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矗立在水中的碑

矗立在水中的碑

时间:2023-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片开阔的平面之上,在丰沛的黄河水道之中,这尺度巨大到令人有些不可思议的水车,矗立起来,空间为之变得立体,排列出了它自己的秩序。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位叫段续的官员致仕还乡,在黄河兰州段建造出了这第一架水车。残阳如血,关山万里,段续立在水车巨大的影子里,彼此间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光与影,物与诗,静谧的,孤独的,虚无的,永恒的,美的,一架工具成了矗立在水中的碑。

在一片开阔的平面之上,在丰沛的黄河水道之中,这尺度巨大到令人有些不可思议的水车,矗立起来,空间为之变得立体,排列出了它自己的秩序。荒凉的山坡,黄昏斜阳的空寂光影,构成了水车的背景。巨大的空间感使它具有了纪念碑式的肃穆,因为巨大而产生出的恢宏的浪漫气息使人感动莫名。走在它永动的身躯边,看它将河水徐徐传递到天空,以水的形式在苍穹之上书写,感受着阵阵的惊讶,一种难言的神秘敬畏刹那间裹卷身心。

这架水车的建造不是官方行为,没有“技术研发”,没有“专项资金”,它完全是一个人从自身的阅历、经验、文化气度,乃至审美趣味出发而成就的作品。

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位叫段续的官员致仕还乡,在黄河兰州段建造出了这第一架水车。作为生产工具,这架机械在当时所产出的价值是巨大的。它倒挽黄河,极大地扩展了兰州的水浇地,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作为个人行为,完成这项工程的难度同样是巨大的,它所需要的技术支持、物质支持,都是不难想见的,甚至,作为一项非官方的工程,建造者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无法想象,一介草民能够随意在一座制度化的城市营造起如此庞大的建筑。然而这些条件,段续都具备:他有着督建皇家陵园的经历,好比今天国家重点工程的总指挥,再去驾驭一个地方性的工程,自然是驾轻就熟的;兰州段氏世代为官,在地方上声望显赫,这不但给工程提供了物质保障,更解决了工程可能要面对的制度管束。但仅仅具备了这些,充其量还只是架构起了这项工程的形,它们只是技术层面上的准备,这项工程的魂,还有待将建造者本身的文化魅力倾注进去,才会萌发出工具以外的诗意的美感。

《明史》中提到段续的地方只有寥寥几处,我们无从窥探出这个人的全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段续在营造水车的时候,其身份除了是一个从官场上退下来的休息者之外,更本质的还在于,他同时仍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这是科举制度最可褒奖的一个结果。段氏一门是这项制度的忠实履行者和受益者,仅明代,段家就出了四个进士、九个举人,段续本人便是嘉靖二年的进士。世代替缨,铢积寸累,这样的家族,必定于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它的每一个子嗣朝向同一个精神方向:于传承中发扬悠悠文化的根本气度。于是,具体到一架工具的设计思想,便集中体现了其所秉承的文化特质:少一些“改天换地”的热烈,多一些“就地取材”的温煦。从而展现出兼容互补、因势利导的文化品性。这些设计原则在段续心中确立,几乎就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思考,因为他就浸透在这样的文化里面。这种原则的礁立,不但为建造水车制定出了摊工原理,同时,也完成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在精神层面上对自己文化的回应和把持,使他行将实施的工程具备了鲜明的文化品格。

人类历史之中,这样的智者屡见不鲜。他们不仅是对政治,对科学、艺术,乃至所有能够涉足的领域都怀有惊人的天赋,并且呈现出过人的能力。我愿意将段续也视为这样的一位优秀人物,做出抒情的遐想。

