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乡的镇风寺

家乡的镇风寺

时间:2024-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家乡有座名山叫雁门山。在雁门山的西边缘,至今还嵌着一个古老的石洞寺庙——镇风寺。第二回上雁门山瞻望镇风寺时,已是20世纪80年代末,这才细心品味了镇风寺那诱人的风采。由此可见,这个偏远的镇风寺在那个年月的重要性了。其实政府早在1989年冬,就在雁门山山脚下的小庄村头,立了块水泥碑,说镇风寺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可惜镇风寺还是没能在风中保住自己。

作者简介:王秀玲,女,20世纪60年代初生于陕西省铜川郊区湫洼村。初中毕业,笔名草根。陕西省白水县云台乡陈家沟人。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先后在陕西广播电台,渭南、铜川等地方刊物上发表散文和诗歌《我渴望宁静》《北方女子》以及广播稿、小小说等。崇拜的作家是路遥,喜欢的名言是作家柳青的那句:“文学是愚人的事业!”

我的家乡地处渭北高原的半坡地带。家乡有座名山叫雁门山。雁门山不但风景秀丽迷人,而且中药材木材、飞禽走兽、山花野果等各种物产也丰富多彩。在雁门山的西边缘,至今还嵌着一个古老的石洞寺庙——镇风寺。

西北风是黄土高原的精灵!无论春夏秋冬,它总是来势凶猛,袭击丰收在望的庄稼和果实。我们的祖先没有用营造防护林的办法对付西北风,而是将这无奈的事情交给寺庙的神灵来坚守镇压。

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个小孩子,跟着村里砍柴的大人到雁门山的石洞看过一回镇风爷。几个大人哄我说:“快给镇风爷磕个头,要不爷会掐掉你的鼻子。”在大人的吓唬中,我赶紧将小小的额头磕到地上。

直到上学后,老师对我们讲,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怪神灵,那些菩萨神像都是些愚弄人思想的东西。只有好好念书,相信科学才是正确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为镇风爷爷掐鼻子而忧愁。

镇风寺在几百年的历史过程中,没能为家乡镇住过西北风的怒吼,西北风依旧洒脱与豪放。

第二回上雁门山瞻望镇风寺时,已是20世纪80年代末,这才细心品味了镇风寺那诱人的风采。从表面看,这里原有的庙宇景观已荡然无存,只有这千佛洞成为历史的铁证!洞门是普通的硬板双扇门,黑色的,没有特别之处。推门而入,门后两旁各立一块石碑,据碑文记载,镇风寺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凿千佛洞,不说吃粮食多少,仅匠人吃盐达三石六斗;清朝嘉庆年间重修过一次。由此可见,这个偏远的镇风寺在那个年月的重要性了。石洞的高、宽大约三米,深五米。靠顶中央是二龙戏珠的石雕,那珠红龙绿的图案及雕刻艺术确实令人叹服!左右两壁便是千余尊神态各异、色彩亮丽的小佛像。据说,你不敢数那些小佛像,若按顺序去数,数到你年岁的最后一个数字,是红色的就是福,是白色的必有灾难。为此,多少年来没有人真正数过它。尽管我深深地知道,它们只不过是艺术家雕刻而成的石像罢了,但这景致使你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华民族艺术源远流长的魅力!

镇风寺是我们西北乡一隅的名胜古迹,也是渭北高原上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高原人的骄傲!

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时代给这一方水土也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发展经济,竟把“猫”眼对准了镇风寺的千佛洞……

镇风寺遭了劫难,三尊大佛失去了头颅,身子躺在地上,洞里的小佛已是面目全非;两块刻着镇风寺的建造历史和雕刻者姓名的石碑已被砸碎。关于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说佛头被滚到深沟里去了,还有的说佛头被人背到广州卖掉了,说是古文物很贵重,是无价之宝。其实政府早在1989年冬,就在雁门山山脚下的小庄村头,立了块水泥碑,说镇风寺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可惜镇风寺还是没能在风中保住自己。

我为镇风寺所遭劫难而惋惜。它不该毁坏在这样的年代,它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国家的文化遗产。

如今,雁门山即将像林皋湖一样成为绿色开放的旅游景点,我相信,不久镇风寺一定会重现出一个山川美的新景观,绽放出新的风采!

遥亭点评

在我看来,王秀玲偏远的写作状态其实是一个女人个体生命“哑存在”的突围与冲撞,是一个人与生活地域空间束缚的对抗与撕扯的内心独白。这种单独意识的努力与抗争未必会找到一个理想化的出口,但是一定会在她命运的琴弦上留下强烈的音符与痕迹。理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而是一种需要接近与求证的强烈的精神欲望,也就是自我到超我的升腾。王秀玲是一个对于自己被动生活状态的审视者与调整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