作品与别的土改作品相比,诞生得稍晚一些。因为在他的构思中,其背景应该是一座气势森严的高墙大院,以表现封建势力的顽固与强大,但是大河村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房屋,所以一直没有动笔。
这年夏天,他的身体渐有好转,去井陉煤矿体验生活。忽然有一天,他在附近的村子里发现了一处地主庄园,那是一座气势森严的高墙大院,巨石般地盘踞在山坡之上。这正是他想要的那种建筑。他惊喜不已,马上画了速写。
后来,当他再次因病留守正定的时候,他将井陉的地主庄园与大河村的“封门子”场面,合为一体,很快完成了这幅环境、人物及情节都极具典型性的作品。画面上,愤怒的农民举着红旗冲向地主庄园,朱漆大门被贴上了封条,往日森严的高墙上,醒目地贴着《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中国农民向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发出勇猛挑战的历史性画卷。
《向封建堡垒进军》是油印彩色木刻。在解放区,油彩是很难搞到的,彦涵画了那么多年画,还从没用过油彩。刻这幅作品时,刚好有几管油彩,是一个从北平来的学生送给他的,只有红、黄、蓝三种。他把这三种颜色全用上了,而且还调出了赭石色。
此前,他还完成了另外两幅作品:《浮财登记》和《集合》,加上以前创作的《分粮图》、《清算地主》、《这都是农民的血汗》、《诉苦》,一共创作了九幅土改作品。这是他创作上的又一次喷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