从仕途退回到故乡,在经历了漫长的奔走之后,段续的毛发疏衰,目光里有了更多的沉重和宽容,他可以更为沉着和宽泛地追究生命中的一切隐秘,可以玩味和沉醉于内心中滋生的一切愿望。这种愿望来自一种独特生命的不可猜测和预计的那种能量与活力,仕途的颠簸,岁月的磨难,都不可以将其剥夺,甚至督建皇陵这样的经历都不能够充分满足他“在大地上留下痕迹”的愿望。于是,他决定建造水车——一个自己梦想中完美的“符号”。它不仅仅是一架可以产生效益的机械,还是一座与更多的人和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把人们从庸碌沉重的生活状态引向空灵疏透的“纪念碑”。于是,这个葆有梦想的人开始行动了:他调动起自己所有的技术经验来设计图纸;就地取材,用本地的木料替代给了他启发的南方筒车所用的竹子;为使水流形成大的落差,于河水底部掘坑砌石;压坝,以求河水的流量加大……这时的段续,是设计师,是建筑家,更是艺术的创造者,是诗人,他通过这些复杂而自足的建造过程,去体会一种简单而基本的道理——艺术首先是一种劳作的过程。

终于,水车建成了。它所呈现出的姿态,一定令段续都感到惊诧,这不奇怪,一件杰出的艺术品完成后,必定会超越创造者的预期,焕发出它自己的生命。水车的每一部分构成——刮水板、托梁、车轴、长方体木筒——于机械之美中散发着新鲜木材所特有的朴素光泽,但同时它们之间的榫卯又是如此的华丽,在有节奏的穿插中架构出安稳雍容的风度。它的运动似乎是会永世长存的,河水不枯,连绵无尽,周而复始地为它提供动力,被轮转而起的河水响彻四野,发出自然界最本初的喧哗。它是如此的巨大,直径达二三十米的巨轮,上部昂然于天空,下部隐没入河水,运转于天地云水之间,行乾坤庄严之气,把一切无一疏失地、和谐地联系起来。这巨大的体积所产生出的崇高感令人震撼,形式发挥到了极致所辐射出的美,美到不可思议,仿佛人类向冥冥之中发出的一个自尊的证明。这就是段续梦中的愿望,它是属于他个人的,巍峨的皇陵不足以将其替代,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建造,审美更多地仆从了政治,而这水车,才纯粹地标示了他自己,涵盖了一个古代知识分子所承袭的文化观、世界观。

至此,水激轮转,水行于天,人无灌溉之劳,田有常熟之利。一架集技术与艺术为一身的水车,以诗性的诠释对冲决一切的勇气做出了科学的纠正与示范。

四百余年后的今天,欧洲,这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先进国家的聚集处,仍旧田园依依,斜阳钟声,绵延百里,随处可见中世纪的影子,千年礼乐,不绝至今。为了一堵旧时的城墙、一座破败的教堂,不记得失地保存修复,只为保留传统的气质氛围。四百余年后的今天,自段续后,兰州黄河南北两岸所建的百余架水车几成绝迹,这是对于“现代化”的片面预期所产生的结果。我们或许并不缺少文化,但我们肯定缺少一种对民族文化的敬畏和理智。我们常常在现代建筑魔法般的面目前感到自愧不如,感到进退失据。可是当我们翘首遥望一架更放松、更流畅的自然而然的古老水车的时候,我们对现代主义的赞叹和惊讶就要大打折扣了。两种生命处于两个历史空间,可是生命与生命之间,孰轻孰重,孰亲孰远,却是可以比较的。后者更符合我们血脉里流动着的文化气质,与我们秉性中习惯的春华秋实暗合,使我们和自己的根系在一起,让我们回到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诗歌,自己的审美,自己的泥土。或许一架古老的水车,就能让我们为“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的诗句流出眼泪,就能让我们抵挡住袭上心头的什么。这不是肤浅的怀旧,而是生存的必需。

据悉,政府将斥资重现兰州水车,届时二十架水车将齐立黄河岸边,俯仰喷吐,城市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已被霓虹“点亮”了的河岸将作为它们的背景。这是好事,但较之当年段续的个人行为,这样的景观必然缺乏诗意的光芒。段续为官时所督建的皇家陵园,便是赫赫有名的显陵,如今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的封号。我们将要重现的水车,再过四百余年,是否也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成为二十座矗立在水中昭示传统与古典的丰碑呢?这是时间给予我们的迫害,留给我们的长久之痛:同样的丰碑,败坏时是那么短暂,建造时却如此漫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