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症结,帮孩子克服犟嘴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大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宝宝行为案例
大伟今年六岁了。大伟的妈妈说:大伟除了淘气就是比以前更加喜欢犟嘴,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而且对我提出的要求,即使解释半天,他也未必答应,要么他就提出更多的要求。有时他简直是无理取闹,比如我让他洗澡,他以针尖大的伤口为借口不洗,当我告诉他没事,不疼,勇敢点儿,不洗太脏了时,他却说“你让我洗你今天就别睡觉”。每次他这样说话时我都告诉他不对,却不见效,很令人头痛。逆反心理这么严重,是否是我的方式有些欠缺?我很头疼。
专家指导
■孩子“犟嘴”,做父母的先不要生气,可试试以下的办法
[让孩子学会认真倾听]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你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最后才能虚心予以接受。从而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父母要做好引导]孩子之所以犟嘴就是因为开始的时候家长没有制止,所以家长要做好引导。当孩子犟嘴时,用眼睛看着他,这时候大部分孩子就会意识到错了,接着父母应积极引导他们,让孩子自己说出哪里错了、错在哪里,这样犟嘴现象慢慢就会越来越少了!
[冷处理但不要默不作声]冷静处理并不意味着对批评默默无语。父母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当然,对批评者的感谢更能体现出接受批评的诚意。要求孩子掌握的“冷处理”技巧包括: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允许作出解释]当批评不符合事实时,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解释时保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批评者一视同仁]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老师或父母的批评,但对来自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这时应教育孩子:只要批评得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小伙伴,也应虚心接受。
知识导读
有时,孩子是为了掩盖过失而“犟嘴”的。在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容忍孩子的这种“犟嘴”。有许多家长在这时往往会以拳头代替教育。因为在家长看来,这种“犟嘴”就是撒谎。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分析一下,也能从这种“犟嘴”中找出其中的“缘由”。
幼儿心理学认为,当婴幼儿开始掩饰自己过失时,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并且学会拿它来和自己的行为相对比,作出初步的道德评价。又由于幼儿期的道德观念并不十分稳定,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事后,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起作用了。他们往往知道自己错了,可又怕承认错误,因为他们怕被权威——大人认为是“坏孩子”,于是就通过“犟嘴”来掩饰过失,力图保住“好孩子”的形象。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犟嘴
小孩子为什么会不大听大人的话呢?为什么会犟嘴呢?怎么样才能让小孩子听大人的话呢?这些可能正是做父母的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原因很简单。心理学家指出婴幼儿智慧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动阶段、具体运动阶段和形式运动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婴幼儿正处于前运动阶段,此时的孩子各种感知运动开始转化为表象,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概念也在迅速地发展着。
同时,婴幼儿的非言语表征和言语表征能力也在迅速变化中。思维方面,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并依赖直觉活动的帮助,表现出思维的直觉性。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自我中心主义——深信自己想的就是别人想的,认为自己的思想永远是对的。家长知道了问题的症结,那该如何解决呢?家长在坚持以激发和支持婴幼儿兴趣与需要为原则的前提下,建议做到下面两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孩子“犟嘴”时,家长应避免生气,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定性为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当然,更不应该呵斥怒骂孩子。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